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0)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0)

發音為“w”實際表示為“鳥”,這為中國古代的“鳥”、“烏”同源找到了根據。從圖畫上看,這確實是一隻鳥,但是它確實發“烏”的音。“金烏”在中國話里本身就是“鳥”的意思,“太陽鳥”。這個圖形常常被中國人稱為斡旋紋,從這裏我們或許看到了它的“吉祥”,因為它與“太陽鳥”在一起。起碼我們知道這個“斡旋紋”讀“w”,不過確實它與“斡旋”的“斡旋”有點關係,因為“斡”讀“wo”。

接下來的讀B,中國的“步”(bu)正是“腳”,之間的聯繫非常緊密。

這個形狀讀P,確實漢語裏找不到聯繫,但是作為一個偏旁部首“口”卻是中國人再熟悉不過的了。居心叵測之“叵”(Po)不知道是否可以聯繫上。

是一條蛇,讀“f”。在中國字中,恰有“蛇”是讀“fu”的。蝮:別稱“草上飛”,土公蛇,爬行科,蝰科,一種毒蛇。除此之外,中國古代還有“肥遺”,指雙尾怪蛇,很明顯“肥遺”是一個外來語,並且請注意第一個字母讀“f”。

這是個貓頭鷹,在埃及讀“m”。到底中國的“貓頭鷹”是後來的象形說法還是古來從埃及人就叫貓頭鷹,這是個疑問,但這個鳥在中國也開頭讀“m”毫無疑問。

這個符號在中國的新石器時代大量存在。所以我對這個符號尤為關切。我甚至在彝族今天使用的一些鳥形符號里還看到過它的出現①。現在我終於知道它的發音了:“n”!我猜想它在書寫的時候並不太注意到底打幾道折才算正確,總之根據視覺效果有三道以上的彎都算這個字了。這個字經常與其他符號合在一起使用,但它還有本身的意義,表示“水”,尤其是三道並列的更為常見,大概那表示“大水”了。有“水”的意義,加上發音“n”,怎麼都脫不了與“尼羅河”的干係。所以會經常抽象出來表示其他的一般“河流”與“江水”,在中國最初的文字裏,“泥”(ni)這個字恰是“河流”的意思。《說文解字今釋》②:“從水,尼聲”,“泥,水名,涇水支流,即今甘肅省慶陽地區的東河及其下流馬連河”。受這個啟發,我也突然想到那條著名的屈原沉身的“汨羅江”,其實很可能就是“尼羅河”在中國的再命名,“m”、“n”之音在中國的互轉現象非常普遍。而中國《詩經.新台》中的“新台有,河水瀰瀰”恐怕“瀰瀰”正是如“尼羅河”一樣。浩大的意思。

這個字母在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念“H(喝)”,中國的甲骨文“”不僅取其發音而且採用了其形:桓、徊。或許由於“輪迴”的宗教理念,這個符號自古在中國的各種器皿上大展宏圖,到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形狀,但是中國人似乎多稱呼其為“雲紋”。其實這個字所演化出來的符號根本不是中國獨有的,從古代的地中海東岸到大漠北方,它都很常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猜測中國文明的另類起源:歷史也瘋狂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中國文字來於中東(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