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以後,她再不能像先前那般什麼事情都不關心,什麼事情都不懂得,她要做出幾件有分量的事情,讓爹娘能夠重視她的意見。
因是懷着心事,楊萱對於逛廟會便提不起多大興趣。
楊桐只以為她是被父親斥責而鬱鬱不樂,變着法兒講着好笑之事逗她開心。楊修文自覺出言太重,有意彌補,先帶她去賣文具的攤位前轉悠。
楊萱從小就喜歡紙,無論是質地結實的呈文紙還是美如緞素的磁青紙,都情有獨鍾。前世她在田莊就曾仿着薛濤跟謝景初製作紙箋以打發日子。
而且,她的紙箋做得相當不錯。
此刻見到攤子上一沓沓擺放齊整的紙張,楊萱兩眼立刻迸發出閃亮的光彩,餓虎撲食般湊了上去。
攤位上紙張很多,便宜的有連三、連四、連七紙,價格居中的是各色榜紙,價格貴的則是官青紙、磁青紙以及紅簽紙。
楊萱左斟右酌選定三樣紙,心滿意足地讓楊桐付了銀錢。
楊桐長舒一口氣,賠笑問道:「萱萱只選了這幾樣,那邊還有攤位,要不要再去挑挑?」
此時太陽已經升得高了,廟會上行人開始多起來,摩肩擦踵絡繹不絕,楊桐額頭沁出一層薄汗,被陽光照着,亮晶晶地折射出細碎的光芒。
旁邊楊芷靜靜地等着,面上並無半分不耐。
楊萱臉上綻出甜甜的笑容,「這些足夠了,我想跟姐去看看有什麼花樣子,順便挑些絲線。」
賣絲線的攤販除了賣針頭線腦之外,還賣頭繩、絲絛、手絹、香囊等零碎物件。他們走南闖北各地闖蕩,經常會有新鮮的花樣子和稀奇玩意兒。
前世楊芷就曾買到極少見的鈴蘭和蝴蝶花圖樣。素紋替她縫了條米白色的羅裙,裙擺上綉了一整圈綠草,期間夾雜着各色鈴蘭,更有蝴蝶在花叢間嬉戲。行動間草搖花動,上面的蝴蝶彷彿活了似的,非常俏皮。
她艷羨不已,在辛氏面前抱怨,「以前姐有了好東西總是先盡着我,這次做出來新裙子也不想着給我也做一件。」
辛氏氣道:「你也明白。阿芷總是讓着你,你絲毫不領情,只這一次沒讓就惹出來這些閑話,可見平常的書都白讀了,回去好生將《女誡》抄寫五遍。」
楊萱不敢對辛氏有怨言,卻惱了楊芷,直到素紋也給她做了條一模一樣的,也沒真正消氣,裙子做好楊萱立刻上了身,但楊芷再沒穿過那條裙子。
後來楊萱才知道,楊芷做裙子是要去潭拓寺上香的時候穿。
楊修文有位同窗在戶部任左侍郎,名字叫做薛況。薛太太做媒給楊芷說了戶人家,對方是真定府同知張兆的兒子,前科的進士。
正約定在潭拓寺相看。
那天因為楊萱還在置氣,時不時對楊芷擺臉色,楊芷面對她的時候,言談舉止總有些小心翼翼。
張太太便對薛太太說:「……模樣倒罷了,但談吐畏畏縮縮的,雖說楊家是詩禮人家,可庶女畢竟是庶女,總脫不開小家子氣。再有,看着楊家兩姊妹並不和睦,不像是別人口中的和美人家,恐怕也是以訛傳訛。」
親事自然沒成。
辛氏灰頭土臉地回了家,對楊芷道:「你是長姐,阿萱有錯處,你儘管指出來讓她改……往常里的沉穩大方都哪裏去了?」
訓完楊芷卻沒斥責楊萱,只淡淡地說:「子不教父之過,這女兒沒教好卻完全是我做娘的錯處。我不罰你,罰我自己抄百遍《女誡》吧。」
楊萱從來沒見過辛氏那般失望,嚇得慌了手腳,「撲通」就跪在辛氏面前,可心裏對楊芷愈加厭憎。
直到楊萱居住在田莊,一點一滴地回憶起往事,才明白自己的錯處,才追悔莫及。
如果相看的時候,楊芷能穿上那條格外增色的裙子,如果她們姐妹能夠親親熱熱地上香,說不定親事就定下來了。
楊芷完全可以在楊家出事之前嫁出去。
張兆後來升任真定府知府,或許還能夠為楊修文奔波一二。
總之,一步錯,步步錯。
楊萱用力搖搖頭揮去前世的記憶,伸手挽住楊芷的胳膊,「姐,要是有好看的布料,咱們買幾塊,我應了給你做衣裳的。真的,就做玫紅色襖子鑲荼白色牙邊,肯定好看。」
楊芷膚色暗黃,極少穿大紅大綠等鮮亮衣裳,就是連隨身佩戴的荷包香囊甚至手帕都是素素淡淡的。
楊萱的大姑姐夏懷茹膚色也偏黃,還是寡居之人,可她偏偏不顧別人指點,就喜歡穿銀紅、玫紅等明艷的色彩,而且她很擅長穿戴,打扮起來有種花信女子獨有的昳麗。
楊芷比夏懷茹長相好看得多,肯定會更漂亮。
等過三四年,楊芷到了說親的年紀,楊萱要親自盯着辛氏,一定要替楊芷挑個才學好性情也好的夫婿。
至於她自己,楊萱對於夫妻間的那檔子事全無期待,而生產時,因為她年紀小,身子骨沒長開,幾乎九死一生才將夏瑞生出來。
這一世,楊萱想,如果實在要嫁,她就嫁個能由着她的老實男人。
她不介意對方納幾個姨娘,生幾個庶子,只要能給她一角清靜的地方,保證她的生活安然無虞便好……
萬晉朝布匹長短不一,有約莫十丈的大匹布,也有隻三丈兩尺的小匹布,幅面也寬窄各異,大致有七尺的寬面和三尺的窄面。
小匹布能做三條裙子略有富餘。
楊萱與楊芷商量着,買了一小匹湖色素羅和一小匹茜色府綢,選出來一包各色絲線及七八張新奇花樣子。
因天氣實在太熱,人又多,楊萱沒心思閑逛。她既然提不起興緻,其他人都依從着她,大家一同到吃食攤位上吃過午飯,便打道回府。
回家后,姐妹兩人將今天的收穫一一顯擺給辛氏看,其中自然少不了在護國寺得到的那兩樣護身符。
辛氏讚不絕口,「惠明大師神龍見首不見尾,你們竟是有這福分……難得這玉和瑪瑙的品相還都不俗,不枉平常供奉的那些香油錢。」
楊萱簡略談起在護國寺的經過,趁機向辛氏告狀,「……我說看中了這隻葫蘆,爹爹朝我擺臉色,還訓斥我不該多語……這些都是惠明大師預備好送人的,只是借了太子之手而已,為什麼不能要?」
辛氏一聽就明白,往常護國寺逢朔望日,也會往外發送幾件護身符,可都是尋常物件。
惠明大師極少露面,這次來了護國寺不說,還偏偏帶了這些好東西。
難說不是為太子準備的?
嘆一嘆,溫聲道:「這其中關繫着朝廷大事,說了你們也不懂。反正,往後聽從你父親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