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獻佛】

第十八章 【獻佛】

公公見諸人齊備,當下再不羅嗦,待法相和宋遷上了一聲,禁衛后隊變前,肅殺開道,一名禁衛牽過了空餘的馬匹,楚離飛身而上,緊隨着馬車,緩緩地向皇城進發。

楚離初到康陵之時已是黃昏時分,夜幕初上,尋宋府心切,是以未及體會康陵全貌。今番鮮衣怒馬,禁衛開道,如此出街自然非比往常,周圍里坊街道邊聚集了大批圍觀的百姓,楚離觀賞周邊街景的同時,也順便體會了一番市井之風。

宋府所在隸屬康陵長干里一帶,為東長干以北,朱雀門以東,相隔兩坊之地,便是聞名遐邇的烏衣巷。長江之畔有康陵,康陵水道多縱橫。康陵偏南之地,長干里之南,河湖棋布,更有長江干支內外秦淮路經於此,是以周邊百姓多半賴水為生,長干里之南也漸漸變成漁家船子聚居之地。正是“錦竹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

長干里範圍極大,南北中軸線附近長干橋一帶,是正經的長干里坊,也稱為大長干。中軸線之東,稱為東長干,中軸線偏西面積略小,稱為小長干。東長干偏北,以舊時的烏衣巷為中心,乃是世家大族聚居的地區。兩晉時期著名的王謝世家大族就曾聚居於此,到得隋唐之時雖然漸趨沒落,但至大樂朝至今,此處又漸漸成為大樂新貴和世家大族的寵地。長干里偏南偏西雖然都是普通百姓,但西邊多半住的是往來行商身份不尊,唯獨在小長干瓦官寺一帶,頗有些士紳胡商,幾番經營之下。倒也別有特色。

前邊禁衛開道,御賜金篷的馬車先是西行,經朱雀門向北一折便是內秦淮河南支,迎面一橋凌虛越阻橫亘河上,貫穿南北,正是長干橋。長干橋建於南唐,為宮毆御街直達城外長干里的必經之道,前臨長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門、鎮淮橋,為水陸碼頭交匯之所。百雉紆遇,萬戶櫛比。立橋望水,只見遠處帆順着古老、恢弘的城牆移動;橋下秦准靜流,橋畔春風如絮;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一派昇平景象。

過了長干橋,隊伍毫不停歇,過了鹽市之後,便踏上了實為南北中軸地御道。沿着御道一路向北,經過太社太廟。再向前走過了百官府舍,就要進入皇城範圍了。楚離滿眼飛檐斗拱。雕樑畫棟,鱗次櫛比,目不暇接。百官府舍按照品階高地,府門格制和門前台階也都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越往前走,兩旁的府舍越顯氣派。鎮宅神獸昂首怒目,注視着過往的行人。

到了宣陽門外,除了馬車上的三人之外,所有禁衛一律下馬步行,楚離也跟着下了馬。有樣學樣牽着韁繩跟着。有那內侍公公在頭前引路,一路上暢通無阻。隊伍進了皇城轉左,經西華門進了宮城。到得太慈宮前,眼看日上中天。已經接近午時了。

內侍入內稟告之後,時間不大,腳步聲響。一行人自宮內魚貫而出。於太慈宮門內外左右一分,各成一列,當中僅剩四五人,為首一婦人髮髻高挽,不着片飾,黛眉雪膚,面色平和,雖然沒有凜然之威,但也讓人難生親近之意。那蟒袍內侍見了立刻仆伏跪倒,高聲喝道:“內侍和廣參見太后!”聽得和廣如此稱呼,眾人連忙呼啦啦跪倒一片,只有那和尚依舊雙手合十,站立在當地遙敬以禮。

“平身。”太后輕啟檀口,語聲清越。待眾人站起身來,太后目注宋遷,和顏說道:“昔日哀家一己之念,大齊上下數人奔波,前番事變,累得宋老卧病,真是……令哀家甚感不安。今日見宋老氣色不錯,可是要大好了?”

宋遷一聽連忙作揖拜謝,說道:“草民一介匹夫,為我大齊效力乃是本分,太后如此……倒叫草民好生不安。”

宋遷話未說完,一旁的和尚接口說道:“太后敬天禮佛,善念祈禱,為的乃是天下蒼生,萬民福,其心可表日月。四方百姓若知,必心生感佩,交口稱頌,如此一來,善念廣傳,天下皆知。宋施主即便勞累一些,心中必感值得,太后大可不必生感。”和尚話未說完,旁邊的內侍和廣與宋遷等人已經隨聲附和。

太后聞言向和尚微微一笑,合十還禮:“法相師傅廣傳善業,慈悲為懷,此言甚善。只是此番請佛主入宮,諸多禮制,宮中諸人難免不通,還望大師從旁指點,萬勿違了佛規。”法相連忙應了。

楚離在一旁冷眼旁觀,內心

有些嘀咕。這法相看去面貌慈和,舉手投足有大家才這番話說得未免有些不妥。初始聽來,若是寬慰太后,此言並無不妥,甚至還相當合適。只是這番話從一個得道高僧口中說來,未免就有些變了味道。佛家講求無欲無求,六根清凈。別的不說,楚離只知道“心中有佛,俱得涅槃”,意思就是心中有了慈悲之念,不一定非得在佛堂里寺廟裏才叫修佛。重在修心,頓悟,而不是非得要什麼場合,什麼器具……像這番千里求玉佛請入宮中,在楚離看來,早已經落了下乘,虧得這和尚法相還變相恭維。

有了這些想法,楚離對這些人的談話不免失了興趣,只是現在不能走開,只好偷偷打量着周圍環境,有一搭沒一搭地聽着。楚離注意到,太后和周圍幾位女子雖然都未着飾品,衣着樸素,但都有股非常之氣,八成身邊幾位是皇后和嬪妃。而包括旁邊兩列宮女在內,一眾人等都棄了艷麗宮裝,只穿着素白袍服,未施脂粉,多半也是為了迎接玉佛入宮有意為之。雖然有些刻意,但也能夠看出一絲虔誠之心。

只聽內侍和廣輕聲說道:“啟稟太后,吉時已到,是否該請佛主入宮?”

太后聞言登時一醒:“是了,法相師傅,勞煩您了。”

法相聞言,輕誦一聲佛號,太後身後轉過兩個嬪妃,合托一盤,上蓋明黃錦緞。法相回身一招手,宋遷連忙捧過樟木盒子。法相一手打開木盒,口誦佛經,雙手將玉佛捧出,陽光照耀下玉佛顯得晶瑩剔透,內中雨霧繚繞,似有宇宙萬象一般,發得太后眾人無不低眉順目,心中默默稱佛。法相將玉佛高舉過頭,誦經之聲也隨之高昂,直到盞茶時分過後,才緩緩將玉佛放至鋪有明黃錦緞的盤中。

太後轉身先行,兩個嬪妃托着玉佛小心在後跟從,隨後法相和宋遷在後跟隨,一行人慢慢往太慈宮去了。楚離見眾人都進了,也待跟隨過去,豈料宮門口兩名內侍一聲輕叱,將他攔了下來。楚離心中一愣,再轉眼一看,眾多禁衛依然站在當地沒有動,心中登時瞭然,不敢造次,於是只好在門外等候。

足足過了兩柱香地時候,忽然一名宮女自裏面跑出來,左右一望,最後目光凝注在楚離身上:“敢問這位公子,可是楚離楚公子么?”

楚離心中一動,連忙答道:“不敢,在下正是楚離。”

那宮女見楚離直視於她,連忙將目光錯開:“太後傳話,請公子入內覲見,楚公子請隨我來。”言罷轉身,裊裊婷婷向里而去,楚離連忙跟上。

太慈宮中殿角飛檐鱗次櫛比,一派皇家氣象,但楚離自進了皇城之後,一路之上早就看慣此景,是以此時已經見怪不怪了。跟着前邊的宮女小心前行,不多時來到一處偏殿之前。楚離抬眼一看,匾額簇新,上面“菩提殿”三個金字熠熠生光,看起來極為醒目。料想多半是臨時製作的新匾額,只不知此殿原來叫什麼。

楚離在殿前等候,宮女進去傳報,不大一會兒出來沖楚離一點頭,楚離連忙撩起袍服前擺,緊走幾步,進了菩提殿。

迎面一股檀香飄來,讓人心胸為之一振。一進殿門,迎面是一尊金漆大佛,寶相莊嚴,雙目低垂,有俯視眾生之意。大佛盤膝而坐蓮台之上,一手執蓮花法印,另一手橫托膝上,掌中一團綠瑩瑩的光華奪人眼目。楚離定睛細看,正是自己千里護送而來的龍門玉佛!

此刻殿內香氣繚繞,佛前正中三足香鼎之內,正燃着三柱粗大的檀香,地面上鋪着數個蒲團,以太後為首,三五嬪妃連帶宋遷在內,俱都在跪拜禮佛。旁邊法相一身白衣,雙目低垂,口中喃喃低誦經文。菩提殿內,一門一隔,登時與門外大不相同,一股異樣境界彌生期間,宛如遠離塵囂,重生極樂一般。

楚離雖然不信神佛,但身處期間,氣氛感染之下也不禁心生異樣感覺,靜靜地站在門旁,不敢驚擾了這一剎那的平和。良久之後,法相誦經完畢,太后帶着眾人三拜起身。

眾人轉過頭來見到楚離,除了宋遷和法相之外,都不免眼中一亮。太后默不作聲上下打量了楚離半晌,微微點頭:“你就是和佛主一路東來的楚離么?”

公公見諸人齊備,當下再不羅嗦,待法相和宋遷上了一聲,禁衛后隊變前,肅殺開道,一名禁衛牽過了空餘的馬匹,楚離飛身而上,緊隨着馬車,緩緩地向皇城進發。

楚離初到康陵之時已是黃昏時分,夜幕初上,尋宋府心切,是以未及體會康陵全貌。今番鮮衣怒馬,禁衛開道,如此出街自然非比往常,周圍里坊街道邊聚集了大批圍觀的百姓,楚離觀賞周邊街景的同時,也順便體會了一番市井之風。

宋府所在隸屬康陵長干里一帶,為東長干以北,朱雀門以東,相隔兩坊之地,便是聞名遐邇的烏衣巷。長江之畔有康陵,康陵水道多縱橫。康陵偏南之地,長干里之南,河湖棋布,更有長江干支內外秦淮路經於此,是以周邊百姓多半賴水為生,長干里之南也漸漸變成漁家船子聚居之地。正是“錦竹十里春風來,千門萬戶臨河開。”

長干里範圍極大,南北中軸線附近長干橋一帶,是正經的長干里坊,也稱為大長干。中軸線之東,稱為東長干,中軸線偏西面積略小,稱為小長干。東長干偏北,以舊時的烏衣巷為中心,乃是世家大族聚居的地區。兩晉時期著名的王謝世家大族就曾聚居於此,到得隋唐之時雖然漸趨沒落,但至大樂朝至今,此處又漸漸成為大樂新貴和世家大族的寵地。長干里偏南偏西雖然都是普通百姓,但西邊多半住的是往來行商身份不尊,唯獨在小長干瓦官寺一帶,頗有些士紳胡商,幾番經營之下。倒也別有特色。

前邊禁衛開道,御賜金篷的馬車先是西行,經朱雀門向北一折便是內秦淮河南支,迎面一橋凌虛越阻橫亘河上,貫穿南北,正是長干橋。長干橋建於南唐,為宮毆御街直達城外長干里的必經之道,前臨長干里、雨花台,后倚南門、鎮淮橋,為水陸碼頭交匯之所。百雉紆遇,萬戶櫛比。立橋望水,只見遠處帆順着古老、恢弘的城牆移動;橋下秦准靜流,橋畔春風如絮;車水馬龍,行人絡繹,一派昇平景象。

過了長干橋,隊伍毫不停歇,過了鹽市之後,便踏上了實為南北中軸地御道。沿着御道一路向北,經過太社太廟。再向前走過了百官府舍,就要進入皇城範圍了。楚離滿眼飛檐斗拱。雕樑畫棟,鱗次櫛比,目不暇接。百官府舍按照品階高地,府門格制和門前台階也都大小高矮各不相同,越往前走,兩旁的府舍越顯氣派。鎮宅神獸昂首怒目,注視着過往的行人。

到了宣陽門外,除了馬車上的三人之外,所有禁衛一律下馬步行,楚離也跟着下了馬。有樣學樣牽着韁繩跟着。有那內侍公公在頭前引路,一路上暢通無阻。隊伍進了皇城轉左,經西華門進了宮城。到得太慈宮前,眼看日上中天。已經接近午時了。

內侍入內稟告之後,時間不大,腳步聲響。一行人自宮內魚貫而出。於太慈宮門內外左右一分,各成一列,當中僅剩四五人,為首一婦人髮髻高挽,不着片飾,黛眉雪膚,面色平和,雖然沒有凜然之威,但也讓人難生親近之意。那蟒袍內侍見了立刻仆伏跪倒,高聲喝道:“內侍和廣參見太后!”聽得和廣如此稱呼,眾人連忙呼啦啦跪倒一片,只有那和尚依舊雙手合十,站立在當地遙敬以禮。

“平身。”太后輕啟檀口,語聲清越。待眾人站起身來,太后目注宋遷,和顏說道:“昔日哀家一己之念,大齊上下數人奔波,前番事變,累得宋老卧病,真是……令哀家甚感不安。今日見宋老氣色不錯,可是要大好了?”

宋遷一聽連忙作揖拜謝,說道:“草民一介匹夫,為我大齊效力乃是本分,太后如此……倒叫草民好生不安。”

宋遷話未說完,一旁的和尚接口說道:“太后敬天禮佛,善念祈禱,為的乃是天下蒼生,萬民福,其心可表日月。四方百姓若知,必心生感佩,交口稱頌,如此一來,善念廣傳,天下皆知。宋施主即便勞累一些,心中必感值得,太后大可不必生感。”和尚話未說完,旁邊的內侍和廣與宋遷等人已經隨聲附和。

太后聞言向和尚微微一笑,合十還禮:“法相師傅廣傳善業,慈悲為懷,此言甚善。只是此番請佛主入宮,諸多禮制,宮中諸人難免不通,還望大師從旁指點,萬勿違了佛規。”法相連忙應了。

楚離在一旁冷眼旁觀,內心

有些嘀咕。這法相看去面貌慈和,舉手投足有大家才這番話說得未免有些不妥。初始聽來,若是寬慰太后,此言並無不妥,甚至還相當合適。只是這番話從一個得道高僧口中說來,未免就有些變了味道。佛家講求無欲無求,六根清凈。別的不說,楚離只知道“心中有佛,俱得涅槃”,意思就是心中有了慈悲之念,不一定非得在佛堂里寺廟裏才叫修佛。重在修心,頓悟,而不是非得要什麼場合,什麼器具……像這番千里求玉佛請入宮中,在楚離看來,早已經落了下乘,虧得這和尚法相還變相恭維。

有了這些想法,楚離對這些人的談話不免失了興趣,只是現在不能走開,只好偷偷打量着周圍環境,有一搭沒一搭地聽着。楚離注意到,太后和周圍幾位女子雖然都未着飾品,衣着樸素,但都有股非常之氣,八成身邊幾位是皇后和嬪妃。而包括旁邊兩列宮女在內,一眾人等都棄了艷麗宮裝,只穿着素白袍服,未施脂粉,多半也是為了迎接玉佛入宮有意為之。雖然有些刻意,但也能夠看出一絲虔誠之心。

只聽內侍和廣輕聲說道:“啟稟太后,吉時已到,是否該請佛主入宮?”

太后聞言登時一醒:“是了,法相師傅,勞煩您了。”

法相聞言,輕誦一聲佛號,太後身後轉過兩個嬪妃,合托一盤,上蓋明黃錦緞。法相回身一招手,宋遷連忙捧過樟木盒子。法相一手打開木盒,口誦佛經,雙手將玉佛捧出,陽光照耀下玉佛顯得晶瑩剔透,內中雨霧繚繞,似有宇宙萬象一般,發得太后眾人無不低眉順目,心中默默稱佛。法相將玉佛高舉過頭,誦經之聲也隨之高昂,直到盞茶時分過後,才緩緩將玉佛放至鋪有明黃錦緞的盤中。

太後轉身先行,兩個嬪妃托着玉佛小心在後跟從,隨後法相和宋遷在後跟隨,一行人慢慢往太慈宮去了。楚離見眾人都進了,也待跟隨過去,豈料宮門口兩名內侍一聲輕叱,將他攔了下來。楚離心中一愣,再轉眼一看,眾多禁衛依然站在當地沒有動,心中登時瞭然,不敢造次,於是只好在門外等候。

足足過了兩柱香地時候,忽然一名宮女自裏面跑出來,左右一望,最後目光凝注在楚離身上:“敢問這位公子,可是楚離楚公子么?”

楚離心中一動,連忙答道:“不敢,在下正是楚離。”

那宮女見楚離直視於她,連忙將目光錯開:“太後傳話,請公子入內覲見,楚公子請隨我來。”言罷轉身,裊裊婷婷向里而去,楚離連忙跟上。

太慈宮中殿角飛檐鱗次櫛比,一派皇家氣象,但楚離自進了皇城之後,一路之上早就看慣此景,是以此時已經見怪不怪了。跟着前邊的宮女小心前行,不多時來到一處偏殿之前。楚離抬眼一看,匾額簇新,上面“菩提殿”三個金字熠熠生光,看起來極為醒目。料想多半是臨時製作的新匾額,只不知此殿原來叫什麼。

楚離在殿前等候,宮女進去傳報,不大一會兒出來沖楚離一點頭,楚離連忙撩起袍服前擺,緊走幾步,進了菩提殿。

迎面一股檀香飄來,讓人心胸為之一振。一進殿門,迎面是一尊金漆大佛,寶相莊嚴,雙目低垂,有俯視眾生之意。大佛盤膝而坐蓮台之上,一手執蓮花法印,另一手橫托膝上,掌中一團綠瑩瑩的光華奪人眼目。楚離定睛細看,正是自己千里護送而來的龍門玉佛!

此刻殿內香氣繚繞,佛前正中三足香鼎之內,正燃着三柱粗大的檀香,地面上鋪着數個蒲團,以太後為首,三五嬪妃連帶宋遷在內,俱都在跪拜禮佛。旁邊法相一身白衣,雙目低垂,口中喃喃低誦經文。菩提殿內,一門一隔,登時與門外大不相同,一股異樣境界彌生期間,宛如遠離塵囂,重生極樂一般。

楚離雖然不信神佛,但身處期間,氣氛感染之下也不禁心生異樣感覺,靜靜地站在門旁,不敢驚擾了這一剎那的平和。良久之後,法相誦經完畢,太后帶着眾人三拜起身。

眾人轉過頭來見到楚離,除了宋遷和法相之外,都不免眼中一亮。太后默不作聲上下打量了楚離半晌,微微點頭:“你就是和佛主一路東來的楚離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縱橫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縱橫志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獻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