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皇帝年輕化(4)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本就貧窮落後,並沒有比內憂外患的中國好到哪裏去。直到美國人用炮火轟開了日本的大門,日本人開始了著名的“明治維新”,通過一系列改革政策增強國家實力,從一個愚昧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東亞地區最有戰鬥力的國家。貪婪的日本人一直對中國這塊肥肉垂涎三尺,只等一有機會就要上來咬上一口。
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林黨起義,聲勢浩大,朝鮮王只好厚着臉皮來中國求救。光緒知道此事以後,自然不能袖手旁觀,於是命令直隸總督葉志超和太原總兵聶士誠領兵兩千前去幫忙。
一直苦苦等待機會的日本人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也趁機向朝鮮大量派兵。鬧事的東林黨人知道中國派兵以後,逐漸偃旗息鼓,朝鮮的局勢也趨於平靜。於是朝鮮王就要求中日雙方撤軍。清朝不願多事,自然同意撤軍,但是日本卻不肯撤兵,還不斷製造摩擦。
對於日本人的挑釁,清政府自然大吃一驚,不知道這三等殘廢是不是吃錯藥了,竟然敢和自己叫板。雖然當時光緒皇帝已經親政,但是大事上還是得老佛爺拍板。慈禧正在籌備自己的60大壽,聽說小日本要鬧事,腦子一熱就準備揍它一頓。可是當時的日本已經不是落後的日本了,經過多年的苦心經營,日本的軍事實力早已經在中國之上。
7月23日,日本人突然發難,派兵闖入朝鮮王宮,逼迫朝鮮王宣佈廢除以前和清政府簽訂的一切條約,正式和跟了幾百年的大哥分道揚鑣,並授權日軍驅逐在朝清軍。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年輕的光緒皇帝聽說日本人這麼囂張,自然龍顏大怒,於是下令李鴻章備戰。迫於皇帝的壓力,李鴻章命令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升阿分別率領四路大軍總計一萬五千人入朝馳援。8月1日,清政府正式對日宣戰。
增援部隊到達平壤,推舉當年的淮軍驍將葉志超為統帥指揮作戰。猛將和菜刀一樣,也得經常使用,時間長了不用一樣會生鏽。葉志超在淮軍揚名立萬之後,早就吃得腦滿腸肥,打仗的事交給他真是大清帝國的悲哀。
戰爭的過程無需多言,戰爭持續了整整一天,日軍憑藉著火力的優勢一開始就佔了上風,清軍傷亡慘重,據點一個個失守。晚上,葉志超召集將領商議放棄平壤。當晚大雨滂沱,清軍整個撤退過程雜亂無章,中了日軍埋伏,傷亡慘重。
陸軍的慘敗,讓大清帝國顏面盡失,沒想到更大的打擊還在後邊。
幾十年前的鴉片戰爭,讓中國人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於是建立新式的海軍就成了很多人努力的目標。經過幾十年的洋務運動,李鴻章幾乎已一己之力建立起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海軍,那就是當時號稱亞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師。
9月17日上午,北洋艦隊完成護航任務準備返航時,遭遇了日軍艦隊主力,於是一場讓後人永遠銘記的海戰就此展開。戰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北洋艦隊當家主力致遠號和鎮遠號一沉一傷,還損失了其他4艘戰艦。北洋艦隊在形式極其不利的情況下奮起應戰,讓日本艦隊也付出了5艘戰艦重傷的代價。
經此一戰,北洋水師元氣大傷,只好躲在威海衛的基地中休養生息,日本海軍獲得了海上控制權。同時,日本陸軍在海軍的支援下,攻佔了大連和旅順。失去了拱衛的威海衛成為了日軍的囊中之物,北洋艦隊的悲慘結局已經註定。
1895年2月7日,日軍向威海衛的北洋艦隊發起總攻,守軍奮勇抵抗,擊傷敵艦4艘,但最終還是因為實力懸殊而失敗。北洋艦隊最終全軍覆沒,一時間帝國海軍精英盡喪,開始還意氣風發要痛扁小日本的光緒皇帝慌了手腳,只得向日本屈膝求和。
又該老李出場了,可憐的老人家只得奉命與日本人進行談判,經過多次協商,終於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不但賠償日本大量白銀,還將台灣島割讓給了日本。李鴻章也因此被很多後人罵為賣國賊。
建立在雙方勢均力敵基礎上的談判才有討價還價的可能,如果一方實力不濟,那還多費口舌幹什麼,直接動手就行了。所謂弱國無外交,打不過別人,憑什麼和別人討價還價?所以,儘管李大人費盡了口舌進行周旋,可是強勢的日本人就是不鬆口,只好向光緒皇帝請示。此時的光緒和他的老祖先道光一樣,早就嚇破了膽,巴不得早點將麻煩處理掉,雖然日本人的條件很苛刻,也只好打掉了牙往肚子裏咽了。於是,天下第一大黑鍋結結實實地背在了李鴻章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