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培養能領軍打仗的人

自己培養能領軍打仗的人

“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近80年的歷史,解放軍始終把教育培養幹部作為組織建設的根本。也正是這個制度,在解放軍的發展史上,不僅名將、名帥如雲,而且從來都不缺領軍打仗的人,不缺獨當一面的人,更不缺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的人。解放軍具有超強的戰鬥力和效率,在於她永遠不缺適合組織需要的、能領軍打仗的幹部隊伍。這是這個組織與近代以來中國任何組織相比最重要的區別和優勢。這主要得益於解放軍建軍之初就把培養幹部作為建軍的重點。紅軍時期,成立了軍官教導團;長徵到達陝北后,成立了紅軍大學……其實,我們無論翻開哪位解放軍將領的履歷都會發現,在他們戎馬倥傯的生涯中,總有幾個時間段在不同的指揮學校讀書。解放軍中有個奇特的現象,各部隊流傳的多是普通士兵的英雄故事,而領導他們的軍官、甚至將軍的故事(除去解放軍建軍領導人)則很少。離開軍隊從事企業管理研究幾年後,我再回味,體會出了這個組織的偉大。解放軍是靠組織、靠制度來建設、發展這個組織的,而從不寄托在一兩個“偉大”的軍事家身上。所以,儘管解放軍將帥如雲,但他們是解放軍這個組織培養起來的;儘管解放軍出了許多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但也是這個組織為他們提供的施展的舞台。所以,是由於組織的偉大,才使得他們輝煌。這使我想到一個偉大的企業和企業家的故事。IBM號稱代表了美國精神。IBM創始人老沃森的兒子小沃森從小缺乏自信,甚至懷疑自己有先天缺陷。上學時,他換了3所學校,用6年時間勉強讀完高中。大學時期,他沉湎於酒吧、舞廳,由於校長先生的好心和剋制,才讓不爭氣的小沃森得以從布朗大學畢業。當得知父親決定讓他到IBM工作並最終經營這家公司時,巨大的壓力使小沃森急出了眼淚,對父親哭號着說:我幹不了,我不能為IBM工作。然而,就是這個孩子最終卻繼承父業,把IBM和整個世界帶入了計算機時代,其業績已經遠遠超過了乃父。一個並不怎樣出色的繼承人,最後能夠成長為一名偉大的企業家,個中道理其實十分簡單:是靠組織的力量帶動了個人的成長。近年來陸續接觸到不少企業主管和企業老闆,聽到他們最多的感嘆是缺少人才。這似乎是企業成長中各個階段都存在的掣肘問題。其實,任何組織都一樣,組織的產品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物。具體到企業,首先是生產人,其次是生產產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向解放軍學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向解放軍學習
上一章下一章

自己培養能領軍打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