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魚與熊掌
?卻說曹操聽聞王成死訊后,肝火大盛,受荀彧之計,使人馳書歸許昌,調度于禁。
受命戍於許昌的于禁接得“前線”的來信,自知干係重大,不敢稍加怠慢,急集兗州人馬十萬,兵分七路,有先有后,階次向樊城方向發來。
十數日後,曹軍七路人馬陸續趕到樊城左近,各路人馬將領齊來尋于禁商議下一步的安排。
督將成何與于禁道:“都督,今大軍已臨樊城,可使人持書去告秦軍主將李通,教其大開東門,引我軍入城,共戍南軍。”
于禁聞言,思索片刻,斷道:“吾軍若是入城,則與秦軍皆為孤耳,不若便於樊城下風口安寨結兵,倚為掎角之勢;且萬一樊城軍勢有所不諧,亦可借道走往江夏,去奔主公!”
成何與眾路督將聞言,紛紛點頭,齊贊于禁“儒將”胸襟!
於是,于禁乃使七軍離樊城西北十里,依山下寨,禁自領兵截斷大路,令成何等屯兵於谷后。
定寨之後,于禁不急往樊城送信,卻將一應佈置作圖封好,送往江夏,去稟曹操。
PS:其時,于禁多有私心,只不願為秦軍之地而與蜀軍硬拼,意欲留存實力,待戰事膠着,便於撤走江夏!
......
蜀軍方面,關羽雖於襄水前線坐鎮,指揮蜀軍全力渡江,但因秦軍渡江后將輪渡盡皆燒毀;準備不足之下,蜀軍一時集不起數量巨大的渡船,只能採取“先渡軍馬、后渡糧草”的策略強行渡軍過江。然而,即便這樣,待三十萬蜀軍全部渡河,五月中旬已過,曹軍七路人馬與樊城的掎角之勢已成!
於襄水北岸布下大營,暫析軍勢的關羽不禁皺了皺卧蠶眉、眯了眯丹鳳眼,即命關平諸將相隨,往樊城方向探看軍情。
關羽打馬,引數騎登臨高阜遠眺,見樊城城上旗號鮮明,軍衛嚴整;而臨城西北十里山谷之內,屯着曹軍十萬兵馬,遙相呼應。
關平見狀告關羽道:“雖王成身死,但依樊城之狀,可見諸葛亮治軍之嚴;又兼曹操使軍來援,樊城一時難下!”
關羽聞言,並未應答,只又看了半響,喚嚮導官問曰:“樊城西北十里山谷,是何地名?”
嚮導對曰:“罾口川也。”
聞言,關羽大笑,曰:“于禁必為吾擒矣。”
眾相隨將佐聞關羽之言,皆問曰:“將軍何以知之?”
關羽曰:“魚入罾口,豈能久乎?”
聞答,諸將未信。
關羽不理眾人,只心情大暢,打馬回歸本寨。
次日始,關羽令人大量預備船筏,收拾水具。
關平見之,問曰:“陸地相持,何用水具?”
關羽笑應:“非汝所知也。樊城乃北取洛陽要道,于禁所領七軍不屯於廣易之地,同樊城秦軍共築關口,卻聚於罾口川險隘之處,實乃自取滅亡!今六月將至,襄江之水漸豐,吾只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罾口川所屯魏兵皆為魚鱉矣。彼時,再乘勝攻取樊城這一孤地,則北上之門頓開!”
聞關羽教導,關平拜服。
而後,關羽吩咐關平道:“你速使人馳書,往西北方向防戍的黃忠魏延處詢問西城情況!”
關平聞言,即刻差人去問。
不日,消息自西北傳回——程普引軍至西城后,加築城牆,深挖壕壑,一派如臨大敵景象!
得此消息,關羽不禁大喜過望,謂眾將曰:“程普不過如此,今西城秦軍已然膽破,如今只會挨打的招式了!”
接下來,關羽便使關平持將令往西北,命魏延於襄水上游堰壩塞水;調黃忠急赴東南樊城通江夏必經之路戍守,意教樊城守軍與于禁所領七軍徹底成為“孤軍”!
.......
卻說樊城戰事一觸即發,駐軍江夏的曹操亦坐立不安;這一日樊城方向送來於禁密信,曹操打開蠟封,取信來看。
看罷信箋,曹操不禁倒吸一口涼氣,將信猛擲於地,頓足道:“吾素信于禁穩重,故不棄其曾隨劉虞,只將防戍許昌大任委於其身;如今觀之,實是大錯特錯了!”
一旁的荀彧見狀不解,急彎身取回地上信箋觀看,看畢亦狠皺眉頭,勸曹操道:“主公莫急,或還有法可解!”
曹操仍痛心疾首道:“今觀吾軍樊城佈陣,乃自投於羅網之中,只蜀軍統帥稍微有智,便可輕取;吾軍一失,樊城再無援助;而樊城一失,吾等怎還能安於許昌,彼時怕又要回徐州老家,你卻教我如何不急!”
荀彧凝色道:“今兵勢已成,主公再多懊悔已是無用;唯今之計,只盼蜀軍還未佈置,我們速速派將去替于禁!”
曹操聞言,知已無可奈何,便也只能死馬當活馬去醫,便使從人道:“速去喚妙才來見!”
從人出去不久,夏侯淵聞命到來,先行問候曹操,又與荀彧一禮。
曹操免去禮節,直與夏侯淵道:“吾本欲用妙才南取吳地,今不料于禁無謀,只欲陷許昌於危地,故喚你來,去樊城換回于禁。”
夏侯淵聞言,點頭稱是。
曹操又問:“你可知到了樊城,卻該如何佈置?”
夏侯淵道:“聽憑主公吩咐!”
曹操告道:“你只需將大軍屯在北上要路之中,便可與樊城共為當關之勢,其餘便可隨機應變!”
夏侯淵應道:“謝主公教誨,妙才已悉,這便可去!”
曹操復又仔細看看相隨自己起於鄉野的夏侯淵,上前攜手攬腕又道:“你便持我金批大令前去,一切小心!”
夏侯淵單膝跪地,應道:“必不負主公信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