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王家茶坊

第28章 王家茶坊

大宋百姓飲的茶一般是片茶,即團茶或餅茶,飲法主要有兩種,一是點茶法,二是閹茶法。

點茶就是先將片茶碾碎,置碗中待用,然後以釜燒水,待水微沸初漾時即沖點碗中的茶,調成糊狀,然後再注入滾沸的水,同時用茶筅攪動,讓茶沫上浮,形成粥面。

閹茶即是淹茶,是直接將茶末投入缶或壺中,灌入熱水浸泡,然後倒入杯中即可飲用。

點茶講究多、步驟嚴謹,想點出一杯上佳的茶需要下番功夫才行,故而多是文人雅客、達官貴人偏好之,這些人對茶葉的價格當然是不大在意的。。

平民百姓更喜歡簡單方便的閹茶,王家茶坊主要做的就是這閹茶,顧客自然也大都是白丁俗客。

故而茶葉價格上漲,受影響最大的就是王家茶坊這類做閹茶生意的,往日三十文一壺的茶,迫於無奈現在漲到了百文一壺,貴了不止三倍不說茶的品質還下降了,兜里本就沒幾個錢的平頭百姓自然不大願意來了。

原先王家茶坊還有兩個夥計,後來見店裏生意不行就辭工了,只剩掌柜王大壺自己招呼顧客,他又是一副誰都懶得搭理的模樣,跟他要碗茶好像得罪了他似的,所以就更沒顧客願意上門了。

“你也機靈點,有顧客來了好好招呼,我去趟城東下午回來,午食你倆就去買些湯餅對付了吧。”林九娘爽利的掏出些錢給了王然,轉身出去了。

王然接過錢,然後用無可挑剔的微笑恭送林九娘出了門,見她漸漸消失在視線里,才敢放鬆表情。

這麼下去不是個辦法啊,每日在這傻站着都快成個獃子了,還得想想主意才是。王然不是沒想過辭工另謀出路,可他在這成都府無親無故的,出了這茶坊恐怕連個棲身處都難尋,只好作罷。

那就只有想辦法讓這王家茶坊的生意好起來了,王然默默想着。雖然對一個跑堂的來說,這想法似乎比辭工更不妥當,但他卻好像頗為自信。

轉頭看見掌柜從一個小布囊里拿出了些東西放入茶壺,然後又注了些沸水進去,王然眼睛一亮。

“掌柜,您這是鮮茶葉么?”王然問道。鮮茶葉就是未經任何處理的茶葉,採摘之後及時烹煮或沖泡即可飲用,王然注意到掌柜每日自飲的都是此茶。

王大壺抬頭看了王然一眼,輕輕點了下頭。說句話會減壽么?王然不禁腹誹一句,在這茶坊一個月了,王大壺就沒跟王然說過一句話,全都是林九娘吩咐王然做這做那的,要不是跟蘇大牙喝酒的時候偶爾能見王大壺吐出一兩個詞,王然差點就以為他是個喑人了。

“能給我一些么?”王然按下牢騷道。

王大壺還是不說話,而是直接把裝着鮮茶葉的小布囊丟給了王然,王然道聲謝,轉身進了後院。掌柜的就是這點好,對任何事情都漫不經意,做什麼他都不會過問,有時王然甚至想,如果有客人不結帳就直接走了,他是不是也不會在乎。

茶坊後面是一個兩進的院子,掌柜和林九娘住在內院,前院是廚房和庫房,王然目前就住在庫房裏。

王然進了廚房,拾些乾柴把灶燒上,看着熊熊燃起的火苗,凝神屏氣。等了一會,見鐵鍋冒起了青煙,便把掌柜的小布囊打開,將裏面的鮮茶葉倒入鍋中,用飯帚快速炒拌,炒了一會兒見翠綠的鮮茶葉顏色漸漸轉暗,他又將灶里染得最旺的柴撿出來,讓鍋溫下降,然後用飯帚掃動鍋里茶葉快速旋轉,待茶葉進一步失去水分乾枯,他便將飯帚放到一旁,把手伸入鍋中,抓起痿凋的茶葉揉捻片刻然後抖落,如此反覆,直到所有的茶葉都被搓成細條,茶香也漸漸溢了出來。

王然抱着炒好的茶回到茶坊,對睡眼朦朧的王大壺道:“掌柜,試試我制的茶?”

見王大壺面無表情的望着自己,王然心說好吧,我又自討沒趣了。只好自己取來茶壺,捻出些茶絲放入,然後又取來熱水注入壺中,等了片刻,在將茶湯倒入茶碗,端到了王大壺面前。

王大壺看了王然一眼,然後低頭一聞,頓覺清香入鼻,仔細瞧那碗中,臉上不由泛起一絲疑惑,因為那碗裏的茶太特別了,既不是舒展成片,也非細碎茶末,而是捲曲成了絲條,沉澱在碗底隨水微盪,宛如水草一般,襯的茶湯也愈加綠澈,再加上潔白茶碗上氤氳着的水汽,小小一杯茶,卻像是一汪湖水般碧波浩渺,不用飲,光是看着就覺得賞心悅目。

端起茶碗抿一口,只覺滋味濃醇、齒頰生香,王大壺不禁脫口而出:“好茶!”

王然囅然而笑,能讓惜字如金的王大壺出口稱讚,這法子看來有戲,見王大壺抬起頭面帶疑問的看着自己,王然心下瞭然,滿面春風道:“這是經我炒制過的茶。”

炒茶,這個王然從師父王稚川那學到的方法,就是他有自信讓王家茶坊起死回生的關鍵。

...

以往世間茶葉製作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製成片茶,茶農從剛剛採摘下來的新鮮茶葉中挑揀出品質教好的,放上甑蒸熟,用忤臼搗爛,然後放到模子裏壓製成餅或者團,接着焙乾,這樣就既可以長期保存,也方便運輸和交易。

二是熬散茶,較老的茶葉不易蒸熟搗爛,茶農便將其晾曬之後切碎,然後直接放入釜中熬干,這樣的茶品質較差,多是貧苦百姓飲用。

這兩種方法製成的茶固然易於保存,但製作過程卻消耗掉了大量茶葉本身的味道,故而在飲用時,喝茶人或會選擇烹煮,或會將其研磨成末再用水沖泡,以此儘可能的激發出茶味,但即使這樣也難以恢復新鮮茶葉的甘甜,王然的茶痴師父王稚川便不喜飲用製作過的茶,只好新鮮茶葉。

但新鮮茶葉放不了一兩天就會腐爛,大部分的新茶還是需製成片茶或煬成散茶儲存,王稚川常為此抱憾,便有了剙造一種新制茶手段的想法。

炒,本是一種烹飪方法,北魏賈思勰所著的《齊民要術》中就詳細記載了炒菜的製作方法,但受制於當時的炊具條件,能吃上炒菜的人寥寥無幾,只有王侯顯貴才能享用。一直到了五百年後當今天水一朝,得益於冶鍊水平的提升,鐵鍋逐漸流行起來,與之相得益彰的炒菜法才漸漸普及。

王稚川有一次吃過炒菜后突發奇想,他了解到炒菜是通過把鍋燒到高溫,然後快速翻炒,使菜能在速熟的同時揮發多餘水分,但又不會糊,且這樣做出來的菜也能極大地保有菜蔬本身的滋味,較之蒸煮出來的菜更美味,於是便想不如把炒菜和制茶結合在一起試試。

王稚川略一嘗試果然卓有成效,於是就繼續摸索下去了,經過長久的試驗,他終於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三步炒茶法—一去生,二去青,三揉捻。

經過這三步製成的茶葉,較之片茶和熬茶不僅同樣易於保存,還能保留新鮮茶葉的甘甜和濃郁,形狀也好看,而且炒過的茶不需熬煮,只用滾沸的水沖泡即可飲用,十分便利。最珍貴的是,王稚川發現炒茶還能去掉新鮮茶葉的青腥味,讓茶的味道更為純粹。

王稚川獨創此炒茶法后極為自得,號稱此法“獨步當世,無與為偶”,但無奈他久居山中,從不與他人來往,故而這法子除了他之外僅有小翠和王然知道,到現在,這世上也只剩王然懂得炒茶了。

其實最初不諳世事的王然也不甚清楚此法的可貴,直到那次他將采來的野茶簡單炒制后賣給了李順,後來經李順提醒,他才知道此法是有可能改變未來飲茶習俗的珍貴技藝。李順說當初會察覺王然有隱衷,一是他雖面露痴相,實則行事縝密,二來就是因為他那獨一無二的炒茶。

王然本欲將此法教給李順,以期能將師父王稚川的心血發揚光大,但沒過幾日李順、王小波便被陷害,之後二人又帶領百姓起義,這事就擱置了。不成想在這成都府王家茶坊,炒茶法又有了發揮之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朗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朗宋
上一章下一章

第28章 王家茶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