第259章:口罩

第259章:口罩

劉瓔借鑒現代的辦法說是要用布條捂住口鼻。

劉基問道:“帶個布條管用嗎?可是沒聽說過。”

其實這就是口罩,古代沒有口罩,就用一塊布代替了。現代的經驗證明這是有效的辦法,可是古人未必知道。

劉瓔拿起紙筆,他畫出布條擋住口鼻的方法,然後又換一張紙,畫出現代里口罩的樣子,他說:“用兩三層棉布做成這個樣子,可以節省棉布,比布條更方便,並且更有效。可以讓裁縫照着這點樣子做,發放給市民,這是隔離癘氣的好辦法。”

劉瓔說出的這些辦法能起多大的作用就要看劉基的能量了,他是朱元璋的重要幕僚,但也不是唯一的,朱元璋手下的重臣還很多。所以不能有過高的期望。

。。。。。。

說起在防疫的時候用布條掩口鼻是有個故事的,事件發生於明末大將洪承疇帶兵剿滅李自成的戰爭中。洪承疇是很能打的名將,在潼關一帶把李自成打得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正當即將勝利之時,軍隊中突然傳開了瘟疫。軍隊的人員集中,是最怕瘟疫的,因此戰爭不得不暫停,並且請來民間多個醫生郎中來軍中治療。

瘟疫嚴重,死的士兵很多,於是派一隊人專門處理屍體。由於天氣炎熱,屍體腐敗氣味難聞,處理屍體的士兵就用布條綁住口鼻。

於是出現了一個特別的情況。

按道理說,接觸屍體的更容易被傳染,可是人們發現這些處理屍體的兵反而很少被傳染瘟疫。這個現象被一個民間郎中注意到了,他認為是布條遮掩口鼻擋住了癘氣,於是大力推廣這個辦法,使得軍中瘟疫得以控制。

這是在古代里口罩發揮作用的一個例證,同時也說明,古人很晚(明朝末年)才知道使用類似口罩的物品。

這個故事也引發一個思考:那位郎中發現布條掩口的作用,其實他已經非常接近瘟疫傳播的真相了,如果他或者其他從醫的人繼續探索,就有可能揭示出細菌的作用,找到真實的病理繼續研究下去,就會找到真正的治療方向,當然也就有了更有效的防禦措施。

很遺憾,這個發現就到此為止了,錯過了讓醫學進步的窗口。

。。。。。。

從現在的情況看,瘟疫還沒傳到浙江,回老家當然更安全。所以他們就開始合計着儘快離開江寧返回老家,他們留下來沒什麼作用,只有遠離瘟疫。

如果劉基獲得主持防瘟疫的差事,那麼劉瓔留下來還能幫些忙,可是,雖然劉基是新朝的重要人物,防瘟疫的差事還輪不到他,他至多是上個條陳,提出一些建議而已。並且這些建議能不能被採納還兩說。既然如此,當然是早早回去為好。

瘟疫初起,江寧尚未封城,但是這麼多年一家人能聚在一起過個團圓年實在是不容易。所以,縱然有瘟疫風險,劉家還是決定過一個團圓年。

為了預防瘟疫,劉府自行決定封門,家裏所有的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僕人均不得外出。並且府內的人也不準隨意串院子,各個院子都鎖上大門,只有必要的飲食傳送也嚴格管理。

限制人們的流動,是控制瘟疫最好的辦法,劉府實行這些辦法劉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家裏這麼多人只有家主劉基做不到,因為他是官身,要去伺候朱元璋,身不由己。

外面來的食物都要用藥水清洗,蒸煮,禁止吃生的水果蔬菜,這都有點不近人情了。

可想而知,好不容易過一個團圓年,卻全然沒有過年的喜慶,唯一能渲染氣氛的是門上換的新對聯,牆上的年畫彩紙,還有偶爾的鞭炮聲。

這個年過的沒有味道,不過劉瓔並沒有閑着,他倒是有更多時間琢磨三眼銃並畫出設計圖。再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設法與老太爺多接觸,施加影響。雖然話不能明說,但是要儘力避免悲劇的發生。

在江寧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消息靈通,北方戰爭的消息都可以最先知道。朱家軍北伐非常順利,可以說勢如破竹,安徽、河南和山東幾乎是傳檄而定。

這讓劉瓔很驚訝,不是說元末明初華北平原上人口銳減嗎?還導致後來的大移民?如果戰爭這麼順利何至於十室九空啊?難道是瘟疫太嚴重所致?

其原因是劉瓔對歷史沒那麼精通,戰爭的初期是順利的,與此同時,蒙古人也清醒過來了,他們也在重整自己的軍隊。蒙元名將王保保就在山西整軍,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蒙元軍的戰鬥力。隨後王保保會從山西出征,一場殘酷的大戰即將在華北平原展開,真正殘酷的戰爭很快就會到來。

現在劉瓔更關心的是山東,那是因為劉家在城陽的商鋪和郵號,他一直在擔心着他們的安全。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就很好,山東商鋪應該是安全的。

。。。。。。

過年後劉瓔隨着家人回了老家,那是因為他姐姐劉琴年後出嫁。

回到南田,浙江地面尚未發現瘟疫,一家人都平安。這應該得益於古代里人的流動性很小,流動速度慢,瘟疫也就傳播的慢。過了年就是春天,天氣漸暖,瘟疫也就會逐漸銷聲匿跡,浙江福建等地可能躲過這一劫。

劉瓔的姐姐劉琴,過了年就是16歲了,按古人的規矩就到了出嫁的年齡。

劉謹為她選擇的婆家是普通鄉紳,門戶地位與劉家差不多。之所以這樣選擇也是參考了劉瓔的意見。如果到了新朝建立之後,由於劉基的地位,劉家就成了顯赫的豪門貴族。按門當戶對的原則,就只能在新朝權貴裏邊選擇了,搞不好就會成為逆臣或貪腐家族的親屬而受牽連。與其擔驚受怕的就不如平平淡淡選擇一個普通人家,此時新朝還沒建立,劉基還沒有顯赫的地位,與鄉紳接親倒也是合乎規矩。

自小劉瓔就與姐姐親,此時會更多的陪伴姐姐。姐弟倆閑話中,劉瓔說:“姐姐將來要是被欺負了就告訴弟弟,我會為你做主教訓他們。”

聽弟弟這樣說,劉琴心裏自然舒坦,但是她笑着說道:“你才多大?還是個孩子,能護住姐姐?”

劉瓔說:“姐姐你放心,以咱家的門戶姐夫家的人絕對不敢欺負你。”

“姐夫”倆字讓劉琴滿臉通紅,她說道:“別胡說!咱家的門戶在南田也數不上,又不是達官貴人!”

看來女人的見識還是差了點,她知道祖父在江寧,但是更多的就不知道了。這說明劉謹兄弟幾人嘴巴嚴,當然也是參加“造反”的身份實在危險,這也是劉琴不知道詳情的原因。不過現在就沒什麼了,劉基算是熬出了頭。

劉瓔說道:“現在我可以悄悄告訴你,讓你心中有數,不過可不許對外人說。”

劉琴一下子就來了興緻:“什麼事這麼神秘?還神叨叨的。”

劉瓔壓低了聲音說道:“姐姐你是知道的,大元朝廷不是敗了嗎?我估摸着用不上一年半載的就會建立新朝,到那時咱家老太爺可就不是一般人了,可能是位列朝堂的宰相。姐姐你說這門楣高不高?有誰還敢欺負你?”

劉琴張大了嘴巴:“啊?這可是真的?”

劉瓔:“這麼大的事哪裏敢騙你?不過你嘴巴千萬要嚴實,現在還不到時候。說出去沒人信反倒是沒好處,其實也不用咱們自己說,別人自然就會知道。弟弟今天告訴姐姐是讓你心裏有底。”

。。。。。。

離開南田之前劉瓔對他父親說:“請父親緊盯着瘟疫的變化,一旦蔓延到浙江,還是讓全家到北竿島躲避為好,海島與大陸隔絕,更安全。”

劉謹說:“這倒是個辦法,我會注意的。哦,還有你說的‘口罩’不錯,還簡單容易製作。咱家有裁縫鋪子,可以做一批預備着,也可以運往江寧,那裏正需要呢。賺錢是小事,救人乃是善事。”

。。。。。。

劉瓔、劉詮就直接返回北竿島,然後去了台員。

玻璃廠等很多工廠都已經陸續搬到了台員。劉瓔還想着老花鏡的事,回到台員他立即讓玻璃廠磨鏡片,讓工匠打制金質和銀質的鏡架。此時的眼鏡還是寶貝一級的特別高檔產品,所以鏡架就要用金銀,以提高其高貴的身份。

有磨製鏡片的技術做老花鏡完全沒問題,問題在於屈光度的掌握。劉瓔指示說,按照不同的聚焦尺寸多製作幾個規格,這就可以讓使用者選擇。同時他告訴工匠們,找老年人做實際的實驗,這就可以定出合適的屈光度。

在現代配眼鏡有測試的儀器,可以檢測出眼睛的屈光度,準確地配置眼鏡。此時當然沒這麼先進的儀器,那就多做幾副老花鏡去試着戴。

長遠看,眼鏡是常規產品,以此為由頭劉瓔就組織人手成立了專門的眼鏡工廠。只有專業化的生產才能逐漸提高產品檔次同時降低成本。

除了製作眼鏡之外,要緊的事還有兩件,一個是試驗製造三眼銃,另一個是加強防務。

來到了台員島,畢竟自身安全是第一位的,需要建立完善的防禦系統。

台灣這個地方以前沒人關注它是因為它沒有價值,海盜都不會到這裏來打劫。這裏人少,沒錢沒物的能打劫什麼?所以來這裏光顧的商船無非是補充淡水和食物,就是海盜來了也沒有搶劫的邪念。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裏逐漸繁華,那就難免惹人覬覦,海盜來了也會紅眼,所以就需要有自衛的手段。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59章: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