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博士,還是一個考字(1)
為一分而“失落”的故事,不僅發生在高考考場,也不僅發生在轉專業的“二次高考”中。在研究生入學考試中,這樣的例子同樣俯拾皆是。葛軍自認是個倒霉蛋,為了1分,他白白地浪費了一年的青春,惟一幸運的是,他家有錢,可以允許他為了考研,用一年時間來重新複習。在大四那年春天,他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分數為360分,總分排在了全專業考生第二名,雖然整個專業要錄取5名學生,可他還是被淘汰,原因是他的英語只考了51分,低於當年的英語最低控制線52分。報考該專業的學生總分過330分、單科過控制線的學生已有6位,這也就意味着他不可能申請學校“破格”錄取,即便老師們對其抱有極大同情,也愛莫能助。下定決心要升研究生的他不得不再花一年時間複習準備下次考試。時常從報紙上看到人們對一位有着某方面特長的學生,因為高考分數低而未能進入大學深造議論紛紛,其實這對於那些總分很高卻因為一門單科少一分而落榜的考研生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要知道,現在研究生考試的錄取比例在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區要遠遠低於高考的錄取比例,從教育部公佈的數字看①(①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2004年全國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約萬人,招生人數為33萬人;報考2002年碩士研究生人數為萬人,招生總規模為萬人。而2001年高考報考人數為萬,實際錄取人數為260萬;2003年全國1000多所普通高校共錄取新生340多萬人,當年有613萬考生參加了高考,全國高考平均錄取率超過60%。北京、上海、新疆、江蘇、廣東等省市自治區的錄取率均超過70%,其中廣東省的錄取率在全國最高,達到82%。②(②《2003年全國1000多所高校共錄取新生340多萬人》,中國新聞網,2003年8月31日。)近年來的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也已經形成“應試教育”的模式。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以前由國家統考三門基礎課,學校考核兩門專業課。從2003年起,改為由國家統考三門基礎課,學校考核一門專業課和一門綜合面試。錄取碩士研究生時,國家教育部要統一確定總分分數線(比如五門功課330分)以及單科分數線(比如英語不低於55分、數學不低於50分等等)。③(③中國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詳細公佈了2003年全國考研複試分數線。)高校博士生入學考試,所有考試科目則全部由學校命題。學校完全有條件在招收博士生時推行素質教育的原則,通過全面考核學生素質、潛質進行錄取。可是,高校的博士生招生,依舊採用集中考試製度。不少學校招收博士生主要考三門課,另加導師面試。三門課程包括一門外語,兩門專業課。錄取時,學校要根據考生考試總體情況,先確定三門功課總分分數線和每門單科分數線,達到要求的方由導師根據面試情況進行錄取。總分或單科沒有達到控制線要求的考生要讀研究生,除非由學校“破格”錄取。碩士研究生招生實行由國家統考與學校專業考試、面試相結合的方式,看似給了學校更大的招生自主權,同時可以對學生進行更為合理的選拔,但實際上還是在走“分數路線”。碩士研究生錄取時既有總分要求又有單科分數要求,擺明了是要“全才”。有的學生其他各科十分優秀,總分也較高,卻因為某一科目考試成績低於控制線1分或者幾分而被拒之門外,這比高考還要“殘酷”。這種情況在以前3+2考試時如此,在3+1+1考試時也不例外。如果綜合面試分數計入總分然後再確定錄取線,學校可以有更大的考核考生素質的空間,但即使綜合面試成績很高,總分也不低,某位考生還是可能因為單科沒有達到控制線而落榜;如果綜合面試在確定3+1總分、單科控制線后再進行,那麼總分或者單科沒有到線的學生,連參加綜合面試的機會也沒有。這種錄取方式還應用在工商管理碩士(MBA)的招生中,雖然MBA教育十分強調學生的企業管理工作經歷和從商素質,招生高校並由此加強了面試環節,但是聯考考分依然是第一道坎。2002年報考工商管理碩士MBA的考生有5萬名,其中相當部分並沒有任何企業管理經驗①(①《2003年中國MBA發展藍皮書》,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案例研究中心編。),但是只要他們聯考考分高,哪怕面試表現很一般,仍舊會被錄取,否則高校將面臨很多的麻煩。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