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那倒是實話,付巧言笑出聲來,拉着他的手不停晃:「我家有個小院子,以前爹爹在院子裏種了一棵石榴樹,每到秋日紅了的石榴就自己裂開嘴笑,然後挨個從樹上墜落下來。」

榮錦棠只吃過剝好的石榴,還真沒怎麼見過石榴樹:「那樣石榴會不會壞?」

付巧言搖搖頭,聲音裏帶着濃濃的懷念:「不會,石榴皮硬的很,到了日子我跟恆書就每天守在那裏等着撿,順着裂口剝下一把紅彤彤的籽扔嘴裏,甜得醉人。」

想到那場景,付巧言彷彿就回到了自家的那個小院裏。下了學她跟弟弟兩個就蹲在院子裏剝石榴,廚房不停竄出食物熟透的香氣來,每當他們剝完兩大碗石榴,家裏的晚飯也就做好了。

他們家的父母兩個手藝是差不多的,誰要是下課早誰就回來準備晚飯,付巧言也學了一兩手,只現在已經忘的差不多了。

晚飯過後,她和弟弟就跟在父親身後,看他泡石榴甜酒。

在大酒瓶里放一半的冰糖和石榴,再倒上微甜的竹葉青,封上口蒙上布,隔三差五搖上那麼一搖,櫻桃的甜味就會散在酒里。

月余之後倒在瑩白的酒盞里,恰如一灣芙蓉花開。

那水紅的顏色清亮可愛,遠遠聞着就有一股甜味。

付巧言小聲給他講着家裏的石榴酒,然後又感嘆:「原來我在家時還會做雞蛋青菜湯麵,幾年沒摸灶台,現在怕是連火候都掌握不好了。」

榮錦棠一直沒插話,就聽她慢慢說著家裏事。

馬車一路穿行,穿出狀元坊又路過玄武大街,最後才能到北邊的御馬苑與五福地。

玄武大街也是市集,只不過跟朱雀大街的彩幡飄搖古意盎然不同,這裏更市井一些,店鋪沒那麼精緻,路邊還有供百姓租賃的小攤位,只要幾個銅板就能用上一整天。

這裏更熱鬧、更喧囂,也更絡繹不絕。

付巧言沒有說要來這裏逛,能去朱雀大街已經很好,這裏人多口雜,實在不是榮錦棠和她能去的地方。

她只是坐在窗邊,凝望着外面。

隔着一道琉璃窗,便是兩個世界。

付巧言笑笑,能看一看也是很好了。

榮錦棠就在一邊給她講:「朕原來也上這裏玩過,以前頭拐角處還有個賭坊,只後來朝廷里管得嚴,那賭坊也不太敢出老千坑人,久而久之老闆開不下去便搬走了。」

付巧言順着他的手往前面看去,只見街邊的拐角處已經改了另一個招牌,上面寫着晉江書局。

「這家書局開得倒是很大,我們鎮上也有。」

榮錦棠道:「裏面許多本子確實挺好的,比如之前那本《周山志》因為結局不太好,還被讀者上門抗議,說要作者再寫一本大團圓的。」

他居然連這事都知道的這麼清楚,付巧言不由得滿心佩服:「陛下真是無所不知。」

榮錦棠突然湊到她耳邊,小聲道:「跟你說實話,晉江書局是咱們榮氏的祖產,一直都是宗人府掌管的。」

付巧言很是吃驚。

「可我們聽到的晉江書局的傳說里,那不是姓劉的夫妻兩個白手起家,一起開創的書局嗎?」

榮錦棠笑了笑,頗有些意味深長:「只講給百姓聽的。」

「要不然,你以為晉江書局為何能開得到處都是?」

付巧言想了好一會兒,才突然明白過來是怎麼回事。

「那草木書局呢?」付巧言問,這可是大越的御書局。

榮錦棠道:「這剛建國時是駙馬司掌管,後來駙馬司撤了,改為翰林院主管。」

付巧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這麼看,當年開國的那位高祖皇帝,也實在深謀遠慮。

不過這都是前朝的舊聞,付巧言就沒多糾結,她倒是好奇《周山志》的事。

「那到底寫了新的本子沒?」

剛那閑話也是他偶爾聽的,沒怎麼往心裏頭去,若不是路過書局定然想不起來,付巧言這一問他就有些遲疑,好半天沒回憶起再多的細節。

「朕也記不太清,一會兒我們去朱雀大街,問問那邊那家草木書局便是了。」

朱雀大街上有草木書局的總店,裏面什麼書都有,晉江書局的書也會進來展示。

兩個人講了一會兒話,馬車就穿出玄武大街往北郊駛去。

大約兩刻之後,馬車就在御馬苑旁邊的一片田地前停了下來。

這邊早就紮好籬笆,田地也打理得整整齊齊,北邊還有一排屋舍,用來給貴人們更衣休息。

付巧言扶着晴畫的手下了馬車,抬頭就聞到一股泥土的芬芳。

她深吸口氣,笑道:「這裏倒是開闊。」

北郊這一片莊子都是皇莊,周圍早就種滿各種各樣的蔬菜糧食,只空出來中間這一小塊地。

榮錦棠過來牽起她的手,領着她往五福地里走。

腳下是鬆軟的泥土,遠處是一望無際的田野,微風吹過,帶來了祈禱豐收的風鈴聲。

「這地是怎麼選出來的?」付巧言小心翼翼踩着腳下窄窄的田壟,好奇問。

「這個其實就是選了最中間的這一塊,沒什麼特別的講究。」榮錦棠小聲道,「不過對外就說是欽天監算的,說這塊地最有福氣。」

付巧言真是哭笑不得。

榮錦棠領着她穿過田地,給她指臨近的田畝里種了何種植物。

作為一個皇帝,農耕的事情他也是必須要了解的。

「像玉米、土豆、地瓜等物都是從外藩傳來,父皇當年聽說這些食物能抗餓,特殊時期也能代替稻穀作為主食,就命農耕院的博士好研究如何大規模種植,這十年才慢慢普及開來。」

付巧言認真聽着,道:「難怪我隱約記得小時候很少吃過這些,後來漸漸大了幾菜市場裏的才多起來。」

榮錦棠道:「這幾種都很好種植,老百姓自己在家裏隨意開一塊地,若是侍弄得好說不定能養活一家老小。」

付巧言不由感嘆:「先帝真是勤勉。」

一個皇帝最關心老百姓是否有食吃,有衣穿,有家住。當這些都有了,才能叫盛世太平。

在隆慶帝治世的前四十年,他幾乎已經做到了。

可一個烏韃,就毀掉了他一生的努力。

當隆慶帝躺在床上病入膏肓的最後時刻,他心裏頭一定很痛,也很難過。

這一輩子他前九十九步都努力走得又穩又好,可最後一步卻跌了個大跟頭,然而時間不等人,已經沒有底一百零一步叫他重新爬起來了。

一代明君,就帶着無限的遺憾溘然長逝。

話至此處,兩個人都不約而同想起了先帝爺來。

付巧言見榮錦棠似有些傷懷,便道:「我還沒用過犁,陛下帶我去瞧瞧看?」

榮錦棠微微嘆了口氣,領着她往庫房去。

因為馬上就是新年了,五福地這也有家僕在打掃和清理,榮錦棠領着付巧言走進去的時候,正有個十來歲的小男孩在那擦木犁。

付巧言見他手腳麻利,不由問:「你家大人呢?你怎麼這麼小就出來做事了?」

那男孩不過十三四歲的年紀,瞧着倒是沉穩,他好奇地看了他們兩個一眼,返問:「你們是誰?這裏是皇家禁地,外人不得進入。」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皇后的品格 卷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皇后的品格 卷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