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說紛紜談《成長》(2)

眾說紛紜談《成長》(2)

高等教育資源有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雷頤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社會學家:從老師到家長一點一點的有可能改變我們的教育體制的現狀。我覺得這本書很有意義。我們家長都面臨著矛盾,我看到我認識的朋友劃分重點與非重點學校,抨擊的很嚴重,我也站在這一方。事實上當自己孩子上高中,無一例外都上重點,想方設法找關係,讓自己的小孩兒上重點初中或高中。中國的現實上,優質教育的人口集中上,好像有些東西不得不這樣做,所有家長一方面看到這個危害,一方面又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好的更順利的人生道路,讓自己小孩子走上這條道路,所有的矛盾上家長對制度的鞏固,一方面批判,一方面家長又是這個制度的共謀。家長都希望孩子到好的學校。這是一個惡性循環。高等教育的資源很有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比如,對於農村孩子來說,農民就是一種身份了,農民生下的孩子還是農民,改變自己前途唯一的出路考上大學或大專,可以改變吃商品糧。幾乎是唯一的出路。沒有從精英變為大眾教育,這種狀況就很難改變。覺得很尷尬,批評起來,弊端很清楚,面對於自己的孩子又不得不通過這一體制。近幾年,比較關注教育,歲數越大,情商越重要,比如,學生的考試“怯場”……。比如我朋友的孩子上了大學退學,原因是很多,包括自己控制自己的能力,所以,我覺得歲數越大情商是越來越重要。目前的教育體制對人才的成長是不利的吳苾雯《中國青年報》記者,教育問題專家:以前讀過凌志軍的書,鋒芒畢露,充滿陽剛之氣,怎麼寫出這樣一本書,我很驚訝。打開書,閱讀後我覺得他提供的是個教育模式,是種理想化的東西,然而很多人走過來了,實踐證明這種模式是對的,目前,對於教育模式的矛盾,我們自己也是家長,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作為老師和家長都把孩子放到一個模式上,確實是種無奈,做了這麼多年的教育,理性上分析,也看到了這些弊端,我也是逼着孩子考大學,別無辦法,因為社會認可的就是學歷,無學歷就什麼都沒法談了。現在,不安心自己學習的大學生佔40%的比例,原因複雜,原來大學是唯一的目,進入大學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卻失去了理想,不再有目標了,於是就彷徨,消極……,不喜歡自己的專業。有人對我提問,你的孩子不上大學,怎麼看?我的回答是:“如果他自己選擇不上大學,有自己的準備,有知識才能的準備,對挫折的準備,那我支持他不上大學”。所以,凌志軍寫出的個案,對家長有很大的啟發。在目前的狀況下,能不能提高自己情商的教育,在學校里,成績佔中等,往往並不優秀的學生,出來后卻出類拔萃,原因是什麼?在上學時別人精力集中於高分,而這些人能抽出一些時間充實其他的,走向社會中就容易適應。這也是一種現象,給教育體制提出的一種模式。目前教育體制的模式下,對人才的成長是不利的。當時,看到那些出類拔萃,如高考狀元……,都是特別用功的,學習成績好的到社會中未必是出類拔萃的。關於情商,除本身的學習之外,對興趣的培養很重要,未來的成功,處於被動的是不利的。一般家長選擇學校,本身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的,望子成龍,首先是從就業來考慮,這對未來孩子的成長不是太有利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微軟小子的教育:一群微軟小子成長的經典模式
上一章下一章

眾說紛紜談《成長》(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