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女院長
同學來了又走,不見護士查房,也無人探房。
孫恪正好利用這個時間,梳理下思緒:昨天早晨踢球,頭部受傷,醒來后,多了很多很多記憶。故事主人公是一個中年油膩男,好像和自己有相同的童年經歷……
電影瞬間快放,消失的兒時記憶不斷被想起:湖底摸鴨蛋,抹黑偷西瓜,爬鄰居牆頭偷杏子,爬樹扒老鴰窩,往女同學頭上丟蒼耳,幫鄰居奶奶穿針……
剛進肚子的雞湯,仍然口齒留香,提醒這都是真的,不是電影,孫恪頭髮昏,一會兒又沉入昏睡。
迷迷糊糊中,聽到有人在耳邊閑聊,
“病人頭上縫了五針,可能會有輕微腦震蕩,其他各項指標正常,七天後再來拆線。小夥子身體棒,不會留什麼後遺症。”
“謝謝醫生,謝謝學校,謝謝杜老師,小恪讓你們操心……”
“對對,謝謝各位好心人。小孩不懂事,盡給大家添亂…我們農村人見識少,不會說場面話。這是剛摘的蘆筍、山藥豆、花生,不值幾個錢。我老孫敢拍胸脯保證,絕對沒打農藥!”
“孫恪爸爸,您太客氣,快快收回去。孫恪同學表現一直良好,據我了解,這次也是被同學強拉着去踢球……醫藥費你們不用擔心,學校負擔一部分,組織踢球的同學再承擔一部分。”
“杜老師,這怎麼行?真不怪同學,就怪孫恪眼瞎,看不到地上的磚頭。農村人皮實,一點小傷算不了什麼。我像他那麼大時,帶着地板車、鐵鍬去修河堤。額頭上見血,地上抹一把土,就能止血。”
確定我是親生的?
孫恪睜開眼,喏喏,“杜老師,爸爸,媽媽,你們怎麼來啦?”
閉上眼,又趕緊睜眼,心裏一陣狂喜:父親孫大田孔武有力,胳膊上一堆堆肉疙瘩鼓起;母親張翠一臉精明,一頭黑色長發。雖然生活困難,兩人臉上充滿希望和活力!
孫恪心裏狐疑:我為什麼產生如此情緒?暑假沒過半個月呀,我爸媽一直是這樣啊!腦海里滿頭白髮,額頭一堆皺紋、見人畏畏縮縮、唯唯諾諾的老兩口又是誰?
送走探班老師,外面已是華燈初上。
明天就是八月十四,今晚月亮特別圓,透光紗窗,照進病房裏。
孫大田、張翠躺在空閑病床上,小聲嘀咕:擔心店裏的生意,記掛兩個不懂事的小女兒;高興醫生、班主任拿走土特產,擔心醫藥費。
白天睡的太久,現在精神十足,孫恪極力勸解,“媽,我這是硬傷、皮外傷。你們早點回家,甜甜、小小在家等着呢。奶奶年紀大,照顧不好小孩子;家裏的代銷點不能關門太久,容易丟失老顧客!”
老家在單州三岔河鎮,離此30里路;
幾年前,鎮上供銷社倒閉;張翠下了崗,在105國道邊搭起兩間屋子,開了一家雜貨店《孫家鋪子》,銷售種子、化肥、油鹽醬醋、服裝鞋帽。
想到家裏的一対小兒女,女強人張翠開始沉默。
“小恪,我和你媽明天就走。明天八月十五,正好去大棚市場進一批貨。”孫大田拍拍妻子肩膀,輕輕安慰。
幾年前,曹州市領導學習漢正街模式,建了一排上空覆蓋著塑料大棚,下方是一個個水泥檯子的大型市場,當地人稱“南郊大棚市場”。
逛大棚市場,成了很多孩子最大願望;單州到曹州交通不方便,來回一趟不容易,產生了一批“從大棚底下進貨,到鄉鎮開店的二道販。”
病房陷入了安靜,孫恪腦海不斷出現“電影”片段:父母入獄,雜貨店無人經營;“孫恪”欲退學繼承家業,二嬸主動請纓,接手店裏生意,爺爺奶奶默許。
受此打擊,他高考發揮失常,只考上一本;湊不夠大學學費,還要照顧兩個妹妹,只好輟學打工;幾年後,父母出獄,鋪子沒有要回來;爺爺奶奶去世后,和嬸子家斷了來往。
影片像走馬燈,腦子不斷出現各種片段,難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醫院的清晨,人聲鼎沸,走廊里人走來走去,經常有人往病房裏探頭。
一位護士推開門,緊繃著臉,“408床病人,快點準備準備,院長來查房!”
話音剛落,一群白大褂蜂擁而入,詢問病人幾個問題后,放下了筆。
嬌小女醫生面色和藹,面帶溫柔的微笑,“孫同學,身體恢復不錯……再換一次葯,住院觀察兩天,就可回學校上學。聽說你讀高三……”
眼角撇到小桌上的書籍,看到扉頁上熟悉的字,眉頭一皺,臉色黑下來。
出了房間,戴上口罩,女醫生冷冰冰的說,“有的病人開過刀,只能住在走廊里。那麼多病人等床位,這裏空着兩個病床。亂彈琴!馬上轉兩個病人!”
好像就是你專門安排的單間?醫生面面相覷,不知道一向和善院長發那麼大火。
李墨蘭不做解釋,轉頭走向下一間病房,心裏琢磨:寶貝女兒的書,為何在大男生的床頭?男生父母老實巴交,一股泥土氣息;大男生國字臉,眼神明亮,長的不算太出彩。
女兒已經十八歲,遺傳了自己美貌,丈夫的英氣,還當了班長,明年的省級幹部、入黨一個不能少,高考至少加20分。
有利也有弊,當班長佔用業餘時間,女兒夏小茜又是個攬事脾氣,和男生接觸太多,難免看對了眼;樓下的林森,自己看着長大,沒有壞毛病,才是良配。
李墨蘭失笑,暗笑自己杞人憂天。
孫恪三人不知道外面發生的事情,即使知道也無可奈何,本來逞對方的請,才得以享受單間待遇;現在被剝奪,才是應有之意,如果心懷怨恨,才是白眼狼。
早飯過後,病房陸陸續續住進兩個新病友。
孫大田、張翠夫婦熱心腸,為新鄰居忙前忙后張羅,儘管被客氣的拒絕,依然不生氣,搶着打熱水、倒垃圾。
兩個農村人很上道,新鄰居臉上露出笑容。
孫恪看在眼裏,記在心裏,暗自感嘆:不給別人添麻煩,力所能及的幫忙,這是小人物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