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夏懷寧笑道:「那位老匠人先前在銀作局當過差,因為年紀大了,手頭不如往年利落,做不了精細東西,就雕些玩物混口飯吃。」
「難怪,」辛氏連連點頭,「要說木刻跟作畫差不多,如果只要求形似,這倒容易,要刻出精氣神來卻難,像這種看似拙樸實具神韻的則是難上加難。」
夏懷寧忙躬身為禮,「多謝師母指點,弟子受教。」
辛氏自幼在白鶴書院長大,於字畫上頗有心得,聽夏懷寧這般說,便笑道:「我雖不擅作畫,但尚有幾分品鑒的能力,以後老爺不得空,你們有了字畫送進來讓我看看也可。」
夏懷寧連忙道謝,與楊桐一道告退離開。
辛氏吩咐文竹將夏懷寧帶來的點心擺在碟子裏。
除去涼團、涼糕之外,另有百合酥、芝麻糕和棗泥酥餅等等。
福順齋的百合酥跟別家的不一樣,上面點綴着松子仁、瓜子仁,另外還撒了少許山楂糕,看上去令人垂涎欲滴。
辛氏本該在飲食上謹慎小心,見狀也不自主地掰下一塊,嘗過之後,誇讚道:「香酥酸甜,很好吃。」
楊芷拿着木刻的牛愛不釋手,「爹爹眼光着實好,夏師兄生得一表人才,言談舉止也落落大方。」
那是你們不知道他前世做的那些齷齪事情。
楊萱噘着嘴暗暗「哼」了聲,「我沒覺得這人哪裏好,看人的時候眼睛直勾勾的,而且上次畫的竹子也不怎麼樣啊?」
辛氏輕笑道:「竹子不好畫,他們又不曾正經學過作畫,不能太苛責。阿芷說的不錯,夏懷寧大方穩重,以後會有造化。」
辛氏自然看到了夏懷寧傻傻盯着楊萱瞧的眼神,卻沒在意。楊萱生得出色,一個半大小子乍乍看到漂亮小姑娘發了呆也是正常。
當年,楊修文頭回見到她,也是跟獃頭鵝一般。
辛氏笑笑,又掂起只棗泥酥餅,一半自己拿着,一半遞給楊萱,「你不是愛吃棗泥餡兒,嘗嘗這個口味如何?」
福順齋的點心就沒有不好吃的。
楊萱接過來,一口塞進嘴裏,腮幫子被撐得鼓鼓的,唇角沾着好幾粒黑芝麻。
辛氏掏帕子給她擦把嘴,溫聲解釋:「你爹之所以收他為弟子,除開他着實有天分,資質好之外,也是因為咱們家人丁不旺。阿桐沒人幫襯,如果在同窗之誼再加這麼層關係,以後兩人能夠互相照應。而且,夏家家世不顯,在京都沒有根基,你爹就是多拉扯幾把,也不會惹人眼目。」
聽起來很有道理,根本沒有反駁的餘地。
前世夏懷寧只發奮了四五年就能考中探花,這世從小就開始讀,加上楊修文指點,說不定能獨佔鰲頭考中狀元。
前途是顯而易見的好。
如果真能照應楊桐,那也算值了。
可惜得是,她上次的苦肉計沒行通,還得另外想法子進到竹韻軒。
楊萱默默嘆口氣,回到玉蘭院,也不叫人伺候,往硯台里注少許水,掂起墨錠開始研墨。
墨錠摩擦着硯台,發出沉悶地吱吱聲,而水慢慢變成黑色,變得粘稠。
心也隨之沉靜下來。
一池墨好,她已經心無旁騖,提筆開始抄寫經文。
三五天的工夫,已經認認真真地抄出來四卷《金剛經》。
等到楊修文下衙,她與楊芷一道將經文呈給他,「爹爹中元節要不要去護國寺,如果去的話,想請爹爹把這些經書替娘分發出去。」
楊修文隨手拿起一本翻開,笑問:「這是阿芷抄的?」
楊芷湊上前看了看,應道:「是。」
楊修文又問:「你現在臨趙孟頫的帖子?」
「父親看出來了?」楊芷忐忑不安地回答,「我覺得趙體比顏體更好看,所以從正月以來就臨《洛神賦》。」
楊修文點點頭,「顏體上手容易,不過你既是喜歡趙體也無妨。趙體筆圓架方,撇捺舒展,結構布白更方正謹嚴。只是帖子選的不好,可以先臨《三門記》,等過上一兩年再換《洛神賦》。」
楊芷答道:「我沒找到《三門記》,只在大哥那兒看見一本《洛神賦》,就討了來。」
楊修文聞聲笑道:「我那裏收着一本,待會兒你隨我去取。」
是要去竹韻軒?
楊萱精神大振,翻出自己寫的,雙眼熱切地盯着楊修文,「爹爹,您看我的。」
楊修文含笑接過,略略掃兩眼,再仔細端詳片刻,贊道:「萱兒的字大有長進,雖然筆力稍嫌不足,但起筆頓筆已經很有顏體的渾厚端方。」
楊萱連忙道:「爹爹,我一直臨寫《勤禮碑》,要不要換別的字帖?」
楊修文道:「《勤禮碑》就極好,不用更換。萱兒性子軟,多臨顏體字能沉穩些。」
楊萱頓覺失望,她也想借更換字帖的名頭到竹韻軒去。
可父親為什麼不給她這個機會?
正懊惱,見楊修文站起身往外走。
楊芷伸手扯扯楊萱衣袖,使個眼色示意她一起去。
已近黃昏,夕陽將西天的雲彩暈染得絢麗多彩。
楊修文穿件家常的圓領袍走在前頭,半邊身子映着霞光,呈現出朦朧的金色。高高束起的髮髻中,隱約夾雜着几絲白髮。
他已經三十有八,再過兩年,就到了不惑之年。
想起先後兩世,他對自己的教導與疼愛,楊萱緊走幾步,牽住他的手,嬌聲喚道:「爹爹。」
楊修文低頭,瞧見她鼻頭沁出層薄薄的細汗,被夕陽照着發出細碎的光芒,烏漆漆的眼眸里滿是孺慕,頓時心軟如水,開口問道:「怎麼?」
楊萱並沒有特別的事情,聽到他問,便甜甜糯糯地道:「中元節我們能不能去逛廟會?」
楊修文本是要聽高僧講經的,可瞧着女兒嬌俏的神態,不忍拒絕,稍思量便滿口答應:「好,爹爹帶你們去,屆時咱們趁着涼快早點走。」
楊芷喜不自勝,緊跟着快走兩步,走在楊修文另一側,仰頭道:「太好了,謝謝爹爹。」
楊修文看着身邊這雙嬌軟乖順的女兒,心裏儘是滿足,聲音愈發放得柔和,「回頭再問問你們母親,若是她身子方便,也一道跟着去。」
辛氏想去護國寺,一是想給楊萱供一盞長明燈,二來,李顯家的去田莊打聽過,今年雖然沒人落水,但近幾年在河裏淹死的孩子少說也有四五個。李顯家的在河邊已經燒過紙錢了,辛氏仍覺得不踏實,想要去廟裏燒柱香,並請幾件開過光的護身符給楊萱帶着。
可轉念一想,不管廟會還是護國寺,中元節那天都是人山人海,辛氏懷胎不易,時隔八年才又懷上,加上懷相不太好,實在不敢冒險。
斟酌再三,辛氏終於決定不去湊這個熱鬧,卻把這幾件事情一一囑咐給楊修文,再三提醒他千萬別忘記。
楊修文笑着攏攏她肩頭,「瑤瑤儘管安心,到了之後我不做別的,先把這幾樁事情做妥當。你在家裏好好照顧自己,有什麼想吃的我給你買回來。」
「我哪裏就那麼嘴饞了,還惦記着吃食?」辛氏嗔一聲,又叮囑道:「也看着阿芷跟阿萱別貪吃,廟會上東西雖可口,畢竟是外頭做的,比不得家裏乾淨仔細,少吃兩口解解饞也就罷了。」
楊修文忙點頭應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