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圖書典籍之損失(13)
教育工作者個人收藏圖書損失也為數不小。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南京市公私文物損失數量及估價目錄》記載,有金陵大學的王繩祖、李小緣、林尉人、范謙衷、倪青原、倪尚達、徐益棠、陳恭祿、陳納遜、高文、張濟華、崔毓俊、程淦藩、焦啟源、潘廷光;中央大學的戈宗瀚、李學清、朱浩然、艾偉、金毓黻、吳蘊瑞、吳世昌、胡小石、耿以禮、孫本文、許士騏、陳正祥、張貴永、趙廷炳、蔣志超、繆風林、肖孝嶸、龔啟昌;中央研究院及所屬所的汪敬熙、岑仲勉、周仁、徐豐彥、張香林、傅斯年、郭寶鈞、魯子惠;中央黨史編纂委員會的姚漁湘、徐文珊、秦鳳翔、盛學明、鄭瀚吾;國民政府文官處的陳名豫;中國農民銀行的梁慶椿、趙錫麟;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曾昭燏;立法院的陳長衡;國民革命遺族學校的錢用和;合作事業管理局的壽勉成;中央圖書館的繆鎮落;國立音樂院的儲師竹;尚沒有標明單位、但有地址或沒有地址的吳慰祖、吳睿明、林本、俞厚田、俞熙祖、曾昭符、程式、楊世澤、趙廷為、楊琢如等68人的圖書古物損失。如金陵大學教師孫本文損失中文書4267冊,西文書800冊,倪青原損失中西文圖書8000餘冊(在金陵大學女生宿舍被劫),中央大學教師肖孝嶸損失圖書5000種,龔啟昌損失書1300餘冊。
文化名人鄭振鐸所藏3000冊元、明版書在香港遭劫。
1938年12月,日本南支那派遣軍司令部從廣州沙面黎氏家,劫去宋版《十三經註疏》、《韓昌黎文集》、《歐陽文忠公文集》、《王安石集》等宋版書11種。
承明清兩代江南私家藏書熾盛之風,民國時期浙江的私人藏書事業群星爭輝,收藏豐富,珍籍匯聚。日軍所到之處,則書樓毀塌、典籍湮沒。平湖葛氏守先閣藏書樓,抗日戰爭爆發時藏書已達十餘萬種、四十餘萬卷,其中包括宋、元刊本及海內孤本四千餘種,各地方志兩千餘種,宋元明清歷代名家書畫376軸。1937年11月日軍侵佔平湖時,先後三次縱火焚燒,藏書及金石書畫“劫前概未運出,盡為煨燼”。
龍游余氏寒柯堂,收藏其二十餘年搜羅的典籍十餘萬卷,其中僅浙江省各府縣鄉村新舊方誌即達四百三十餘種。杭州淪陷時,藏書連同大量手稿被劫掠一空。其後,藏書主人余氏將藏書處改名為“劫餘書寮”以誌哀仇,並將劫餘的八千餘卷殘籍缺典捐贈給家鄉龍游縣立圖書館。
諸暨陳氏授經堂,其藏書始於晚清,至民初鼎盛期已達30萬卷,諸暨淪陷后,授經堂所存10餘萬卷藏書遭日偽搶劫焚毀,十不存一。
南潯劉氏嘉業藏書樓,系近代中國著名藏書樓之一。30年代初該樓藏書開始散出,但抗戰前仍有十餘萬冊。南潯淪陷期間,該樓一度成為日軍駐所,后又遭日偽軍多次騷擾,盜匪幾番偷竊,損失不少。書樓主人劉承干1951年11月19日致函浙江圖書館時提及:“嘉業藏書樓庋書十餘萬冊,以供專門學者參考研究。會遭倭寇肆虐,遂致停頓,藏書也散失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