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修)

第二十二章(修)

()絲竹之音、輕柔吳語對他而言沒有多少吸引力,萬馬嘶鳴、號角嘹亮才是他的最愛。

這就是朱棣,一個沉迷於戰場搏殺,陶醉於金戈鐵馬的朱棣,一個真正而徹底的戰士。

——————————————————————————————《明朝那些事兒》

懷揣着久違了的興奮的心情,朱棣開始為他的掃蕩行為做準備。

首先要做的是訓練好這5000名士兵。

由於人數眾多,安置在京城裏已不太合適,於是在向康熙申請過後,朱棣便將他們帶到了城外一塊空曠之地。

康熙給他的這些人馬雖然不是全國最為精銳的,都是年輕的戰士,但經過幾日來的觀察,朱棣發現他們資質尚可,假以時日,定然能夠在他手中成為無往而不勝的利器!

於是,在進一步的培養和觀察中,朱棣逐步開始確認了他重設三大營中其中兩大營的構想。

三大營,即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

五軍營是騎兵與步兵的混合體,分為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是擔任攻擊的主力。

神機營,這個不用解釋了,就是炮兵部隊的稱呼,常用作奇兵。

至於三千營,不是朱棣不想建,而是實在沒條件建!畢竟從前的朵顏三衛都是由蒙古人組成的,是雇傭兵。

依照康熙現在對於蒙古的態度,他想要找那麼多蒙古精銳來組建成一支軍隊可不那麼容易。

算了,兩大營就兩大營,湊合著也能夠用。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朱棣從這批隊伍中選出了一名副官,在他不在的時候監督全營。

本來這五千精兵皆是心高氣傲的主兒,對於養尊處優的人——儘管是太子殿下——來指揮他們心中不大服氣。

不過朱棣素來與將士們同甘共苦,且又身先士卒,每次定下令人咋舌的訓練之時總是沖在第一個,漸漸的那些反對他的聲音也消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欽佩和讚美。

半月過後,在康熙連番發來書信的催促之下,朱棣這才不情不願地回了宮,臨走前再三叮囑副官要好好監督眾人訓練,又以各種言辭激勵這五千名士兵,效果顯著,朱棣也就暫時地放下心了。

這邊朱棣是放心了,那邊康熙可就不怎麼放心了。

待看到兒子回來,瘦了一圈,欣慰的同時更覺心疼,趕忙拉着太子噓寒問暖。

朱棣一一答了,眸中似點燃了火焰,褶褶生輝,說不出的明亮,說不出的光彩照人。

康熙只覺心中一軟,忽地有一種將面前的青年擁入懷中的衝動。

而他也確實這麼做了。

感受着懷中被盈滿的充實感,聆聽着對方穩健有力的心跳聲,連日來被一種莫名焦慮所填滿的心這才逐步平靜。

望着青年白皙的脖項和姣好的面龐,康熙不禁神色有些迷離,待到反應過來自己究竟在想些什麼的時候,卻頗覺懊惱,掩飾般地將青年推開。

面前之人,可是他的兒子,他怎可……

朱棣自然是不會知道康熙的這些個想法的,他把康熙的這些異常的行為歸結為:康熙見到寶貝兒子回來很高興,所以忍不住擁抱了他。但熱勁兒過後又不想被人發現他的失態,所以又推開了他。

朱棣在這方面大概還算是一位體貼的紳士——實際上不體貼也不行——於是什麼都沒問,很自然地打開了話閘。

在敘舊過後朱棣略微提了提他那5000人的訓練情況,興奮得像個急欲向人炫耀所擁有的玩具的孩子。

康熙在一旁心不在焉地聽着,對於太子竟有如此的能力而再一次感到驚訝。望着愛子侃侃而談的模樣,康熙不由心中一酸,繼而反省自己,或許從前是太注重於教導這孩子權謀之術,為君之術,而忽略了他個人的意願了。

或許,這孩子也在渴望着戰場!渴望着建功立業!若是早些發現……他行軍打仗的能力,未必會比胤褆差!

只是,在聽到太子隱隱約約提出想要重回軍營之時,康熙卻仍是想也不想的一口回絕了。

許是意識到自己的反應過於激烈,望着朱棣望來的有些詫異的目光,康熙正絞盡腦汁,努力地做着最後的補救:“你去了那麼些日子,弘皙可是也想阿瑪了,你總該去見見他。再者,你畢竟是太子,平日裏宮中積壓着許多事,雖說現在有弘皙代勞,但終歸不是長久之計。這樣,朕派一名武將前去,幫你訓練那5000士兵。你便暫時在宮中住下,等到有反賊的消息再動身也不遲!”

皇帝都這麼說了,他還能怎麼著?

一把手不是自己,只能聽人家的。

朱棣應道:“兒臣遵旨。”

******

在宮裏頭的日子並不好過,對於朱棣來說,太清閑。

太子的事兒本來也應該挺多,但再多能夠多過皇帝?

朱棣從前做皇帝的時候就精力過剩,時不時地去找找蒙古各部的麻煩,打完韃坦打瓦剌,不亦樂乎!

現在可好了,降級成太子了還得成天悶在宮裏。想着一會兒說不定又有哪個阿哥要來拜訪,朱棣心中就是一陣厭煩。

不如出宮?出宮走走?

總體來說,能夠贏得朱棣關注的,大抵有三件事。

百姓、錢、以及他有沒有仗可打。

朱棣他爹是廣大勞苦人民出生,自然對同行們十分關切,甚至還規定,若是有官員魚肉百姓,可直接把那官員綁了送到他面前;官員貪污60兩以上就要被斬首等等,無不說明了朱元璋同志對百姓的同情和對官員(尤指貪官)的仇視。

朱棣在即位前後,充分地繼承了這一點。他關心百姓生計,但不像他爹那麼仇視官員。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民者,國之根本也。根本欲其安固,不可使之凋蔽。是故,聖王於百姓也,恆保之如赤子,未食則先思其飢也,未衣則先思其寒也。民心欲生也,我則有以道之,民情惡勞也,我則有以逸之。”

關心錢,這也是可以理解的,雖然朱棣並不缺錢。朱元璋在死後為他的子孫留下了一大筆財產,經過朱棣的勵精圖治,使得這些財產又增加了不少。

但賺錢總沒有花錢快啊。編撰永樂大典要錢?打仗要錢?支持咱三保下西洋要錢?朝貢貿易要貼錢?遷都、雇傭朵顏三衛、為運糧修築河道……這些都需要錢。沒有錢,就算不上強國盛世,沒有錢,就寸步難行。

以上兩點是一般比較聖明的君主都會關注的,第三點只是針對朱棣這樣的好戰分子的。

戰火與鮮血,這是沉浸其中數十年的朱棣所瘋狂熱衷的。

在戰場痛快淋漓的廝殺中,他能夠體會到一種難以言喻的充實感和滿足感!

於是,換上一身粗布衣衫,朱棣開始了他在街頭的“收集情報”生涯。

要了解有多少百姓到現在還吃不上飯,要知道現下的物價如何,除了農業之外,還要關心關心現在的商業貿易如何……

朱棣在街上忙得不亦樂乎。

回宮之前,朱棣還特意去了一趟上次他看到的貧民窟,卻驚詫地發現,裏面百姓的生活已有些微的改善。

是的,雖然細小,但是確實改善了。

裝作一個好奇的人去探問緣由,得到的卻是一個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的答案:這一切居然都是那位聖祖爺的功勞。

或許,他需要重新估量自己現今這個身體的價值了。

老子肯為了兒子的看法而放棄了一直以來追求的虛名,即使他這半月來不在京中,消息卻也一一傳到了他耳中,康熙這些日子狠狠懲治了一些貪官污吏,將所抄得的錢財用於賑濟百姓,在百姓中自是激起一陣好評如潮。

因為兒子對於貧民窟的略微注意,就着意調查,設法改善了那兒的環境。

當然,不排除康熙收買人心的因素,他兒子對他的影響確實也太大了一些。

從前朱棣的三個兒子可從來沒有這種待遇。三個人自己不往老爹跟前湊,老爹說不準就忘了有你這個人了,哪裏還會特意關注你的喜惡。

或許,康熙從某方面來說,的確是個不錯的皇帝,也是個不錯的父親。

不過……這仍然不是他所想要的世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明穿清)皇帝變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明穿清)皇帝變太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