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之死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之死

準備工作就緒后,皇太后武則天便命吏部尚書韋待價代理宰相,任山陵使,前往梁山監造。韋待價發兵民十萬破土動工,經過半年時間,基本完成了乾陵的營建工程。韋待價主持修建的乾陵,重城森然,宮闕林立,肅穆莊嚴,氣派非凡。圖紙上報皇太后武則天審覽后,完全符合她的心愿。

為了給亡夫追福,皇太后武則天命在長安建大獻福寺,並準度僧200人,以充該寺。大獻福寺是高宗皇帝去世百日後創建的。皇帝去世后建寺追福,在當時並非定製,但為了給亡夫追福,超度他的亡靈,皇太后武則天還是決定要為亡夫創建佛寺一座,以表達自己內心的感情。

大獻福寺選擇在長安朱雀門外開化坊中剛繼位為帝的李顯宅院的西園。這西園原為隋煬帝蕭皇后之弟蕭瑀的舊宅,隋末戰亂被廢。高祖皇帝登基后,任蕭瑀為尚書左僕射,即將西園歸還於他。后蕭瑀的兒子蕭銳娶太宗皇帝長女襄城公主,太宗皇帝詔命另為駙馬與公主修建府第,但襄城公主雅有禮訓,恪守婦道,上奏太宗皇帝不願使朝廷花費錢財另起府第,決定住蕭氏西園,太宗皇帝遂改蕭氏宅院西園為駙馬府。蕭銳在太宗皇帝朝,歷任太常卿、汾州(今山西汾陽)刺史,但不幸英年早逝。他死後,襄城公主又再嫁左屯衛將軍姜行本之子姜簡,這蕭駙馬府第即變成了姜駙馬府第。后襄城公主去世,高宗皇帝詔命陪葬太宗皇帝昭陵,蕭氏後人即將西園產業收回。20多年後,朝廷出錢將西園從蕭氏後人手中購得,作為英王李顯的王府。后章懷太子被廢,李顯立為太子,其府即空置閑待,但被人們傳為“潛龍舊宅”,是一塊風水寶地。

?

隋唐時期雖無帝王去世建寺追福的制度,但卻有此習慣,這自然是當時皇帝與民眾大都歸心佛乘,佛教盛行於世的結果;同時,當時也有帝王即位后舍宅為佛寺的習慣。就這樣,按照皇太后武則天的要求,長安城中少了一座王府,卻多了一座皇家寺院,這便是為高宗皇帝追福的大獻福寺,后又改稱大薦福寺。這大薦福寺的規模相當大,既為帝王舊宅,又改建為皇家佛寺,況且又是為高宗皇帝追福所建,規模自然不會太小。僅就皇太后武則天準度僧200人充寺來看,與當時其他皇家寺院相比,大概差別不會太大。當初高宗皇帝為其母文德皇后追福敕建的大慈恩寺,度僧300人充之,共有十餘院,計1897間房;高宗皇帝和武后所建西明寺,有十座院落,殿堂屋舍4000餘間,亦度僧300人充之。與之相比較,這大薦福寺的規模定會不小。

新建的大薦福寺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寺院,二是塔院,二院隔街相望,甚是華麗輝煌。塔院之塔,即今西安小雁塔。由於大薦福寺是皇太后武則天為亡夫高宗皇帝追福所建這一因緣,該寺後來在長安佛教眾多寺院中地位顯赫,特別是20年後,唐中宗皇帝李顯複位后,敕命進行了整修和擴建,中宗皇帝本人也多次駕幸這個由自己舊宅為亡父追福改建的寺院,還在寺院內慨然賦詩,使百官奉和,從中可見其地位顯赫之一斑。大薦福寺從中宗皇帝之後,逐漸成為長安佛教譯經的中心譯場。此乃后話。

高宗皇帝仙逝后,靈櫬先殯於洛陽乾元殿之西階,皇太后武則天及中宗皇帝以下,皆披麻戴孝,按時就位哭祭。次年五月,皇太后武則天欲親送高宗皇帝靈柩西歸,群臣諫阻,乃命剛代兄即帝位的睿宗李旦護柩西返。當高宗皇帝的靈柩在一片哭聲中離開東都洛陽時,武則天流淚了,她多麼想親赴關中葬埋亡夫啊!但為了防止政局動蕩,她還是把自己的心愿深深地寄託給了佛祖釋迦牟尼,寄託給了彌勒佛,寄託給了大盧舍那佛,寄託給了自己的內心深處。她在洛陽宮中召佛門高僧大德為亡夫送行大辦法會,她身着緇衣素縞,帶頭誦《佛說盂蘭盆經》,當她誦念到佛弟子目連看到自己死去的母親在地獄裏受苦,如處倒懸,求佛祖救度時,不覺失聲慟號起來,在場的高僧大德及百官臣僚亦放聲號啕,一片悲痛,慘不忍睹。

慘不忍睹。

且說高宗皇帝的靈柩運回長安后,因葬期未至,乃殯高宗皇帝靈柩於太極殿西階,接受長安官吏的弔唁。到了高宗皇帝殯葬之日,皇太后武則天雖身在洛陽,但心卻早已飛到了渭北之梁山乾陵。這時的武則天,“腸與肝而共斷,憂與痛而相尋”,親自撰寫了《高宗天皇大帝哀冊文》,命放置於高宗皇帝的櫬棺之前隨葬於陵墓之中。這個哀冊文約1200餘字,字字句句都浸透了武則天對亡夫的深切懷念和眷戀。她敘述了高宗皇帝的聖德和功績,用沉痛的語調傾訴了高宗皇帝去世后的複雜政局和自己的悲痛心情,還用遺憾的筆調說明了靈駕西返和自己不能送終的原因。整個哀冊文凄愴悲切,讀後使人愴然而涕下。

就是在這凄愴悲切的日子裏,皇太后武則天將亡夫高宗皇帝葬入了乾陵,做了她應該做的一切,如建陵、建寺、度僧、哀悼等。這是一個年過60歲的老婦在極度的悲痛中所做的,為此,她幾乎是心力竭盡,一切都是為了了結自己與亡夫數十年恩愛有加的因緣。

與此同時,她還要用自己心目中的那個標準來衡量繼位的兒子們是否能擔負起人間彌勒佛的重任。

繼位的中宗皇帝李顯,乃高宗皇帝第七個兒子,在皇太后武則天所生諸子中排行第三,也就是那個被玄奘法師授戒封號的佛光王。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八月,原皇太子李賢(章懷太子)被廢后,李顯繼立為太子。弘道元年(公元684年)十二月,高宗皇帝駕崩,兩天後,李顯即位於靈柩前,改元次年為嗣聖元年。

中宗皇帝此次在位前後大約四十餘天,就被身為皇太后的武則天廢黜。關於中宗皇帝此次被廢事件,諸史紛紜,莫衷一是。多以為武則天廢中宗是為了獨攬大權,以便日後改唐為周。其實,中宗被廢的直接原因是因為他獨斷專行,把李唐社稷江山當兒戲。史載中宗皇帝繼位后,首先應該居高宗皇帝之喪,政事應由母后武則天臨朝處置。但他即位后,把居喪之禮扔到了腦後,一下子就跳了出來,先是冊封其妃韋氏為皇后,再要以岳父韋玄貞為宰相,還要給自己乳母的兒子封五品官。當朝宰相裴炎乃高宗皇帝的託孤大臣,他站出來不同意中宗皇帝如此急風火燎的做法,當面與中宗皇帝爭辯。氣急之下,中宗皇帝大聲說道:“我難道不能把天下恭手讓給韋玄貞?現在給個宰相有什麼不可以的?”裴炎聽了這話,非常害怕,便將此事向皇太后武則天作了報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夢越盛唐之惑心秘籍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七章:李治之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