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學小史(10)

我的自學小史(10)

我當時對於社會主義所知甚少,卻十分熱心。其所以熱心,便是認定財產私有為社會一切痛苦與罪惡之源,而不可忍地反對它。

理由如上所說亦無深奧,卻全是經自己思考而得。是年冬,曾撰成《社會主義粹言》一書(內容分十節,不過萬二三千字),自己寫於蠟紙,油印數十本贈人。

今無存稿。唯在《漱溟卅前文錄》中,有《槐壇講演之一段》一篇,是民國十二年春間為曹州中學生所講,講到一點從前的思想。

那時思想,僅屬人生問題一面之一種社會理想,還沒有扣合到中國問題上。

換言之,那時只有見於人類生活需要社會主義,卻沒有見出社會主義在中國問題上,有其特殊需要。

十二、出世思想我大約從十歲開始即好用思想。其時深深感受先父思想的影響,若從今日名詞言之,可以說在人生哲學上重視實際利害,頗暗合於中國古代墨家思想或西方近代英國人的功利主義。

——以先父似未嘗讀墨子書,更不知有近代英國哲學,故云暗合。大約十六七歲時,從利害之分析追問,而轉入何謂苦何謂樂之研索,歸結到人生唯是苦之認識,於是遽爾傾向印度出世思想了。

十七歲曾拒絕母親為我議婚,二十歲開始茹素,尋求佛典閱讀,懷抱出家為僧之念,直至廿九歲乃始放棄。

——放棄之由,將於後文第十八節言之。按:1969年秋間曾寫有《自述早年思想之再轉再變》一文,實為此節最好參考之資料,茲不煩重加述說。

又關於苦樂問題之研索,則早年《究元決疑論》一文內有一段述說,可資參看。

十三、學佛又學醫我尋求佛典閱讀之,蓋始於民國初元,而萃力於民國三年前後。

於其同時兼讀中西醫書。佛典及西醫書均求之於當時琉璃廠西門的有正書局。

此為上海有正書局分店。據聞在上海主其事者為狄葆賢,號平子,又號平等閣主,崇信佛法,《佛學叢報》每月一期,似即其主編。

金陵刻經處刻出之佛典,以及常州等處印行之佛典,均於此流通,任人覓購。

《佛學叢報》中有李證剛(翊灼)先生文章,當時為我所喜讀。但因無人指教,自己於佛法大乘小乘尚不分辨,於各宗派更屬茫然,遇有佛典即行購求,亦不問其能懂與否。

曾記得

“唯識”

“因明”各典籍最難通曉,暗中摸索,費力甚苦。所以學佛又學醫者,雖心慕金剛經所云

“入城乞食”之古制,自度不能行之於今,擬以醫術服務人民取得衣食一切所需也。

恰好有正書局代售上海醫學書局出版之西醫書籍,因併購取讀之。據聞此局主事者丁福保氏,亦好佛學,曾出版佛學辭典等書。

丁氏狄氏既有同好,兩局業務遂以相通。其西醫各書系由日文翻譯過來,有關於藥物學、內科學、病理學、診斷學等著作十數種之多,我盡購取閉戶研究。

中醫古籍則琉璃廠各書店多有之。我所讀者據今日回憶似以陳修園四十八種為主,從《黃帝內經》以至張仲景《傷寒》、《金匱》各書均在其中。

我初以為中西醫既同以人身疾病為研究對象,當不難溝通,后乃知其不然。

中西兩方思想根本不同,在某些末節上雖可互有所取,終不能融合為一。

其後既然放棄出家之想,醫學遂亦置而不談。十四、父親對我信任且放任此節的最好參考資料是我所為《思親記》一文(見先公遺書卷首)。

吾父對我的教育既經敘述在第二節,今此節不外繼續前文。其許多事實則具備於《思親記》所記之中,茲分別概述如下:父親之信任於我,是由於我少年時一些思想行徑很合父意,很邀嘉賞而來。

例如我極關心國家大局,平素看輕書本學問而有志事功,愛讀梁任公的《新民叢報》、《德育鑒》、《國風報》等書報,寫作日記,勉勵自己。

這既有些像父親年輕時所為,亦且正和當時父親的心理相合。每於晚飯後談論時事,我頗能得父親的喜歡。

又如父親向來佩服胡林翼慷慨有擔當,郭嵩燾識見不同於流俗,而我在讀到《三名臣書牘》、《三星使書牘》時,正好特別重視這兩個人。

這都是我十四五歲以至十九歲時的事情,後來就不同了。說到父親對我的放任,正是由於我的思想行動很不合父親之意,且明示其很不同意於我,但不加干涉,讓我自己回心轉意。

我不改變,仍然聽任我所為,這便是放任了。不合父意的思想行動是哪些呢?

正如《思親記》原文說的——自(民國)元年以來謬慕釋氏,語及人生大道必歸宗天竺,策數世間治理則矜尚遠西。

於祖國風教大原,先民德禮之化顧不知留意。實則時間上非始自民國元年,而早在辛亥革命時,我參加革命行動,父親就明示不同意了,卻不加禁止。

革命之後,國會開會,黨派競爭頗多醜劇,父親深為不滿,而我迷信西方政制,以為勢所難免,事事為之辯護。

雖然父子好談時事一如既往,而爭論劇烈,大傷父心。——此是一方面。

再一方面,就是我的出世思想,好讀佛典,志在出家為僧,父親當然大為不悅。

但我購讀佛書,從來不加禁阻。我中學畢業后,不願升學,以至我不結婚,均不合父意,但均不加督促。

只是讓我知道他是不同意的而止。這種寬放態度,我今天想起來仍然感到出乎意料。

同時,我今天感到父親這樣態度對我的成就很大,實在是意想不到的一種很好的教育。

不過我當時行事亦自委婉,例如吃素一事(守佛家戒律)要待離開父親到達西安時方才實行。

所惜我終違父意,父在世之時堅不結婚;其後我結婚則父逝既三年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梁漱溟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精彩章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梁漱溟自述文錄:我生有涯願無盡(精彩章節)
上一章下一章

我的自學小史(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