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 《英雄兒女》(圖)

1964年 《英雄兒女》(圖)

1964年《英雄兒女》

青春消逝猶記烽火

“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沒有人不記得英雄王成這句緊迫而決然的呼喊,這句電影裏的台詞伴隨着一個又一個青春少年的成長,他們在對英雄的嚮往中走過了“陽光燦爛的日子”。長春電影製片廠1964年攝製的這部影片不僅留下了經典的台詞和激動人心的電影插曲,也在黑白膠片上深深鐫刻下英雄主義的烙印。

口述影像:一生中最大一件事就是演王成

回憶起40年前的那部《英雄兒女》,劉世龍感慨萬千:“幹了一輩子演員,演王成是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當年長影廠讓他演“王成”,還經歷過一段很周折的過程。

劉世龍9歲時父親便把他帶到部隊,參加縣宣傳隊的兒童團,他也參加過剿匪、指揮過戰鬥。1951年他被部隊送到西南人民藝術學院進修學表演,碰上部隊來選文藝幹部,被推薦到中央電影局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前身),成為第一批學員。1953年秋畢業,分到長春電影製片場任演員。劉世龍曾在不少影片中擔任次要角色或群眾演員,要說主角,還是1960年在《鴻雁》中扮演雷鋒式的人物模範鄉郵遞員李雲飛,引起影壇的注意。緊接着劉世龍接受導演蘇里邀請,在《劉三姐》中飾劉三姐的情人阿牛哥。1964年長影投拍重點劇目《英雄兒女》,導演武兆堤在選擇男主角王成時,首先請劇團提出推薦人選,劇團提出了兩個人,武兆堤感覺都不太理想,提出要劉世龍出演這個角色。此前他曾經去參加電影《黃繼光》的選角,結果沒選上,心有不甘,而《英雄兒女》選角開始時,他卻不再爭取怕再次落選。當時廠領導也並不同意導演的決定,認為劉世龍的形象就適合演一個配角小兵。導演還是堅持試用,並對劉世龍說:“王成就是你,你要給我演好,你要再到部隊去當兵。”劉世龍表示:“不蒸饅頭爭口氣”,後來就到長春郊區他原來所在部隊16軍某部下連當兵。3個月後,導演武兆堤看到劉世龍身上的英雄氣質很滿意。

正式開拍了,劉世龍仔細讀了文學劇本和分鏡頭本,並反覆體會了“導演闡述”中對人物的要求,並對重場戲的表演層次、動作都作了充分考慮。單是拍攝王成衝過炮火硝煙的鏡頭,就吃盡了苦頭。走場時,不點燃火藥和煙幕彈,只注意奔跑路線,這倒比較容易做到。可到了實拍,劉世龍就要在不斷有爆炸、遍地燃燒的火海里衝過去,跑了一遍,眉毛就燒光了,頭髮也被燎去一片,胳膊燒出了很多大泡,疼痛難忍。一遍不行,再來第二遍。這樣每天拍戲結束時,別人身上都乾乾淨淨,而劉世龍卻滿身硝煙未散。就在這樣危險的拍攝中劉世龍扮演的“王成”成為了銀幕上的英雄。

口述影像:劉尚嫻:一個鮮活的偶像

《英雄兒女》的劇組在全國範圍內挑選演員時,上海姑娘劉尚嫻剛剛從北京電影學院畢業,只有22歲。一天,導演謝晉到北京電影學院選演員,正巧趕上劉尚嫻實習拍《北京人》去道具庫借道具,一個照面,謝晉便認定眼前這個有點羞澀的姑娘是“王芳”最合適的人選,很像武兆堤和毛烽所要找的那種女演員。因為擦身而過,所以連名字也沒有問,他們只好挨個屋找。當他們走進一間女生宿舍時,看到一個姑娘正在往床上放東西。武兆堤和毛烽眼前一亮,謝晉也看清正是看到的那位姑娘。

有意思的是在2002年的一期《大眾電影》上一位讀者寫了一篇非常深情的文章,表達了少年時的他在“文革”時期觀看《英雄兒女》時的真情實感,並對銀幕上的“王芳”微妙的感情。摘選其中經典話語:“那時的女人除了頭髮是一種無污染的性別標誌外,所有的曲線都深鎖在肥大的外套里。她們是女先進、女隊長、女書記、女英雄……而唯獨不是女人。橫眉豎眼、怒火噴燒是她們的常規武器,偶爾對戰友的淡然一笑,也革命得跟蒸餾水一樣,透明而沒有氣味……後來我認識了你———《英雄兒女》裏光彩照人的王芳!我們相遇在隊裏的場院上。朝鮮的山洞開着金達萊,搖曳的青松上掛着軍裝的碎片,揚聲器里隆隆的炮聲牽着少年的熱血奔跑在烽火硝煙里,你突然悠着兩隻小辮子款款走上高地,也走進了我們的夢。儘管機槍還在掃射我們已聽不見了,只聽見心跳的突突聲……我們看見了一個鮮活的女人,我們看見了一個偶像。”

劉尚嫻特意回信表示“謝謝你們沒有忘記遙遠時代的一部老影片……我和無數的同齡人一樣,度過那個時代,滾進多次運動,歷經風風雨雨,青春也消失在風雨中。所以,雖然還剩有“願望”,但因沒有了“翅膀”,也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電影百年(上編):1905-1976
上一章下一章

1964年 《英雄兒女》(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