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談《成長》(4)

眾說紛紜談《成長》(4)

邢宇浩《光明日報》記者:本書反映的事實真實,讀起來我覺得很舒服,故事性強,小故事都很有意思,能讓人一氣讀下去。另外,更重要的就是通過閱讀本書後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現有的教育許多是不太可能改變的,我認為現有的考試製度有利也有敝端。如果不用考試這個制度來衡量,可能會有滋生另外的一些問題,可能比我們今天新面臨的問題頭疼得多得多的問題。所以,最重要的是改變我們對教育的看法。再有,我們應該怎樣定義成功,不應該把它太局限了。比如,我現在是個白領。工作我喜歡,收入很高,這是一種成功。不同的人會追求不同的成功。社會上對成功也應該給予更多的寬容。這是我看完這本書之後感受特深的地方。老師應該和家長多溝通。這本書中所講述的成長道路和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成長道路是不同的。我認為劉亦婷的成長道路是不可能克隆的。也是沒有必要。有許多的家長想當然認為自己的孩子能夠像劉亦婷一樣,其實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大家對這種不可能的事情都很熱衷。但是,《成長》給更多的人的一種啟示,做為一個家長怎麼樣認識自己的孩子,這是讀完這本書之後最讓人感動的。有的教育體制改革之後比沒改之前問題更糟雷頤:現在的教育體制應該理性的改革,有的體制改革之後比沒改之前產生的問題更糟。比如,北京小學升中學,取消原來的考試選擇拔制。結果產生了很多的新問題,好的學校成了有錢、有權的孩子的集中營,那些有才能的孩子並不能得到好的教育。沒有考試,中學就看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分數,再看奧校數學競賽得過什麼名次。結果是奧校成為培養極少數數學天才的地方,變成了普遍的形式。幾乎每個孩子都上奧校,比有考試製度負擔還要大,使教育界的**更嚴重。所以,對於教育,我們不僅僅是批判它,還應該理性的分析它。應該先教會孩子生存而不是知識,所以情商培養很重要賀淑曼中國超常人才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我和寧珀談了兩天。就談他怎麼改變自己的現狀。我特別害怕媒體。許多少年班的天才因為媒體的報道而無端的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寧珀是個天才,為什麼沒有成功,第一主要害怕媒體的報道。他想做到像媒體上所說的那樣完美;第二,錯選專業,如果是選圍棋和其他,他肯定會比現在要好要快樂。當時,少年班的學生瞄準方向是諾貝爾獎,所有的尖子生都是學理論物理,那些差一些的就可以選擇工科(張亞勤就選了工科),書中所說的寧珀不敢考研是對的,因為名氣太大了,萬一不成功媒體會怎樣報道。所以,他不敢考。許多少年班的學生都是很優秀的,結果經媒體報道而毀了。最後,都回到科大保護起來了。現在的科大少年班是不可能被媒體報道的。科大少年班的人出國后,在條件成熟的時候會回國。學生提出:首先要生存,然後才是諾貝爾獎。所以,應該教會孩子生存,而不僅僅是知識。所以,情商的培養是很重要的。張亞勤如果不出國,他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一是設備沒有,二是環境不具備。有記者問:科大少班的學生出國后就不回了?不是,學生在條件成熟的時候一定會回來的,因為他們的根在中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上一章下一章

眾說紛紜談《成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