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曹睿

第三百九十六章:曹睿

呂璟在陳留穩定了之後,便回到了晉陽。他舉薦當初司徒王允之侄王凌來鎮守陳留。王凌是王家的代表人物,這是世家對新生的趙帝國的試探,呂璟選擇了接納。

這個時代,摒棄世家並不現實,畢竟在人才輸出的質量來看,世家屬當代第一。他想的很多,開始嘗試提拔一些世家,這樣有利於國家的長治久安。

便是在趙國還在為百年之計而計算的時候,同樣新生的魏國,卻有了一陣風雨飄搖的氣息。

接連兵敗,無奈遷都,重臣被俘,家國不穩。

這位年輕的皇帝在不斷失敗的陰影中,開始有了自暴自棄的念頭。他不僅沒有想着去勵精圖治,操練兵戈。反而在新都上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雕樑畫棟,碧瓦金磚,光輝耀日。選天下巧匠三萬餘人,民夫三十餘萬,不分晝夜而造。民力疲睏,怨聲不絕。

他實在是太累了,西邊有強敵,南面也不安份。而這個年輕的國主決定利用一國來滿足私慾。他看不到一統天下的希望,但若是保持現在的生活卻也算不錯。

於是魏國的民力開始一點點的被榨乾。

曹睿又降旨起土木於芳林園,使公卿皆負土樹木於其中。這道旨意在朝野中引起了軒然大波。和趙國不同,曹魏的上層官員大多以是世家和儒生為主。諸子百家在混亂的二十年間並沒有博得魏國主人的信任,只有幾個不高不低的位置,備受排擠。

而世家和儒生最重顏面,讓他們和木匠一樣搬運木頭,那豈不是和要命一樣么。

曹睿不這麼認為,他心中正有怨氣要發泄在這些公卿上。接連不斷的兵敗,皇權受到的約束,政令的不通達等,他覺得正是這些公卿,才葬送了他一腔熱血的抱負。

他想過改變這個國家,但是他沒有自己人,便是宦官和本族人都已經不值得信任。唯一喜愛的鄧艾正在西邊和王凌對峙。所以,他只能用這樣的方式,還增加存在感。

“伏自建安以來,野戰死亡,或門殫戶盡;雖有存者,遺孤老弱。若今宮室狹小,欲廣大之,猶宜隨時,不妨農務。況作無益之物乎?陛下既尊群臣,顯以冠冕,被以文綉,載以華輿,所以異於小人也。今又使負木擔土,沾體塗足,毀國之光,以崇無益:甚無謂也。孔子云: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無忠無禮,國何以立?臣知言出必死;而自比於牛之一毛,生既無益,死亦何損。秉筆流涕,心與世辭。臣有八子,臣死之後,累陛下矣。不勝戰忄栗待命之至!”

上諫的人叫做董尋,是魏國的司徒,其言辭懇切,條理明晰,讓曹睿不由一陣惱火。

他大怒:“董尋不怕死耶!”

曹睿把董尋貶為庶人,用來鎮壓言論。正遇太子舍人張茂同樣勸諫,他直接下命斬之。其無理至此,讓曹睿心中不由感到爽快。

他覺得自己找到了存在的方式。

曹睿問扶風人馬鈞:“朕建高台峻閣,欲與神仙往來,以求長生不老之方。”

馬鈞是工匠出身的官員,又有口吃的毛病。他不會勸年輕的國主不要想這麼不切實際的事,因為這不是他能做的。他現在要做的事只是揣摩聖意,討好皇帝就行了。

他想了想,說:“漢朝二十四帝,惟武帝享國最久,壽算極高,蓋因服天上日精月華之氣也:嘗於長安宮中,建柏梁台;台上立一銅人,手捧一盤,名曰承露盤,接三更北斗所降沆瀣之水,其名曰天漿,又曰甘露。取此水用美玉為屑,調和服之,可以反老還童。”

那麼問題來了,長安宮在長安,這是趙國的地盤。

曹睿卻下決斷,說:“朕可聯繫趙國,購買銅人,移置芳林園中。”

魏國國主要買趙國銅人來建宮殿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而讓眾人驚訝的是,趙國方面對魏國的舉動並沒有什麼意見,長安宮是已經廢棄已久的宮殿,這點小事,答應了也無傷大雅。

不過拆除銅人的工藝頗為複雜,在曹睿的強烈干預和交涉下,他竟是讓馬鈞從魏國土地一萬民夫入長安,拆除銅人後帶回來。對這種浪費民力的事情,很快遭到了朝堂的強烈反對。但曹睿便是這麼固執。

他甚至為此殺了好幾個人。

銅人的拆除工作在趙國並沒有受到什麼阻礙。除了在拆除的時候銅柱壓死了一千餘人之外,就沒有什麼意外發生。趙國對此的興緻不大,畢竟壓死的是魏國人。魏國國主對此也不關注,畢竟壓死的只是民夫。

馬鈞帶回來銅人和承露盤,曹睿大悅。少傅楊阜上表諫說:“臣聞堯尚茅茨,而萬國安居;禹卑宮室,而天下樂業;及至殷、周,或堂崇三尺,度以九筵耳。古之聖帝明王,未有極宮室之高麗,以凋敝百姓之財力者也。桀作璇室、象廊,紂為傾宮、鹿台,以喪其社稷;楚靈以築章華而身受其禍;秦始皇作阿房而殃及其子,天下叛之,二世而滅。夫不度萬民之力,以從耳目之欲,未有不亡者也。陛下當以堯、舜、禹、湯、文、武為法則,以桀、紂、楚、秦為深誡。而乃自暇自逸,惟宮台是飾,必有危亡之禍矣。君作元首,臣為股肱,存亡一體,得失同之。臣雖駑怯,敢忘諍臣之義?言不切至,不足以感寤陛下。謹叩棺沐浴,伏俟重誅。”

曹睿不聽,只是催促馬鈞建造高台,安置銅人、承露盤。又降旨廣選天下美女,入芳林園中。

然而,他沉迷大興土木和美色的遊戲,就要在此告一段落了。

遼東公孫淵反了。

公孫淵自號燕王,改元紹漢元年,建宮殿,立官職,興兵入寇,搖動北方。

卻是說公孫淵,乃是公孫康之子。曹操追袁尚,便是公孫康獻上袁尚兄弟的頭顱。所以曹操封了公孫康為襄平侯。公孫康有兩個兒子,長子公孫晃,幼子公孫淵,兩個兒子都年幼,公孫康死後,是由他的弟弟公孫恭繼任。

公孫淵文武兼備,性剛好鬥,奪了公孫恭的位置。曹睿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此前孫權曾經聯繫公孫淵攻打魏國。然而公孫淵卻斬了使者選擇與魏國交好。於是,曹睿封公孫淵為大司馬、樂浪公。

而這些年來魏國的屢戰屢敗,卻是讓公孫淵泛起心思。

他自封燕王,副將賈范和參軍倫直上諫言說不可,被他抓起來,同斬於市。公孫淵令大將軍卑衍為元帥,楊祚為先鋒,起遼兵十五萬,殺奔中原來。

邊官報知魏主曹睿。曹睿大驚,當即召群臣計議。儘管他有自暴自棄的嫌疑,但是公孫淵這一反,卻是讓他驚醒了。

他的一切都是依託於整個魏國。若魏國傾覆,他也不會有好下場。

曹睿醒了,醒的算是比較及時,從這個方面說,公孫淵反的恰到好處。

而曹魏的重臣也極有默契的放下和曹睿的嫌隙,決定先破公孫淵。

只道是鎮西將軍諸葛誕出列,說:“臣部下馬步官軍四萬,足可破賊。”

“卿兵少路遠,恐難收復。”

“兵不在多,在能設奇用智耳。臣托陛下洪福,必擒公孫淵以獻陛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漢末有武名呂布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漢末有武名呂布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九十六章:曹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