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失去自我的可怕
“老師,我覺得這節課是你‘有史以來’講得最棒的,能幫助提高對詩歌的認識……”很多學生在周記里這樣“誇讚”我,令我臉紅了,他們又寫道:“我們大家都覺得語文課,就是應該講得比較有詩意,這是它和其他課最大的區別吧。”
班主任此時卻對我略有微詞,他叫我過去說:“小林,別的科任老師都說你經常鼓勵學生看課外書,影響到他們的課堂質量了。我也能理解,語文這科,多讀課外書籍,能提高作文水平,豐富見識,但是其他科目沒有這種‘特殊性’……他們在你的課堂上是不是看什麼小說、散文的,我不知道,不過聽別的老師說,現在學生們看課外書泛濫成災,很難收拾啊,動不動就把小說帶到課堂上去看,什麼武俠呀,奇幻啊,這對增長語文的知識面沒什麼太大的幫助吧?!而且,就算看名著也要有選擇,如果不加以引導,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還以為《紅樓夢》是教人情啊愛啊的小說……”
我聽了沒有辯解什麼,默默地走出他的辦公室,心底為大多數同事的“偏見”嘆息,學生愛看課外書,是他們自身形成的風氣,又哪裏是我教導和撩撥的。
“你那天是不是受委屈了,看上去不是很高興,也沒有笑。”這是陳曦幻在本周的語文周記里寫的,也許是當時,他湊巧看見我從班主任辦公室走出來,眼神憂鬱地跟他交錯而過,一句話也沒有說,所以“關心”一下我吧。
我就寫上感激的批語:“謝謝你的關心!我和你一樣,也願意做一條自由自在的魚,在湖水的細浪中暢通無阻地游來游去――這大概是每個人的心愿吧。”
下次他的周記里就回復了六個驚人的字:“你是水,我是魚”。字旁還配有一幅魚在水中游的插畫。但他並非在胡亂遐想,而是意有所指,因為緊接着他又寫道:
“自由是魚在水中的呼吸……老師,您覺得我說的對嗎?從前我總是覺得人生沒有太大意義,好多人都是得過且過。同學們都叫我‘死魚’,這比我的另一個外號‘稀飯’還要難聽,我很排斥!考上高中,就是為了證明這條‘死魚’也有志氣,要復活!但是最近我又發現,活魚在‘死水’里也只會艱難地呼吸,好多課,我不知怎地覺得毫無意思,成績也掉得厲害,好可怕啊!我漸漸失去了自我……”
這是“剛入校綜合症”,一般進新學校的學生都會有,心理上總有隱隱的孤寂感,對治的辦法幾乎沒有,就是靠適應。我也不知道怎麼回復,就寫道:
“魚只要在水中,就能自由地找到它的存在形式,並且能努力令環境與自我相得甚歡。失去自我並不可怕,因為你已經意識到了。我在你這個年齡,也像別人一樣‘得過且過’,但到現在,並沒有失去如水般的充沛激情……”
批改過的周記本發下去,第二天上課時,我看到他遠遠地在課室後面對我笑了,帶着“綠茶”清新氣息的稚氣地笑……無邊的金色陽光從教室的另一面,穿透玻璃窗后輝映在他的身上,那一刻我彷彿看到黃金般的少年遠遠地在我的眼前佇立,散發出醉人的青春氣息,搖曳着盎然的清新的綠,和我精神世界裏的對青春的眷念情愫相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