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恭肅喧騰陪盛典(1)

楔子 恭肅喧騰陪盛典(1)

1988年7月9日。上海的太陽出奇地遲睡早醒,早早睜開惺忪的眼,傾瀉**辣的光芒;玉帶橫陳的黃浦江,波紋間躍動出點點金黃和殷紅……馬路多了空閑,里弄少了喧嘩,連小貓咪都匿身陰涼的角落,不再追撲嬉鬧。炎熱擋不住心的嚮往,從上海郊縣、從市區,有工人,有農民,也有商業職工和解放軍,紛紛擁向通往龍華殯儀館的道路,無數的腳步踩着滾燙的土地,每一步,都迸發出一朵扇形的火焰。火焰貼着地皮滾動、燃燒、飛揚,如驚雷疾走,似狂飆呼嘯,撲進龍華殯儀館的大門,匯成一股紅彤彤的哀思。雅靜的殯儀館,花如雲,人似潮。建館以來,第一次為一個追悼會租光了全部花圈。紅地毯一般莊重的消息徐徐鋪展:**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朱基敬獻了花圈。亡者彌留之際,市委副書記曾慶紅親臨病房探望,並捎上朱基市長的問候……步入弔唁大廳,撲面而來的,不是死亡的蒼白,而是錦上添花般的榮耀和艷麗。重重疊疊、挨挨擠擠的花圈落款上,可以找見許多尊貴的名字:**、芮杏文、陳丕顯、朱基、巴金、汪道涵、楊堤、徐寅生、夏征農、談家禎、俞振飛……肅立會場的有上海市的領導曾慶紅、胡立教、劉振元、陳沂,文化名人張瑞芳、袁雪芬等。市文化局副局長樂美勤主持告別儀式,市委副秘書長劉文慶致悼詞。褒獎有加的悼詞,無力壓住會場的喧嘩,兩千餘名弔唁者擁入大廳,廳內早已人滿為患、摩肩接踵,活像沙丁魚罐頭似的人擠人。後來的群眾,不論男的女的,抑或老者少者,左衝右突,鑽縫覓隙,封死了走廊,堵嚴了窗戶,淤塞了門口……何人大殮,牽動如許人心?“萬綠叢中一點紅”的是我的繼母、一代“滬劇女皇”丁是娥。我從北京南下,無意親炙繼母葬禮的火紅,只擔憂老父難以承受鼓盆之戚。老父大名解洪元。早在20世紀30年代末,創造了黃鐘大呂般的解派唱腔,並在1948年和1949年交替之際榮登“滬劇皇帝”的寶座。那是《滬劇周刊》舉辦公眾投票評選的結果,類似如今的《大眾電影》百花獎。恰恰此時,丁是娥阿姨攪亂了我們的生活,導致我父母暖巢傾覆。1953年,他倆正式結為連理。之後,男人一步步跌入暗谷,女人一級級攀上輝煌。我偏執地認為,丁阿姨正是踩着滬劇皇帝的雙肩,摘下了滬劇女皇的冠冕。我私下竊議,女人若想建立豐功偉業,需要付出比男人更多的心力,也需要男人的傾心扶持。遙想盛唐風雲,若不是唐高宗李治的懦弱、多病和偏寵,哪能成就一代女皇武則天的千秋功業?當然,女皇冠冕輕重有別,高下不等,但其理相同:凡善於把握和利用男人的女人,常常容易獲得豐盈的回報。我父親有這種感受嗎?未必!阿姨遺像旁的那副輓聯是不是外化了老父此時此刻的心聲:“半世唱隨,我病累卿勞,何意匆匆先自去?暮年哀樂,人亡感琴在,不堪默默喚魂歸。”老父晚年多病,喉癌失聲,似乎理應遠行於阿姨之前。老年夫妻,大抵先行者是幸運的,滯後者往往走不出創痛的陰影。在丁是娥阿姨生前,父親很少刻意拉近她與我之間的距離,我也堅執地長久地疏離她、漠視她。直至生母玉碎,老父罹癌,我才勉強喊她一聲“阿姨”。她也並不將我名列門牆,只向旁人介紹,我是她丈夫的女兒。匆匆南下奔喪,我詫異,我驚愕,原來在那麼多上海人、外省人的心目中,她不僅是一座滬劇藝術的豐碑,還是一位行芳志潔、品格高尚的楷模。她的佳話遠比夏日驕陽更熾熱,提起她塑造的《羅漢錢》中的小飛娥、《雷雨》中的繁漪、《雞毛飛上天》中的林佩芳、《蘆盪火種》中的阿慶嫂等等,滬劇老觀眾無不記憶猶新、蹺指讚歎!提起上海滬劇院的新秀茅善玉、呂賢麗、倪幸佳等,圈內人士認為是她走上領導崗位后,力擢幼苗,力推新劇,功不可沒。提起她熱心社會公益,更是好評如潮、美譽勝火……短短的六十四年人生路程,漫漫的五十五度梨園春秋,直至積勞成疾躺卧不起的前一天,這一年的1月25日,她仍強支病體下鄉到奉賢,參加一年一度的“回娘家”慰問演出。擊倒她的是癌,查明時癌細胞已從腎轉骨。癌入骨髓,其痛可知。她卻長期用一把止痛片,支撐繁忙的奔波勞碌。難道她就不知痛嗎?人生倒計時,她仍把病房當成理政大殿。時逢滬劇中青年演員聲屏大獎賽,作為評委會主任,她請求醫生搬入一台電視,遭到婉拒,她用耳機場場收聽,寫下評語。各色人等更是川流不息朝覲,接受她事無巨細的佈置與吩咐,重者商討赴港劇目與人選,微者責成滬劇院所屬小百貨商店滿足顧客退換衣衫的要求……她企盼及早走出醫院,完成兩件久懸心頭的大事:年內9月,她要率滬劇團首訪香港;11月,她要舉辦個人表演藝術演唱會,拍攝藝術專題片,她想把積累多年的表演心得更好地傳於後人,想把滬劇推向港澳,推向世界……怎麼能相信,活潑潑的生命,如日中天的威望,觸手可及的心愿,倏忽間,合攏了紅絲絨大幕,只留下黑沉沉遺憾。清理遺物,發現她僅有兩千元存款。一代“女皇”,身無長物,一切都獻給了中國**。她在“十年動亂”后,把補發工資中的一萬元交給了黨組織,之後,每月繳納黨費一百元,佔全部工資的三分之一。她對外人,慷慨大方,禮數周全,常常援手相助;她對自己,操守清正,不吃請,不受禮,不佔公家丁點便宜……一句來自高層領導的評語好像早就蓋棺論定:“要像滬劇演員丁是娥一樣,首先是黨員,然後是演員。”此言之版本,有人說出自中央組織部部長宋平之口,有人云乃是習仲勛或宋任窮的諄諄之教。眾說紛紜,似乎也不必細究,因為這代表的是黨的推重。她生前擁有璀璨奪目的光環: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歷屆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國文聯委員,劇協上海分會副主席,並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上海市模範**員稱號。巨星隕落,迸濺出的痛惜,深深淺淺,朵朵耀眼炫目。紛至沓來的人流湧入丁宅,湧入客廳臨時改成的靈堂:記者採訪,電視台拍片,親朋好友依依惜別。香港申曲迷太太組團弔唁,其中的七妹陳麗萍是丁阿姨少時的友伴,暌隔三十餘載,去秋初初重逢,今夏忽忽永別,淚水酸透了思念。一位青年長跪靈前悲慟哭泣,他叫丁偉,曾不慎失足,觀看滬劇《野馬》心靈受到震撼,承蒙丁阿姨相助走上正路,成家立業。沉甸甸的再生之德,牽拽着他痴痴守候於恩人的病房外、靈位前……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往事如煙:《我的爸爸媽媽和阿姨》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往事如煙:《我的爸爸媽媽和阿姨》
上一章下一章

楔子 恭肅喧騰陪盛典(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