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水雷

第260章:水雷

劉瓔知道的,台員的最北部是基隆港,那裏才是最好的港口,是軍事重鎮,也容易設防,所以他打算着淡水穩定之後就會向基隆擴展。他為什麼首先來到的是淡水而不是基隆呢?這首先是從農業生計考慮,平原上更有利於農耕和經濟。另外也是航海的便利,淡水正對着福州沿海。

台灣島很大,自己的兵少,因此就不能像北竿島那樣在海岸設防,阻擊敵人上岸,想擋住敵人登陸那是辦不到的。所以就要像大陸上的城池那樣來組織陸地上的防禦。

平原當然沒有山地險要,防衛就更需要下功夫。

淡水已經建了城池,在這個時代城牆就是最好的防禦設施。但是淡水河是出入的交通要道,也需要設防。

在河道里除了軍艦、炮艇就是岸防炮台。這一日,劉瓔和劉詮一起乘坐一艘快船視察淡水河的沿岸,目的是選擇一處炮台的位置,建設炮台和規劃道路等設施。

他們乘坐的快船就是福州船廠製造的,有300料,一個主桅杆加船頭的前傾桅杆,可以懸挂兩個主三角帆,這是目前劉家最快的船。船上可以安裝一門大口徑主炮,小口徑的神機炮有兩門,必要時還可以增添。

這樣的船在淡水一共有兩艘,是巡邏用的,每艘船上配置的水兵加炮兵十幾人就夠了,船小,佔用人手少也是優點。

劉瓔和劉詮乘快船巡視,他們離開淡水城不遠,找到一處地勢略高的高地,劉詮指點着說:“我看這地方就不錯,地勢高,距離城池也不遠,便於防衛。”

炮台本身也需要防衛,要防禦登上陸地的敵軍進攻。靠近淡水城近就可以互相策應。

他們下船做現場測量。炮台都要建築高台,也要有圍牆,就是小一點的城牆,裏面有炮位,還要有彈藥庫以及士兵生活空間等建築,也算一個微小的城池吧。還要有通行馬車的道路和行船的碼頭,水路和陸地道路都要暢通。

淡水城在河的北岸,因此炮台也設在北岸。劉瓔望着寬闊的河面若有所思,他想到自己的兵艦還不夠多,要執行商貿船隊護航的任務,還要保護到北竿島的航路等等。四下里一分,現有的五艘軍艦還是太少了。

海盜的入侵都是突發性的,或許趕巧了,敵人突然來了,可淡水城這裏一艘軍艦都沒有,這也是可能的。在這種情況下僅僅靠兩艘巡邏的小船就太單薄了。

他把自己的擔憂對三叔說了,劉詮也覺得是個問題。他說:“俗話說:‘只有千日做賊的,可沒有千日防賊的。’還真是不能保證隨時有軍艦可用。侄兒你又有什麼好辦法了?”

劉瓔說:“三叔,神機炮的炮彈不是有落地就爆炸的觸發機構嗎?利用這個機構就可以製造水雷,就是在水面漂着的大炸彈。”

劉詮立刻來了興緻,他問:“水雷?說說看,這是個什麼新鮮玩意?”

劉瓔說:“我在想,做一個大木桶,裏面裝上火藥,密封起來,可以在水面漂着。木桶的外圈伸出幾個觸角,就像樹枝那樣,枝枝叉叉的,每一個觸角都連通到木桶裏邊的火藥觸發機構。當木桶撞到敵船上,木桶的觸角被碰撞,就像炮彈落地那樣激發了火藥,於是水雷就爆炸了,只要有十幾斤的火藥就能炸毀敵船。三叔您覺得怎麼樣?”

現在的船隻都是木料的,沒那麼堅固,十幾斤的炸藥就能炸個大窟窿。如果覺得威力不夠,可以增加水雷的體積,增加火藥量。並且水雷爆炸的位置正是船的吃水線,那是船的要害部位,很容易進水傾覆。

現代里有點軍事知識的人都知道有水雷這種武器,在電影裏也出現過水雷的身影,那是一個很大的鐵球,上面佈滿了觸角,漂在水上,隨波逐流。如果船隻觸碰上它就會爆炸。

因此,具備現代知識的劉瓔想出來用大木桶做水雷的辦法。劉瓔所描述的水雷原理很簡單,劉詮一聽就明白了,他高興地說道:“是這麼個道理,如果有這種水雷,在這艘巡邏船上就可以放幾個,遇到敵船時放下水,在河裏漂流,說不定哪個倒霉的船就能碰上。不過這東西挺危險的,可別自己就爆炸了。”

劉詮的心裏真的很佩服侄兒的智慧,他在想:劉瓔為什麼這麼聰慧?隨時都會有奇思妙想呢?

劉詮不知道的是,劉瓔的所謂奇思妙想實際上是現代的普通知識。

劉瓔說:“三叔放心,當然要做保險機構,就像炮彈那樣,發射之前才打開保險,不開保險就不會爆炸。釋放水雷的時候,把水雷推下水,水雷上有個繩子,下水后一拉繩子,拉掉了保險,水雷的觸角機構就打開了,就進入了戰鬥狀態。戰鬥過後沒有爆炸的水雷還可以收回來,派水兵下水把保險重新裝進去,水雷就可以安全收回了。不過這個差事有點危險性,需要經過訓練的士兵去完成。”

劉詮也進入了境界,他說:“船隻不是有錨嗎?錨可以固定船隻的位置。為了避免水雷被河水衝到大海里去,也可以給水雷做個錨,方便分佈,也方便回收。”

“對,對,這辦法好。”

他們叔侄二人合計着已經把水雷的基本構造設計完成了,照此製造並進行實驗,很快就能成功並投入使用。這樣一來,小小的巡邏船就可以實現河道的防禦任務了。

有了水雷就有了地雷,它們原理是一樣的,激發方式也類似。地雷的作用就不要說了,大家都知道的。它也是防禦的武器,這一次就增加了兩種武器。

類似的還有手榴彈,它的作用巨大,可以看做是士兵手裏的炮,火力很猛。可它在原理上與地雷不同,手榴彈是在扔出去之前點火,內部有延時機構。

了劉瓔想來想去還是算了吧,這東西用土辦法做出來太危險,別是炸不到敵人反炸了自己,那可就不划算了。

現代的手榴彈是什麼原理結構呢?

現代手榴彈是雷管激發,然後有延時的雷管延時幾秒鐘,這就是投擲的時間。現代產品延時是是非常準確的,除非誤操作,一般不會出現臭彈,更不會提前爆炸。

可是現在沒這麼好的技術,都是土辦法,於是就不那麼保險了。

按現在的技術水平去做手榴彈,劉瓔想到的只有兩種點火方式,第一種方式是用火種點火,就像老式火銃那樣,點燃后把手榴彈投出去。這種方式簡單,缺點是在戰場上要隨時保持有火種,這就極不方便。第二種方式是燧石打火,就類似於燧石打火機的原理。

用燧石點火有明顯的缺點,就是打火動作不保險。用過燧石打火機的都知道,不能保證每一次打火都能有效。用燧石點火的手榴彈也是這樣,需要確認已經點燃了葯捻再扔出去,如果士兵緊張了就可能扔出去的手榴彈不響,就是所謂的臭彈。

還有個更要命的問題,那就是延時只能用加長的火藥捻,此時的技術不會那麼準確,萬一延時的時間短了,還沒扔出去在手裏就爆炸了呢?

這麼危險的武器誰敢用啊?所以乾脆否定,以後再說。

。。。。。。

這就有三種新武器需要試驗和製造,它們是水雷、地雷和三眼銃。這三種武器都需要激發點火裝置。

神機炮的炮彈里已經使用了銅帽,但是這個銅帽里裝的激發葯比較多,銅帽個頭大,用在水雷、地雷里都沒問題,可是如果用於三眼銃還需要小型化。

明朝末年的明軍所用的三眼銃都像普通火銃一樣,是用火種點燃葯捻發射的。

在戰場上士兵帶着火種極不方便,並且風雨天氣沒法使用火種,同時點火的動作也慢,所以劉瓔打算採用銅帽激發,這就類似於現代的步槍激發動作了。這個改動是革命性的,可以充分發揚火力,特別是面對進攻速度特別快的騎兵,發射速度就決定了勝敗。如果有了這樣的三眼銃,明軍對蒙古騎兵就有了優勢的武器。

從技術上說現在已經有了小銅帽可以使用。郎狗窩經過努力和多次試驗,已經做到銅帽的小型化了。當然其中也有劉瓔的指導,改進的要點是調整硝石、燧石、炭、硫磺的比例。

另一方面,可以用銅帽製作更先進的武器是因為劉瓔到了台員,如果還是在大陸上,或者北竿島,劉瓔都會有顧慮,輕易不敢拿出更先進的東西。就是用點火盒子也是小心翼翼的,嚴格控制,怕外傳。

現在生產的工廠在台員,大陸上不會有人知道,別管生產什麼新鮮玩意,推說來自西洋就可以了。西洋什麼樣誰又能知道呢?

這次做三眼銃也是個試驗,如果銅帽很成功,短銃、火炮都可以用上,這些武器就上了一個檔次。

水雷和地雷很快就造出來了,分別在陸地上和水裏做試驗,效果很好。

試驗地雷當然不能用人去踩,而是用重物壓,模仿人的動作。重物壓下去就爆炸,試驗就算成功。

水雷是用漂浮的一段大木料去撞它,撞上就爆炸,把木料炸成兩段還衝起兩三丈高的水柱,威力很大,小一點的船直接就能炸毀了。

三眼銃的製作要費一番功夫了,不過這個功夫也不白費,三眼銃完成後下一步就會設計自己需要的步兵武器了。

——end——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再生於明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再生於明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0章:水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