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講台的教授
2003年歲末。一個異常寒冷的冬日。51歲的金老師走出辦公室,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一聲嘆息,空氣中留下一長串白霧。一輩子不抽煙的老金,突然很想抽支煙,他希望自己的煩惱能隨煙飄去。剛才的一個消息,再一次宣佈了他在今年的職稱評聘中落空,他知道,這輩子的教授夢,將幾乎無法實現。他在想,回了家該如何跟老伴說呢?老伴還等着他這次能評上教授,能拿到更高的住房津貼,去買一套房子!屈指一算,自己20多年的教齡,是學院裏課上得最多,也是學生們打分打得最高的教師,是被學生投票為整個學院最受歡迎的老師。但是,即便他每周要親自為三個班級批改高達一尺的作業本,即便他再認真地為每次上課準備最新的資料,也不能改變他沒有“高水平學術論文”發表的現實——這是評教授的條件。看着自己曾經教過的學生,幾乎從來沒上過講台,30出頭就當上了教授、博導,老金只能怪自己不善鑽營。朋友從來不會給他好臉色:誰像你這麼老實?還親自批改學生作業?還傻裏傻氣去當班主任,而且把“主任”真當回事?把這些時間花在編幾篇論文上,你早就當上教授了。沒有人同情老金,除了他的學生。學生們在網上發帖子,認為這樣的教師如果不是教授,這個校園裏就沒有真正的教授了,雖然論文少了點,但是他的為人師表,他教學生的水平,卻是一流的。“老金,其實你也算不得什麼好教師,好教師都是淡泊名利的!”不知誰的一句話,讓老金頓時無地自容。在大學裏連教授都混不上,老金確實有點慘。一句話:不懂入鄉隨俗。因為在大學裏,是“教不成教授,教授不教”的。教書只能成為“教書匠”,沒有科研,沒有論文,評教授幾乎沒有可能。而一旦成為教授,也就越來越遠離講台了。辦公室同事在回答一位學生家長的諮詢。只聽這位同事大聲說道:“院士?教授?你孩子考本科,就不要考慮這個問題了。學校里哪有院士給本科生上課的,最多做一兩次講座就了不起了。招生宣傳上寫那麼多院士、教授,無非是為了吸引大家來報考。別太當真,否則今後會失望的……”衝著教授聲望上大學,卻在講台上難以見到名教授的身影,這在大學裏已經不是秘密。當然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仍難免要大吃一驚。2001年10月,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給天津的本科生上課的消息,藉助媒體的力量,如同長了翅膀般在中國的高等學校內迅速傳開。《中國教育報》為此專門撰寫了題為《傾聽大師的聲音——陳省身在南開為本科生講課》的通訊。文章的開頭描述了學生聽課的場景:“日前,南開大學數學系階梯教室座無虛席,國際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為天津本科學生開設的‘應用數學’的第一堂課開講。這堂課陳省身先生主講微積分。90歲的陳先生坐在輪椅上,一個小時的時間裏,他不斷更換幻燈資料,書寫方程式,不時地輔以手勢,沒有喝一口水。容納二百多人的教室里鴉雀無聲,學生們都在認真地做着記錄。”天津大學本科學生周毅聽完陳先生的課激動地說:“這是個非常珍貴的機會,很難得。陳先生的課給了我們認識問題的方法和指導性的啟示。讓我感覺到數學太神奇了,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2002年初,中央電視台在全國著名高等學府中着手錄製“名師講壇”專題片,每個著名高校推出5~10位著名教授講課,電視台全程錄像並播出。在復旦大學,作為“名師講壇”活動之一,哲學系俞吾金教授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一堂講座,聽課的學生達到700多人。用學生的話說,“上名校不聽名師講課,真不是滋味……”敏感的人們,似乎很快就意識到了什麼。從媒體的關注中不難看出,教授上講台,其實已不僅是高校內部的事,它已經成為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原因很簡單,如果說以前學生和家長對大學的關注集中在“能否考上大學”上,那麼今天學生和家長對高校的關注,已經逐漸轉移到人才培養質量上。高校的教學質量高低,關係到每個學生未來的社會競爭力。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