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時圖書典籍之損失(12)
從上表可以看出全國圖書館事業受日本侵略者摧殘之嚴重。全國圖書館數量也從戰前的1848所減至戰爭結束時的704所,減少了62%。據台灣皮哲燕教授統計,戰前大學圖書館藏書約590萬冊,抗戰到1937年,損失圖書約280餘萬冊,可見損失之慘重。陳劍光、周文芳:《抗戰期間中國高校圖書館之損失》,載《浙江社會科學》2002年第1期。
另有統計,抗戰時期,淪陷區和戰區共損失圖書館2118所,民眾教育館839所。損失藏書總數在1000萬冊以上,其中南京被破壞的圖書館43所,北平61所。謝灼華:《中國的圖書和圖書館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289頁。
1946年11月,中國代表團遞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巴黎大會的一份材料說:戰前全國圖書館計有1848所,“抗戰發生,圖書館事業受影響最大,或被摧殘,或被掠奪……至各省市之公私立圖書館,因戰事影響,損毀停頓者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其能倖存者亦均損失甚多。后雖逐漸恢復,據1943年之統計,全國亦僅有圖書館940所,約佔戰前5086%”。國民政府教育部檔案:《1937年以來的中國教育》,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全5,卷1695。
圖書館的破壞和圖書損失,嚴重影響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在長沙合辦臨時大學時,中外文圖書僅有6000冊,無法滿足教學需要,不得不與南遷長沙的北平圖書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書籍管理部門商定供書辦法。抗戰期間,西南聯大的中外文圖書總數只有48000冊。
三、中國民間藏書之損失
中國歷史文化悠久,圖書典籍豐富,民間收藏頗豐,尤以江南為甚。個人收藏,也為日偽奪取的目標。私家藏書如浙江海鹽、南潯、鎮江、蘇州等地,或被捆載而去,或失散無蹤。上海王綬珊的杭州九峰舊廬入藏地方志3000多種,吳興嘉業堂劉氏、常熟鐵琴銅劍樓、蘇州滂喜齋、天津木犀軒等著名私人藏書也都遭到劫掠。現以北平、浙江、江蘇等地為例,作簡要的介紹。
在北京,李鴻文被搶38000冊;李維界被奪走7000冊。燕京大學教授顧頡剛損失為最。太平洋戰爭爆發后,顧只身前往重慶,而留北平家中的書籍、古物悉被日軍所掠奪,損失計有:普通書及雜誌30000冊,明及清初善本書6000冊,抄本書500冊,小說唱本3000冊,史料500冊,稿本書300冊,信扎30000件,稿本及印本講義2箱。
1938年3月,濟南日本憲兵營接日本國內函,查抄陳名豫住宅,搜走宋版《淮南子》、元版《蔡中郎集》等中國宋元古版書13種。
至於南京民間藏書損失之慘,已無法考證。試舉幾例,大石壩街50號老中醫石莜軒家,“藏書豐富,聞名當代”,僅珍貴的宋版醫書就有十幾部,早年軍閥孫傳芳曾出價7萬銀元求購石家藏書,被石家所拒。此次被日軍劫去名貴書籍4大箱、字畫古玩兩千餘件。最後,整齊的三進宅院也被燒成廢墟。又如中華門外盧冀野先生(原名盧前,國立編譯館大學用書編委會秘書,曾任《中央日報》某副刊主編),“其住宅內所藏書籍不下數十萬卷多有舊籍,自其祖雲谷太史遺留者,悉為倭寇焚竊”。南京大屠殺史料編輯委員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稿》,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