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公爭奪戰(1)

關公爭奪戰(1)

香港電影《古惑仔》中,山雞和神父有一段關於上帝的對話,很是有趣。山雞準備去砍人,正好和神父同乘一部電梯,神父見他手提大砍刀,自然是勸他棄惡從善,改宗基督教。山雞眼睛一翻:“你老大是誰?”神父毫不示弱:“我老大是耶穌。”山雞當然沒聽說過。正在此時,電梯突然壞了,一片漆黑,神父說:“只要向耶穌祈禱,就會沒事的。”果然,很快電梯就恢復正常。山雞佩服無比,臨出電梯前,對神父說:“改天請你老大喝茶。”這大概就是香港電影的一個特點:一向喜歡消解神聖的東西。這一點,倒和中國古代傳統中對神聖的消解有幾分相似。民間諺語說:“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廟者,神聖、神秘也;拆者,消解也。面對“婚姻”這種實際利益時,“廟”之類的神聖物是沒有價值的。在談論古代中國宗教與王朝的關係時,很多人都喜歡用“政教合一”來形容。這是很成問題的說法,除非這裏的“教”指的不是“宗教”而是“教化”。中國古代的宗教,無論是本土的道教,還是外來的佛教,從來就沒有取得與皇權平起平坐的地位。對於當時的道教和佛教來說,要想在世俗世界取得一點地位,除了跟皇帝搞好關係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盡量拉攏一些大家尊敬或喜愛的人物來作“形象代言人”。關羽就是影響最大的的一個。三國及其後相當長的歷史時期,關羽並不像《三國演義》裏說的那樣風光。在他死後,群眾自發地搞了點小規模的紀念活動,但是始終沒有形成氣候。關羽的家鄉解州和遇難的荊州造了幾座廟,香火規模並不怎麼盛,偶有靈驗而已。從宋朝開始,關羽逐漸被重視。最早是宋真宗下令裝修解州的關聖廟。既然有聖旨,做大臣的又何必給國家省錢,自然是往寬里花。隨後,宋哲宗給玉泉祠題了塊“顯烈王”的匾,這就已經封王了。喜歡畫點花花草草的宋徽宗又封他“義勇武安王”。元朝滅宋后,繼續給關羽封王,還專門派人去祭拜。到元文宗至順年間,隨着關羽的威望越來越高,簡單潦草的祭拜已經不能反映民意了,於是不僅給爵位、封號,還有一系列的職務,合在一起是這樣稱呼的:齊天護國大將軍、檢校尚書、守管淮南節度使、兼山東河北四門關招討史、兼提調諸宮廟神煞天分地處檢校官、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開府儀同三司、駕前都統軍、無寧侯、壯穆義勇武安英濟王、護國崇寧真君(共計九九八十一字)。到了明朝,隨着暢銷小說《三國演義》的出現,關羽已經不再屬於人世,簡單地說,人間的官已經不夠用了,再加封,皇帝就只好讓位給關羽了。解決的辦法自然是有的,明朝時再封他為“大帝”,全稱叫做“協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這在神界都屬於高層領導了。人間的皇帝可以替玉皇大帝分封神界的職務,也不怕玉皇大帝翻臉,可見世俗的權力有多大。皇上這麼表姿態,下面還不會揣摩聖意嗎?道教自不必說,它原本就最擅長擴招神仙,有關羽這樣的好素材,當然是充分利用,絕不放過。於是道士們一再上表,要求給關羽加官進爵,然後從出生到死後顯靈,對關羽進行全方位的包裝,比如說他是雷首山的老龍化身,在北宋時受張天師舉薦,把黃帝曾經殺過的蚩尤又殺了一遍(誰讓蚩尤死後還要興風作浪),於是奉他為護法。佛教當然也不甘落後,很快就給了個“護法伽藍”之職。授職的來龍去脈也有個故事,說是唐朝的高僧神秀(就是那位搶袈裟沒搶過禪宗六祖惠能的)到荊州玉泉山建寺廟,拆了當地建的關公祠,關公不答應,顯了靈,出來交涉,神秀就讓他做了佛教的護法伽藍。這個故事對關公的態度並不怎麼恭敬,因為在佛教中,護法的神很多,如四大天王、韋馱等,伽藍比他們地位還低,只相當於土地爺一級,顯然太低了點。因此後來有很多人憤憤不平:“關公是何等人物,自孔孟之後,能扶持名教、綱常的,關公排名天下第三。哪朝皇帝不是恭恭敬敬,加封做帝王。你們佛門弟子倒好,讓做帝王的到廟裏站崗放哨,這還有天理嗎?建議以後廟裏的規矩都要改:關公的塑像在門口的,移到大殿裏;在邊上的,移到中間;站着的,全部改坐像。”有官府、道教、佛教的大力弘揚,關羽的地位還能低得了?民間本來就熱衷造廟,搞個人崇拜,有關帝這樣吃得開的神仙罩着,那還不快馬加鞭,大幹快上?所以,整個明清時期,關帝廟鋪天蓋地,根據一份乾隆時期的地圖,單在北京就有116座關帝廟,加上郊區要超過200座,佔整個北京寺廟總數的十分之一。全國的數字,可想而知。各地大興土木造關帝廟,而且個個都吹噓自己造的關帝廟靈驗無比。但是問題也出來了,哪有這麼多的關羽來管平頭百姓的些須小事?有一回,一個秀才扶箕請仙,請來了關帝。秀才請教了一段關於《春秋》的問題(《春秋》問題不去孔廟請教孔子,卻來問關羽,可見這個秀才的混蛋),關帝很快回答了他。秀才回家越想越覺得不對,關王爺何等尊貴,怎麼我一請就到,莫不是有人假冒。不行,我要寫狀子到天帝那裏去告狀,好好查查這些假冒偽劣的傢伙。正寫着呢,有位小鬼現身討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國神仙排行榜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中國神仙排行榜
上一章下一章

關公爭奪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