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許田交換

第18章 許田交換

公元前717年冬季,藉著王室鬧災荒的機會,鄭莊公第一次朝拜周桓王,希望能修復雙方的裂痕。是否能進獻些麥子稻子,解救王室的飢荒,不得而知。

然而,周桓王年紀輕輕,沒有一點兒胸懷,滿腦子仍然是新恨舊怨,滿嘴是冷嘲熱諷,絲毫也沒有原諒的意思,這讓鄭莊公非常失望。

熱臉貼了冷屁股,他什麼也沒說,默默地回到鄭國。

但是,他的內心,可以說恨得牙根痒痒。人在被羞辱后,總會有報復心理,何況鄭莊公這種梟雄,豈能甘心受一個黃口孺子的窩囊氣?上次偷割麥子水稻,這次必須另闢蹊徑,出了這口惡氣。

不過,那畢竟是周天子,公認的社會老大,如果帶軍隊去拚命,那就是與天下為敵,自找麻煩,划不來。

怎麼能一解心頭之恨呢?明刀明槍開戰絕對不行,再暗中搶劫,有失身份。最後,他想到一個羞辱周王的方法:用本國的祊地,跟魯國交換許田。

祊(bēng),位於今山東省費縣許由城村。在周宣王(周幽王父親)時,國家中興,他祭祀泰山的時候,需要弟弟姬友輔佐;於是賜給姬友祊這個地方,作為‘湯沐之邑’,在幫助天子祭祀泰山的時候,好有個沐浴休息的居所。

許田,位於今河南省許昌市許田村,三國時曹操曾在此射鹿,差點被關羽砍了。

西周初年,周成王營建東都洛邑王城,方便諸侯進貢,也有遷都洛邑的打算。於是,賜給周公旦洛邑附近的許田,方便後來的魯君,朝拜天子時有住宿的地方。

所以,許田就成了魯國的私有土地,後來還建立了周公的廟宇,魯國年年祭祀。

這種恩賜,都是權宜之策,當時方便,過後麻煩。

王室東遷后,王權衰落,泰山的祭祀逐漸廢棄,魯國也很少去朝拜周天子。

祊地距離鄭國很遙遠,但天子所賜,即使沒人居住,也必須有專人管理。這種小地方,沒有什麼收入,還不能輕易放棄,時間長了,對鄭國逐漸成為累贅。

與此對應的,許田,距離魯國很遠,必須派專人管理,年年還得祭祀周公。

許田距離鄭國很近,祊地距離魯國很近,這兩個不起眼的小地方,對於鄭國和魯國,逐漸失去實際意義。

但是,祊邑與許田,是周天子的恩賜,沒有聖旨,絕對不允許隨意買賣,即使私自交換贈送也不行,賠錢,也必須保護好。否則,就是藐視王權,蔑視‘周禮’,大逆不道,有滅族之罪。

對於一般人來說,天子所賜,那就是寶物,食物不捨得吃,衣服不捨得穿,車子不捨得坐。這是一種榮耀,擺在家裏光宗耀祖,流傳後世,有客人來也可以吹噓一下,滿足潛在的虛榮心。

鄭莊公被羞辱后,一肚子怨氣,無處發泄,於是想出這麼個損招,狠狠刺激一下周桓王的神經。一者交換土地,方便雙方管理;再者就是挑戰一下王權,試試他的底線,以解心中怨氣。

幹什麼事情都需要理由,特別是幹壞事,更需要好理由。

公元前715年3月,鄭莊公派遣一位叫宛的大臣,到達魯國,並且主動把祊(bēng)邑先交給魯國,表示不再陪天子祭祀泰山。為了消除魯國的顧慮,鄭莊公還細心地提出:交換土地后,鄭國照樣祭祀周公,保證不會讓周公廟宇荒廢。

魯國可以輔佐天子祭祀泰山,但是,鄭國祭祀周公,就說不過去了。

因為魯國是周公旦的直系後裔,輔助祭祀泰山不過分;鄭國是武王的分支,姬友的後代,建國很晚,祭祀文王、武王、鄭桓公姬友都行,卻改行祭祀周公旦,傳出去是笑談。

這就好比擺着父親爺爺的廟宇不管,卻祭祀叔叔叔祖,豈不荒謬。

鄭莊公發起的這場非法交易,就是向周桓王挑釁,明確告訴他:你不需要我的輔佐,我也不陪你祭祀泰山,各過各的日子。有本事,自己當好您的周王。

基本上,不把天子當天子對待了,可謂大逆不道。

兩地交換,雖然不合禮制,但魯隱公也沒有明確拒絕。畢竟雙方關係不錯,互利雙贏,而且有人願意祭祀自己的先祖,有什麼不好的嗎?必須歡迎。

鄭國是誠心誠意,希望趕快達成交易,魯隱公也不客氣,真就派人去管理祊邑。

但是,魯國口頭答應,心裏還不太滿意。

為什麼?因為許田面積大,祊邑面積小,誰願意做虧本的買賣,祖宗留下的土地,即使交換,也不能吃虧。於是,雙方談談停停,魯國敞亮接收了鄭國的祊邑,卻一直沒有履行合約,有點兒不講究,完全一個老賴形象。

鄭國並不着急。魯國既然接收祊邑,這筆交易基本達成,剩下的細節問題,都不算什麼,就差一個機遇了。

祊邑的交換,再次給王權的象徵沉重一擊。魯國、鄭國,這兩個跟王室最親近的姬姓國家,都敢如此蔑視王權,其它國家誰還把王室放在眼裏?

許多人對此非常不滿,其中有兩個人最強烈:一個當然就是周桓王了;另一個,就是後來的孔夫子。

祊邑和許田的交換,一直拖了將近五年,雙方還沒有談妥,魯國內部卻發生了一件大事。

公元前712年,由於奸臣公子翚(huī)的挑唆,魯隱公被弒殺。

第二年,魯桓公繼位,為了能安定內外,他請求與鄭國繼續和平友好。對於魯隱公的死,鄭莊公很惋惜,卻也無可奈何。既然魯桓公即位,還來表達和平友好,鄭莊公順勢請求祭祀周公,完成土地交換;同時,鄭國又添加一些玉璧作為補償。

魯桓公剛即位,希望內外安穩,也盼着與鄭國友好,所以很快達成協議。為了慶祝土地交換圓滿成功,同時表示友好,兩國還舉行了一次聚會,喝頓酒,發個誓。

誓辭很毒:“如果誰違背盟約,就不能享有國家。”

私自交換天王賜給的土地,這比偷割麥子、水稻可惡多了,性質非常惡劣,是明目張胆挑釁王權。以後大家都這麼干,王室威嚴何在?但是,軍事實力有限,周桓王只能睜隻眼閉隻眼,沒有大動干戈。

這次土地交換,周王形同虛設,交換前沒人向他請示,成交后沒人向他報告,他成了諸侯眼中的空氣。什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見鬼去吧,槍杆子才是硬道理。

鄭、魯竟然拿先王賜給的土地做交易,太過分了。

周桓王本來就看不慣鄭寤生(鄭莊公),一直沒有下定決心剝奪他的實權。現在鬧到這個地步,周桓王毫不猶豫,正式任命虢公忌父為王朝右卿士,把政事全權交給他處理,給鄭莊公保留了一個左卿士的虛名。

緊接着,他又想到一個懲罰鄭莊公的做法。

當初,秦襄公辛辛苦苦護送周平王東遷,分別的時候,周平王開了一張巨額空頭支票,把鎬京以西的土地,全部賜給了秦國,秦襄公高高興興走了。到如今,秦國已經越來越強大。

周桓王效仿爺爺,也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首先,他把鄭國的鄔、劉、蒍、邗四個地方的田地收歸王室;接着,把洛邑附近蘇國的十二個地方,或者說幾乎整個蘇國,都賜給鄭國。

你不是交換許田嘛,好,‘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我現在就跟你交換。我只要你四座城池,賜給你十二個,三倍奉還。看看,很敞亮吧,有本事自己奪過去。

先說說蘇國,看過《封神演義》的都知道,有個狐狸幻化的美女叫妲己,有蘇氏。她的父親叫蘇護,蘇護的後代有個叫蘇忿生的,正直賢明,在周成王時期,輔佐有功。後來封給他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陘、隤、懷十二個地方,以溫邑(今河南焦作溫縣)為國都,建立早期的蘇國。

蘇國面積很大,主要作為洛邑的外圍屏障,抵抗戎狄。

平王東遷后,蘇國和東周成了鄰居,鄰居之間,難免有摩擦,偶爾鬧點小矛盾,雙方面和心不和;而鄭莊公呢,內心很貪圖蘇國的土地,但蘇國也不是好惹的,所以,鄭莊公只能眼饞,不敢開戰。

周桓王自己沒能力佔有蘇國,於是當個好人,做件好事,將其轉賜給鄭國,可以說一箭雙鵰:王室得到實惠,你們再拼個兩敗俱傷,然後慢慢各個擊破。

現在,蘇國被賜給鄭國,但鄭莊公豈敢去收地。那是人家祖上流傳下來的,能輕易放棄嗎?真要搶奪,人家會拚命的。

損失了四座城邑,吃個啞巴虧,如果再吃個敗仗,遺笑諸侯。忍,必須忍,偷點兒稻麥,交換土地,那都是小事,畢竟還沒有哪個諸侯,敢真的向周王挑戰。自己可不能幹那大逆不道的傻事,讓後世評為叛逆,那樣自己的檔案里,就會留下抹不去的污點。

這次,周桓王贏了,贏的很乾脆,鄭莊公啞巴吃黃連,只能把苦水咽到肚子裏。

周天子與鄭莊公的仇恨,繼續加深。

與此同時,周桓王的做法,引起了蘇國的憤恨。把我的土地隨便賜給別人,什麼意思?簡直可恨至極。以至於後來的王室內亂,背後都有蘇國人的影子。

別的諸侯也提高了警惕:如果周王算計我的地盤該怎麼辦呢?

周桓王跟他父親一樣,庸庸碌碌。除此以外,貪婪,心胸狹隘,不能剋制,不聽忠言,帝王的優點沒有多少,缺點滿身都是,這給他的未來,帶些不安定因素。

如今,不僅僅是鄭國不滿,一句話,徹底把王室的屏障,也變成了仇敵。

由於周桓王心胸不夠寬廣,導致‘許田交換’;自以為聰明的他,以蘇國的土地,賺取了鄭國四座城邑;他不明白,雖然得到了土地,卻失去了人心。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風雲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春秋風雲録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章 許田交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