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杯酒釋兵權
以沈雲卿多年的觀察,至少薛伯充的野心這些年已經消磨殆盡,薛伯充已經從權力欲,轉向了保榮華富貴延續薛家地位的方向。當年派遣薛家軍東渡阿拉斯加,就是薛伯充在投石問路。
而薛剛為人剛直,政治頭腦不足,形成割據叛亂的可能性比薛伯充低得多,同時有周樞平衡薛剛,番軍和禁軍的支撐,形成了有效制衡。
至於薛仲安和周玉凝夫妻,他們二人現在想得更多也是保榮華富貴,在沈雲卿和周啟都強勢的情況下,爭奪帝位和權力的機會對他們而言十分渺茫,不如轉向延續榮華富貴。
因此薛氏經過三十年的壓制和引導,現在已經改變了政治追求,從追求至高權力,轉變為追求延續榮華富貴。
但是薛伯充又擔心自己曾經流露的野心,為日後埋下禍患,所以又不想撒手兵權,因為一旦撒手兵權,朝廷拿他開刀算賬怎麼辦,於是進入一個邏輯循環。
薛伯充擔心女帝清算舊賬,所以只好抓牢軍權,越是抓牢軍權,外界越懷疑薛氏尾大不掉,有謀逆野心,一旦權力雙方陷入了這種思維邏輯,就很容易演變成政治上的對決,再由政治上的對決演變成軍事對決。
但沈雲卿很清楚,薛伯充現在已經改變了初衷,退而求其次延續薛家的榮華富貴。
然而政治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遊戲,是容不得“猜測”和“我認為”的可能性猜想,是一就是一,因為政治往往和人性密切相關。同時政治一旦失敗,將是全國性的災難。
對於擁兵自重的權臣,自古就是削弱奪權,絕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因為誰都很清楚,擁兵自重的結果就是奪權篡位和威脅天下穩定,形成藩鎮割據和長期動蕩,這個政治後果誰也承擔不了,所以對擁兵自重權臣的處置方式就很極端。
典型的如周亞夫,在漢軍中的權威蓋過漢景帝,從諸多跡象上看,周亞夫並沒有謀權篡位的野心,只是他的性格張揚,不知君臣之道,太過跋扈。
這些漢景帝知道嗎?當然知道,但就是要殺周亞夫,哪怕周亞夫已經被奪軍權,還是要殺他。
原因就是周亞夫的影響力可以隨時奪回軍權,沒人能保證周亞夫真沒有篡位野心,不會失控,同時周亞夫會形成惡劣示範效應,所以又得槍打出頭鳥。
再如安祿山,典型的看着人畜無害大表忠心,李隆基總是以“我認為”安祿山是大忠臣的個人想法,衡量政治問題,但是政治問題容不得模稜兩可的猜測。
可結果呢,李隆基看走了眼,確切的說是猜錯了,安祿山就是造反了。
如果周亞夫和安祿山還只是隱性不可見的問題,那麼鰲拜就是顯性問題,就是公開的謀權篡位,康熙能說“我認為”鰲拜不會造反,就真的不會造反嗎?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這是一個政治邏輯死循環,擁兵自重的權臣和君主之間一旦進入了這個死循環,就很難走出來,必然要走上對決道路。
漢景帝和周亞夫的對決,結果周亞夫死。李隆基和安祿山對決,唐帝國元氣大傷,其實李唐滅亡也由此開始,鰲拜和康熙的對決是鰲拜伏法。
薛伯充如果和女帝對決,按一貫的政治邏輯和現在的局勢,一定是薛氏被誅殺。
所以薛伯充只有抓牢軍權,才能保自己的命,保薛氏的榮華富貴。一旦女帝選擇對決,就得掂量掂量薛伯充垂死掙扎產生的破壞力。
但是現在薛伯充有政治讓步的跡象,女帝也想避免政治對決,演變成軍事對決,那麼就能走第二條路,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保障薛氏的榮華富貴,換取薛氏的配合。
首先要明確一點,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不是宋朝重文抑武的開端,相反趙匡胤是高度重視武備和宋軍建設,所以宋朝初年宋軍的戰鬥力其實還是很強的。
趙匡胤杯酒釋兵權的初衷,是為了收繳兵權統一用兵調度,並不是廢弛武備,讓武將放任自流安享榮華富貴糜爛生活。
相反統一兵權之後,對宋軍進行了整合,戰鬥力得到很大提升,與契丹的衝突中並不吃虧。
宋朝初年宋軍之所以打不過契丹,很大程度上是唐朝版圖萎縮,導致宋朝喪失了軍馬場,沒有足夠的騎兵,也沒有高質量的騎兵,導致了宋朝在建國初期,只能被動用步兵和少量騎兵對抗大量騎兵的被動局面。
同時期宋朝初年經濟凋敝,也沒有足夠的財力、人力、物力保持長期作戰,打持久戰。
如果趙匡胤有漢武帝時期文景積累的家底,宋軍打持久戰,也能拖死契丹。
真正推動宋朝重文抑武的是趙匡義,宋朝的變質是從趙匡義這裏開始的變質。
趙匡胤死的不明白不白,趙匡義廢黜了趙匡胤兒子,自己稱帝當皇帝,要擺平趙匡胤留下的武將集團,就得有個既能降低軍事叛亂,又能達到控制軍權的目的,走重文抑武這條路是必然結果。
通過扶持文官集團壓制武官集團,同時給武將集團釋放更多經濟紅利加官進爵,,從而軟化武官集團,實現用文官控制軍權的目的。
所以宋朝的重文抑武的政策轉變,是從趙匡義這裏開始的變質。
對付薛氏集團,也能用這個辦法,用榮華富貴讓薛氏放棄軍事危害,但是需要雙方都做出讓步,同時也需要時間磨合。
但同時,削弱薛氏軍事集團的的目的是為了國家穩定,而不是廢弛武備。不能發生趙匡義重文抑武的悲劇,沈雲卿也絕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沈雲卿和女帝下的是一盤大棋,這就需要極大的政策空間,但兵部讓這種政策空間被壓在了既有的邏輯框架內,因此就必須讓兵部讓一步。
“邱大人,此事經過本王深思熟慮,可行性極高,兵部大可放心。”
“兵權關乎江山社稷,豈能當做生意討價還價,本官還是不同意。”
“但凡是得變通,不變通事事難辦。現在薛氏番軍裁是裁不掉的,薛太保也不會讓裁,兵部難道有更好的辦法?”
“不給其更好火器,就能削弱薛氏危害,此乃有目共睹之法。”
“但現在西征的薛氏番軍已經用上更好的火器,難道戰後要他們交出來?邱大人,但凡是得看的長遠。有弊一定有利,關鍵是規避弊端,利用有利一面。”
“本官看不到有利的一面,海郡王若一意孤行,邱某告辭了。”
言畢,邱繼匡起身離開,沈雲卿也沒去追,他很清楚,兵部的反抗和異議聲不能壓制,要容許兵部有異議,有一些合理的反對聲音。
因為只有讓兵部的異議一直存在,薛伯充才能收斂和進一步的讓步。如果兵部的異議被壓制,甚至消滅,反而不利於促進薛氏的削權。
同時政治場上應該允許一些合理的反對異議聲,只要異議是合理的,且迫切需求的,就應該有一些異議聲,有異議才能提醒執政階層忽視的問題,從而從實際出發去解決問題。
如果都千篇一律,大搞同質化,甚至黨同伐異,則不利於國家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