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談《成長》(3)

眾說紛紜談《成長》(3)

我兒子說:“你有能力去改變教育嗎?除非你拆掉北大、清華……”凌志軍:談論起對教育的批判的想法,兩個人對我的體會很大,一個是我兒子,我是在上海寫的,幾乎每天通電話,他是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對我們的教育深惡痛絕,用他的話來形容高考是“生不如死”,他熬過來了。當我表示批判的想法時,他說“你有能力去改變它嗎?除非你拆掉清華、北大。”我想,僅僅是批判是不行的,就像雷頤所說“我們又不得不這樣做”……。所以,我放棄正面批判的路子,倒不是因為以前很多人做過,而是因為我覺得僅僅是批判不行。第二個給我影響很大的是我哥哥,他說“無論如何你要給人家希望,你不能寫一本書後都讓大家絕望。”他在美國生活多年,美國人生活觀念始終是正面想法,當發現對一個事物有否定時,不會讓自己無力自拔,寧願選擇躲開,選擇有希望的環境去交流。我在寫第一、第二稿時我覺得沒給讀者希望,後來我反覆去想,針對的是負面的東西,但是我給大家提出一些正面的案例。並不是人人不自覺,始終提供給大家正面的案例來批判、討論。當然很難,風險很大,最重要的是,並不是只有這樣做才能成功,現在我們可以對成功重新解釋。不一定考上清華就快樂,或重點大學就是成功。新標準:第一名可以快樂,不是第一名也可以快樂。第一名可能不成功,不是第一名不一定不成功,考上大學快樂,考不上也可以快樂。要有一個新的觀念:我期望改變對教育體制的看法,說說容易做起來難。但是,改變每個人對教育的看法每個人都可以做到,教育體制存在的基礎被顛覆了,不合理的東西就顛覆了。讀後我特想要一個小孩,想好好教育他李崢嶸《北京晚報》記者:我非常喜歡這本書,書中有的使人哈哈大笑,有的可以感動流淚。我很敬佩凌老師,他確實下了功夫,作為同行很慚愧,很多時候我們沒做到。世界上最遭糕的人不是那些最笨最勤奮的人,凌老師的情商是很高的,從那麼多的事例中,生動的細節,用事實說話,有很強的感情的傾向,比如,湘潭黑客的學生,深藍之父,本書像西方的報道,報道時採訪大量的事實,打散后,貫穿在書的裏面。這個結構,不是一個接一個的故事,比如張亞勤的故事前後都出現了,像看智力小說,結構非常好的。書的前面,像看《紅樓夢》似的,凌老師目的是給人以希望。讀後我特想有一個小孩,想好好教育他。普遍的人怎麼快樂,潛在的成功的標準,不像應試教育,走另外一條路也能達到成功。當中也有我自己的影子嚴平:《卡爾維特的教育》少年天才,到後來沒有什麼成就,而《微軟》通過他們的成功之路,講述他們的成長。我覺得書中也有我的影子。78年高考時,我的數學只考5分,離總分差5分而未被錄取,以致當了8年的電工。後來通過自學考取了研究生。我想有許多人能從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微軟小子以前大多很普通,通過E學生模式的成長,成為了最頂尖的人。湘潭的黑客英語成績也不太好,張亞勤也沒有考上第一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上一章下一章

眾說紛紜談《成長》(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