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給我開小灶

第五百八十五章 給我開小灶

最近除了聽課以外,練習菩提心與上師瑜珈,是我課餘時間的主業。雖然有許多不同的感受,但是,總覺得,煩惱不斷。

比如來了感受,就會受它打擾,思想與情緒就會跟着他跑。如果打坐半天沒有任何感受,就懷疑自己坐姿還是觀想有問題,怎麼一點消息也沒有。

雖然上師也在大課上說:“若是自己貪執的外境,就認為這是好的,若是沒有執著,那外境再好也不會生貪心。比如具貪者看見女人的身體,會感到美好悅意,而其它一些傍生看到她的身體時,從來就是無動於衷。又比如我們看見不凈糞時,誰也不願意去接觸,但是有些老豬和老狗看見了,就會生起依依不捨般的歡喜。是故,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若在外境上真正絕對存在有清凈或不清凈的本性,那也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但是,自己總是做不到。修上師瑜珈時,有一次,恍如夢中,上師的形象出來,好像慈祥地望着我,眼神里還有不要着急的意思。我不知道,這是修上師瑜珈的效果,還是自己的幻覺。

但這種感覺出現的第二天,上師所上大課,就是以心的幻化為主題,好像是針對我講的,我想,也許上師是真的知道,我現在的處境。

他一開始就批評到:“近段時間,找我印證所謂覺受的人很多,我都把他們制止了。還有的人,自己在修習過程中,有覺受來了就高興或者焦慮,就覺受又懷疑或者失去正念與信心,對不對?”

這分明也是在說我嘛,我點了點頭,估計我身邊的其他師兄們,也都在點頭。

“其實,那是一種貪心。貪戀路邊的風景,這跟小孩子試圖抓住或者擺脫自己的影子,有什麼區別?”

這個比喻太巧妙了。影子是因光而產生,你的影子與你本人是聯繫在一起的,但你不要把它認為是你的一部分,因為如果光沒有了,也就沒有影子了。我們小時候,大概都有過這種經歷吧。

用影子作比喻,是人類歷史上用得最多的。哪怕到了現代,比如我在大學圖書館看到的一本美國物理教材,至今我都知道那個編者的名字叫U哈伯沙姆,他來舉例說明光的速度時,用了一個比喻。他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也擺脫不了自己的影子。

既然是貪心,當然是要根除,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上師繼續說到:“在貪心生起並增長時,雖然外境沒有絲毫可取之功德,但自己反而會以為奇妙無比;相反,即使外境具有再大的功德,自己也不會生起歡喜心。比如一個大阿羅漢,他看見女人的身體,就一點都不會生起貪心。貪心也是分別念的一種執著,看見外面的色相端嚴妙好,傳來的聲音悅耳動聽,這些都是自心所假立而造成。”

也就是說,只有否定自己的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也就不存在貪心了。當然,這個心是以自我的觀念為中心的,從理論上來說,屬於妄心。上師下面的一段話,是說,妄心的力量是強大的,但也是沒有根基的。

“就象吉祥草尖遇到稍許微風也是會飄動一樣,我們這個長期串習的分別念遇到外境時也會立刻變動。例如一個人受到讚歎或誹謗時,馬上就會生起歡喜和憂苦。一方面心的力量非常弱小,外境稍微的變化就能影響它,就象吉祥草尖一樣,另一方面來看,心的勢力又是非常強大,哪怕大象的力量也是無法與之相比。我們為什麼不知道自己的心是如此的厲害呢?不管是什麼樣的損害和利益,如果心不去分別,怎會有痛苦和歡樂呢?就象屍陀林中的屍體,根本不會因讚歎而喜歡或是因誹謗而憂愁。我們心數數地感覺,實際上也就是自己分別念的執著。”

為什麼說它沒有根基呢?上師用屍體來作比喻,接下來,他詳細進行了分析。

“真正去觀察,自己的心怎麼會有能取和所取、能受和所受呢?比如夢裏遇到一個姑娘,然後自己變成年青人,對她生起了貪心,而當我們醒過來的時候,夢境中的一切顯現都根本不存在。同樣的道理,現在白天的顯現實際上也不存在,但是我們很多人根本沒有觀察到自己心的這種假象。因為沒有觀察的緣故,以能取和所取就不斷地生起愚痴和貪心。那麼我們應知道對外境生起貪嗔之心實際上是徒勞無益,真正觀察心的本性,它是遠離一切戲論,猶如幻化的顯現。在中觀里用金剛屑因和一異多因等各種方法來觀察的時候,自心的本性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為實有。如果我們經常這樣不斷地觀察,最後就能現前各別自證的智慧。”

這一課其實是有針對性的,下來過後,大家都低聲討論,認為聽了上師的教言,明白了很多。這就讓我更焦慮了,畢竟這些理論我好像聽得懂,以前也知道一些,但在實際修習中,為什麼總是做不到呢?

下午,木江師兄來了,他告訴我,上師要召見我。我趕緊跟了進去。此時上師在屋裏,穿着日常的便服,很隨意的樣子,不像是要傳法。

結果,我想錯了,他又單獨給我傳個了法。他說:“你學密教基礎不牢,我們派別的最基礎法門你都沒有掌握,你當然無法跟這一群師兄們比較。你也不要着急,我知道,你的寶瓶氣與氣脈明點修得不好,因為時間的緣故,但更重要的是,你不如法。”

我問到:“師父,我該怎麼辦呢?”

“你知道,中脈不通一無是處。你什麼脈都沒有通,怎麼能夠成就呢?我今天教給你一個寧瑪巴修氣脈的法門,比較適合於你,如果你長期修習,就給身體打了基礎,從而影響到你的心性,今後修法,速度就快了。”

我大喜過望。原來上師早就知道我的處境了,或許我在練習上師瑜珈時看到的夢境,就是上師真實的心性吧?

這套修法屬於寧瑪派的共法,但也比較複雜,我怕我一時記不住。剛才走得急,手機還在口袋裏,我問上師:“我可不可以錄音呢?我怕自己記不住。”

“孩子,如果你自己練習,是可以錄音的。”

既然上師開遮,我高興不過,打開了手機錄音鍵。我一邊聽一邊跟着上師做,過了好長時間,才把這個法講完。

先放鬆身心,盤腿坐直。觀想自身透明如水晶,體內有三條直立的脈,即中脈、左脈、右脈,三脈在臍部稍下處交匯。其中中脈發自臍部稍下處,直上抵頭頂頂輪,粗細如小指,筆直光亮,發出水晶般的光芒。

左手拇指按左手無名指根,小指、無名指、中指屈曲握拳,食指伸直。同樣地,右手拇指按無名指根,小指、無名指、中指屈曲握拳,食指伸直。

首先,左手食指按壓左大腿根部內側腿腹交界處的動脈,右手食指按住右鼻孔,通過左鼻孔深深地吸氣,吸滿后觀想自他眾生的貪性惡業化為白色氣體從左鼻孔用力噴出。如此重複3遍。

其次,交換姿勢,右手食指按壓右大腿根部內側腿腹交界處的動脈,左手食指按住左鼻孔,通過右鼻孔深深地吸氣,吸滿后觀想自他眾生的嗔性惡業化為紅色氣體從右鼻孔用力呼出。如此重複3遍。

最後,左右雙手食指分別按壓左右大腿根部內側腿腹交界處的動脈,左右鼻孔同時深深地吸氣,吸滿后觀想自他眾生的痴性惡業化為黑色氣體同時從左右鼻孔用力呼出。如此重複3遍,觀想自他眾生的所有惡業已被徹底排出。

跟着雙手握成金剛拳(拇指壓在無名指的根部,其餘四指放在拇指之上,握成拳頭),手背向上,拳心向下,壓在兩腿靠近膝蓋的地方。兩邊鼻孔慢慢吸氣,觀想氣息經鼻腔,至頭頂,再沿着左右二脈至臍部往下三脈交匯處,先略往下壓一點,再向上進入中脈(剛開始修時,通常會感覺到氣息有些受阻)。

此時屏住呼吸,觀想三脈交匯處充滿氣,有脹滿的感覺,到感覺有點閉不住氣時,開始轉動腹部,轉動時保持頭部不動且注意口鼻不要漏氣出來。先是順時針轉三圈(右->后->左->前->右),當小腹旋轉擠向右腿方向時,觀想因右腿根部的擠壓,右脈的氣被壓進中脈(此三圈不必理會左脈)。轉完三圈後身體自然回到端坐姿勢。

緊接着,逆時針轉三圈(左->后->右->前->左),當小腹旋轉擠向左腿方向時,觀想因左腿根部的擠壓,左脈的氣被壓進中脈(此三圈不必理會右脈)。

最後,身體回復端正中直,中脈氣從口中徐徐呼出,觀想體內已經完全沒有濁氣與污穢之物,全身有一種清凈、放空的感覺。

以上“吸氣——轉動壓氣——呼氣”整個過程總共重複三遍,每一遍只作一次呼吸,中間不換氣。要明白其實體內三脈都不是實有的,整個過程是在自然、放鬆的基礎上加上觀想來完成的。有些可能很快有感覺,有些可能比較慢才有感覺,都請以平常心對待,不執着、不追求即可。

接下來是發心。一切修法必須以菩提心攝持,所有六道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現在他們還在輪迴中掙扎,痛苦難言,他們渴望安樂,卻找不到方向,所以我們發心為了幫助所有的如母眾生,願他們現在能夠得到安樂,未來得到究竟解脫而開始打坐。

以上修法竅訣,對於去除貪嗔痴等各種煩惱、調伏心性、修持得定都有極大的幫助。祖師大德是這樣傳授的,我也這樣傳給你們了。不僅僅打坐,其他任何修法(祈請上師、念經、念咒、供燈、修四個外加行、五個內加行等等)之前都可這樣做。如果在打坐過程中感覺煩惱生起,可重新開始前述的呼吸和轉動身體的方法,之後再次放鬆安住。

上師傳法完畢,讓我回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再次回想起上師的恩德,善於給予的人,是有道德的。但對於我最有道德的人,是給予我所急需的。錦上添花與雪中送炭,感覺是完全不同的。

等我回到宿舍,正準備先整理筆記,再複習一下修法時,木江師兄又來了。

他拿了三本書,對我說到:“上師知道你是個讀書人,看經論比較多,但缺乏對具體修行人的了解,讓我專門把這幾本傳記給你,你有時間把它們看完。”

沒等我反應過來,給師兄合什作禮時,木江師兄就離開了。這是多大的福氣,上師還知道我的特點,並給出了對治的辦法。從理論到實踐,都有。

等我做完了筆記,再把上師教授的氣脈修法複習了一遍,再來看這幾本書,原來是三位聖者的傳記:虛空藏、宗喀巴、米拉日巴。他們從學道到成道的艱辛過程,以及認識上的、能力上的各種變化,更重要的是,這些書等於是告訴我們,一個修行人應該遵循什麼樣的路徑,才能夠取得大道。

因為時間關係,我特別留意了上師經常講的四種事業,在這書中,也有解說,畢竟前面的序言中,都已經說明,米拉日巴尊者所具備的四種事業,息增懷誅。因為上師經常在講課中用到這個詞,今天,我才真正明白這四個詞的真實含義。

在密宗當中,有息、增、懷、誅四種事業。要成就四種事業,前提是自己在修法上要有所成就。

所謂息業,即息滅自己或者他人的疾病、魔障、罪業等違緣。大家熟悉的金剛薩埵法門就是息業,通過念修金剛薩埵本尊,可以清凈無始以來造的一切罪業。

所謂增業,即增上名聲、財富、地位、智慧等。增業的修法有很多,如果想增上智慧,可以修文殊法;如果想增上慈悲,可以修觀音法;如果想增上財富,可以修財神法……

所謂懷業,即首先令自心獲得自在,之後懷柔一切人和非人。這內容就非常之豐富了,理解起來也要分幾個層次。

有些人不管到哪裏都不順,父母親友反對自己,非人經常害自己,甚至路上遇到小狗也沖自己“汪汪”叫。其實,外境上的所有不順,歸根結底是身心不自在所致,如果能夠好好修持懷業,當自心獲得自在後,一切外境就會隨心而轉了。

對於想弘法利生的人來說,成就懷業非常關鍵。否則,即使你再努力,別人也不一定理睬你。如果成就了懷業,一方面自己努力,再加上懷業三根本的加持,即便很一般的人,也能做出廣大的弘法利生事業。而且在此過程中,自己不需要太多勤作,也用不着到處求人:“你可不可以皈依三寶?”“你可不可以受菩薩戒?”

退一步講,如果修成了懷業,暫且不談弘法利生,對生活也是有幫助的。有聖者講過:“如果成就了懷業,不必說弘法利生,甚至自己的生活也會改善。”因此,如果有些人經濟比較困難,經常借錢度日,甚至別人看到他就怕——這個人該不是又來借錢吧?這個時候,最好是修持懷業,如果修成了懷業,就再不會有這種窘境了。

所謂誅業,即大悲妙力已究竟圓滿、無有任何自私自利心時,依靠馬頭明王、金剛橛等忿怒本尊修法,將野蠻眾生的心識強行超度到凈土。

表面上看,誅業和殺生是一樣的,實際上二者截然不同,前者是損害眾生的惡行,後者是度化眾生的殊勝方便。

如果是對密宗不了解,或者對密宗持有偏見的人,對密宗的事業是很難接受的。當然,不接受也很正常。世間也有這種情況,某種葯本來效果特別好,可有些人就是不起信心。不過話說回來,就像朝北的山洞無法射進陽光一樣,這種沒有信心者絕不可能獲得密宗的加持。

當然,修法的任務如此之重,我不可能短時間內把三本書看完,因為,第二天,還得要上課。

這些課,都是為大圓滿法作準備的。因此法極為重要,所以準備時間就特別長。這就好比學生學習,高考最重要,幾乎可以這樣說,十二年讀書的所有努力,都是為高考作準備的。

上師接下來的課,也是講心性為主。但他不像原來我在崇聖寺遇到的大師那樣,總是引經據典,全講理論。他講課時,喜歡打比方或者說故事,所以吸引力自然大多了。

“自己的心確實就象是陽焰水一樣,雖然顯現,但是在顯現當中一點也是不能成立為實有。這時候,我們就知道了三界的一切顯現全部是自心的一種游舞而已,就象夢中的顯現一樣,無有來去,我們應該認識心的這種可笑而希奇的本性。”

關於陽焰這個詞,在漢語傳統文化里,也是指虛幻的東西。就像我們平時開車,看到遠處的水泥路上,有煙霧蒸騰一樣地扭曲着,那其實是光的作用,根本不需要你減速和害怕。

“從無始以來,我們沉溺在輪迴中承受過無數的痛苦,那麼使我們受痛苦的最根本因就是自己的心。但真正去觀察,這顆心在勝義和世俗當中都不能成立,就象兔角和石女的兒子那樣了不可得。一切顯現在二諦當中都不能成立,我們這個心也是同樣,它非常虛偽。”

兔角與石女,這兩個比喻,在漢傳佛教里也有,是指不存在的意思。

“苦樂等一切有為法都是剎那的,無常的,就象閃電一般迅速毀滅,它沒有積累性,也沒有前際和后際。以前從無始劫到現在,在我們的身上已經成熟過無數的痛苦,如果我們還沒有斷掉心的根本,今後還會不斷地呈現各種迷亂的顯現,將來在輪迴中仍會受到許多痛苦。將來諸法也都是無常的本性,一切有為法都沒有任何可靠,為此我們應到達一個最究竟常樂我凈的境地。”

沒有前際后際,那就是事物發展的不延續?如果不延續,因果從哪裏來呢?聽到上師這樣講,如同當年我讀佛經,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將來心不可得。這一段,我以前總以為重點是心,現在看來,還有一個重點:時間。

佛法有個詞“當下”,是不是說瞬間即永恆的意思?是不是說不存在我們所說的時間?如此說來,沒有時間的話,空間也就無法存在,那麼這個世界就是不存在的空嗎?我很疑惑,但又不知道如何問。

“一切緣起顯現的未來過去諸法,當我們用各種方法去觀察,都是不生不滅,空色如幻化。如《中論》中所講,用勝義諦的智慧來觀察,一切諸法都是不生不滅,不斷不常。我們看見的電視電影,實際上也就是不生不滅的一種象徵,因為在屏幕上面顯現的這些殺人放火等各種影像,真正在電視裏面找不到,在電視外面也不存在。通過這種比喻,對於現在輪迴中的一切顯現,我們會了知它的本性。”

這個比喻雖然巧妙,但是,理解起來確實令我困惑,我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是真的笨。

“一切法無有來去,也遠離一異多體、遠離自他常斷等戲論。也就是說,沒有心與境,一切諸法本來都是平等,無有取捨,本來都是自性清凈的涅槃。並不是我們重新改造而成證悟,它本來就是清凈涅槃,即一切諸法就是本來清凈、原始清凈或是本體清凈,這都是一個意思。如果我們明了此道理,這就是清凈的見。”

本來清靜,這句話如果理解為不變,或許就錯了。但如果理解為什麼都沒有,那說它幹嘛呢?

“本來一切諸法都無來無去,若懂到了這種見解,這就是最深妙的見,是最正確的見。可是世間上的迷茫眾生,並沒有證悟這種境界。他們愚昧於取捨,對痛苦和安樂進行執著,對五蘊進行執著,然後在有漏的輪迴中不斷地漂泊、轉生,在輪迴大海中感受着數不勝數的各種痛苦。”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時間是衡量事物變化的尺度。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也就沒有事物的變化。甚至,按佛經的說法,完全沒有事物嗎?

“就象在夢中遇到違緣一樣,從根本上去觀察,痛苦是不存在的。可是現在這些眾生因沒有明了心的本性,而始終處於輪迴當中不能獲得解脫。因此,我們應認識一切諸法的本性,尤其是一切諸法一切顯現都是自己的心,而心也是遠離一切戲論,這個道理必須要證悟。”

所謂違緣,就是對修行不利的事物。最主要的是,這些東西給你的心造成煩惱,就干擾你的修行。如果對心沒起干擾作用,也就無所謂違不違了,因為心外無法。

“大聖者們知道了眾生的種種苦樂之後,對幻化的眾生生起了無欺的大悲心,這種大悲心猶如虛空般廣闊無際。然後,大聖者們對眾生宣講了殊勝的佛法和聖道之修行次第,斷除他們的痛苦,使他們從無明愚痴當中醒悟過來,獲得解脫。”

“本來世間上的這些痛苦,並沒有任何人強加在我們的身上,也沒有人能將它帶走。有些人認為是怨敵帶來了痛苦,然後諸佛菩薩遣除了自己的痛苦,但實際上若是認識了心的本性,就沒有這種取捨。如電視裏面顯現的佛像和魔鬼,從本性上來講就沒有任何差別。在凡夫的顯現中雖然有差別,但在實相中則平等無二。”

所謂悲心的產生,在中國傳統儒家裏面也說過,共情的原理造成的。人皆有不忍之心,這就是仁的開端。但菩薩雖然是人做的,畢竟已經超越人,他的悲心的存在,是不是也是一種未解脫?

“在外境上沒有任何作者,是眾生自己由於無明愚痴的心變成痛苦。因此,聖者的勝法妙藥非常殊勝,依靠這樣的真諦,就能斷除如幻如夢的輪迴痛苦,將來獲得無畏的聖地,併發願讓每一個眾生都要進入如此最究竟和清涼殊勝的涅槃城市。”

這是聖者的做法,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自己的本性為空,你自己都不存在了,是誰在痛苦?痛苦在哪裏?消滅主體與客體的對立,在哲學上可以理解,但在實際中,如何實現呢?

“我們若明了以上的道理,對在輪迴中受着各種毫無意義的痛苦這件事就會生起強烈的厭煩心。然後為了斷除對輪迴和涅槃的執著,我們應發願在不久的將來現見諸法如幻的本性。”

如果發現我們的煩惱痛苦是自找的,消滅它們的辦法,最徹底的,莫過於證明自己都不存在。

“如果我們沒有精進修持,則很難斷盡以前的習氣,就會繼續如前一樣感受痛苦,所以為了斷除一切妄想和非理作意的分別念,在白天晚上都應精進地調伏自己的心。如果沒有調伏自己的心,以這樣的迷惑心就會一直飄泊於三界輪迴當中,因此我們應了知心的本性。如果這樣不斷地修持,那所有的分別念就會象陽光下的黑暗一樣全部消於法界中。”

原來,我們所謂的存在,是靠習氣而存在的。目前為止,我能夠理解的答案,或許就在這個層面上。

“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分別念和迷亂的心有如是大的能力,能讓我們墮在輪迴的大監牢裏,而具有真實義的智慧卻反而沒有什麼力量呢?也就是說,這個假相的分別念都有這麼大的能力,而真正能現見四諦本相的智慧為什麼沒有能力呢?”

上師也在問為什麼了,但他沒有給出答案。彷彿為了讓我們自己去思考。接下來,他只說辦法。其實,很多問題就是這樣,與其分析原因,不如直接解決。我在部隊時,指導員就告訴過我,工作中出了事故,第一反應是應該考慮如何解決,而不是花時間找人追究責任。

“在修持時,若我們為了自己而念咒語、修禪定、作供養苦行等等,如此修行的力量便是微乎其微,應該捨棄之。不要以自私自利心來念誦咒語等等,應該斷除對自我的執著而修真正清凈的智慧,這一點非常重要!”

斷除自我,與自我有關的所有痛苦就失去了主體。這個辦法雖然徹底,但實現起來,是何等的困難。

“比如我們在夢中,遭遇洪水快接近淹死之際,這時候不管你怎麼努力,也無濟於事,若你知道了這是夢的一種幻相,一剎那間夢中的畏懼就全都沒有了。因此正在夢中的時候,不管你如何想方設法對付夢中的痛苦,都收效甚微,而當我們一旦從夢中醒來,那一切就都解決了。同樣的道理,若是為了自己想求得安樂,縱使你百般精進,這也不屬於是真正的智慧;應該斷除我執,修持菩提心,希求清凈的智慧,這才是真正的如來弟子。”

這個以夢中遇到危險的比喻,很是生動。其實解決它,最好的辦法,就是知道自己在做夢,或者及時醒來。因為,它本身是虛的,根本不需要解決。

“這裏說明,以自私自利來修行沒有很大的意義,我們應該跟隨諸佛菩薩的足跡,修空性和無我,修利他的菩提心,這是真正有功德的。佛子中有身口意的佛子,這才是真正意的佛子。諸佛菩薩最為深奧和殊勝的聖道就是智慧波羅蜜多,般若空性是顯宗所說,如果自己的心通達光明無二,這是密宗當中的真實義。因此,我們修持顯空雙運的要點實際上是最殊勝的道。”

原來,解決之道在認識中,你認識到位了,問題就自動解決了。這就是超越知易行難的更高層次的智慧:知難行易。但要達到那種直接體驗般的認識深度,得花費多少努力呢?

據上師給我的幾本書來看,幾位聖者的修行過程,可謂是充滿荊棘,我懷疑自己:能夠做得到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五章 給我開小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