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總結不斷提高
十六字訣:及時總結,不斷提高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后,中國在華北組織了一次有幾十萬兵力參加、代號為“802”號的大演習。我們“紅一師”駐紮地就在演習地區。當時,由於“文化大革命”剛剛結束,軍隊和政府、軍隊和老百姓的關係比較緊張。在離我們駐地不遠的村子中,基層連隊為了和村民搞好關係,開展了連隊與村莊共同進行的以打掃衛生等為主要內容的活動。這就是後來影響全中國的“軍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動。這成為20世紀80年代、90年代軍隊與民眾維繫關係的代表作。解放軍是個最善於總結經驗、尋找規律的組織。解放軍之所以發展和進步,是由於在這個組織中,有一個善於總結、善於從“普遍到特殊,又從特殊到普遍”的組織體制,保證了這個組織能夠在不斷總結中發展提高。解放軍從高級幹部到基層幹部都在做總結工作。早在紅軍時期就總結了游擊戰的十六字原則: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解放戰爭中,解放軍總結出大規模運動戰的組織編成規律:三三制。在部隊管理上,建軍之初,**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在《古田會議決議》中,又明確指出:“嚴格地執行紀律,廢止對紀律的敷衍現象。”著名的**軍事思想,也是在不斷總結中完善起來的。1947年,在東北戰場上,解放軍根據作戰特點,總結出“一點兩面”、“三三制”、“三猛”等戰術原則。“一點兩面”就是在進攻敵人時集中力量突破一點,得手之後迅速擴大戰果,正面進攻與側面迂迴包圍、分割、穿插相配合;“三三制”即每班分成3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3至4人,進攻時以小組為單位,隊形便於疏散可減少傷亡,便於聚攏,易於形成戰鬥力;“三猛“即猛打、猛衝、猛追。解放軍把複雜的戰術問題用幾個字簡練地概括,好學好記,便於推廣。這些戰術原則在東北野戰軍中推廣很普遍,應用很廣泛,對東北戰場上解放軍的作戰起到很好的效果。在解放軍的歷史中有一個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運動,就是20世紀60年代的“大比武”。其開端是一個純粹自下而上,並對全軍形成廣泛影響的練兵“教學法”。其創造者是時任解放軍12軍副連長的郭興福。“郭興福教學方法”在1960年就已經有了萌芽。1961年,經過12軍領導幹部的親自培養並在軍的範圍內推廣。1962年,南京軍區開始抓,連續在杭州、鎮江等地召開了幾次現場會議,並組織巡迴表演,逐步在全軍區部隊、學校中推廣。1963年,郭興福又應廣州、武漢、瀋陽軍區的邀請,在上述3個軍區作了數十場表演,參觀學習的幹部數以萬計,獲得了普遍好評。1964年1月,中央軍委發佈了“全軍學習郭興福教學方法”的指示。自此,解放軍和平時期部隊訓練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並引發了解放軍的“大比武”運動。“郭興福教學方法”的核心是:現場教學,官兵互動,邊教邊學,及時總結,不斷改進。20世紀90年代,解放軍又對基層幹部管理總結出“五勤”:一要眼勤,二要嘴勤,三要手勤,四要腿勤(走動管理),五要腦勤。及時總結經驗、研究規律,是解放軍的傳統,也是這個組織能夠不斷適應變化了的形勢和環境,不斷與時俱進的重要原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常常需要對市場走勢進行判斷和預測。但往往這種判斷和預測會使企業管理者很困惑:因為很難看清前方的路。這個時候,在我們看不清前面道路的時候,最有效的方法是回頭看,從過來的道路中尋找出規律,總結出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