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製造競爭氣氛 提高辦事成效
今天,我與劉老闆一起視察剛剛兼并的桂陽公司,桂陽公司總經理趙范在桂陽大酒店為我們接風洗塵。席間我故意不住口地稱讚趙雲,趙雲不辱使命,以極小的代價收購了桂陽公司的全部股權。桂陽公司經營不善,連工資都發不下來,但他的大片破舊廠房緊鄰黃金地段,將來搞房地產開發肯定大賺。我與劉總連番給趙雲敬酒。張飛在一邊看不下去了,大叫:"偏是子龍幹勁!偏我是無用之人!多了不要,你們撥給我100萬資金,看我讓曹操的武陵公司姓劉。"我要的就是張飛這句話。我手下雖不像曹操人才濟濟,但就市場開發這一塊來說,幾員大將都是以一頂二,個個不是吃素的。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能人都有清高的毛病,遇事如果總是自矜身份,不主動,貪圖享受,而我們的事業就會岌岌可危。我的對策是刻意在公司中,尤其在關、張、趙、魏等幾個主力之間製造競爭氣氛,把這種氣氛延伸到公司的各個角落,從而使辦事成效大大提高。前幾天我與劉總商議趁桂陽公司經營窘迫,怎麼樣低價把它收購過來,雖然名義上屬曹魏公司,實際上是掛靠性質,現在不取,將來曹操真的注資收走就不好辦了。當時趙雲、張飛在場,我故意說這個事比較難辦,非一般人所能擔當,真不知道讓誰主持此事。趙雲說我去,你給我200萬資金,我保證完成任務。張飛奮然地說還是我去,我只要150萬元的費用。趙雲滿臉不高興:老張,可是我先說的,太不給我面子了吧。張飛也不相讓:得了子龍,你立的功還少嗎?反正這次我一定要去。看着他倆臉紅脖子粗地不相讓,我打心眼裏高興:這才是幹事業的氣氛,是一個公司欣欣向榮的體現。我說你倆別爭了,這樣吧,咱們抓鬮,誰抓着誰去。結果還是趙雲抓了個"去"字。張飛卻死不認輸,我忙跟他說,以後公司有什麼艱巨的任務一定優先他去。張飛這才極不情願地回去了。趙雲出馬,經過精心策劃、穩步實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我的如意算盤早就打好了:桂陽、武陵、長沙三個鞋業公司原來都屬劉表,後來趁亂各自獨立,又紛紛掛靠在曹魏公司名下。我這次想趁曹操不注意把這三個公司一網打盡,這三個公司所屬市場也就連成一片都歸我們了。具體工作分配上,為求速效,必須提起項目主持人的鬥志和競爭意識,我的想法是以趙雲取桂陽以激張飛邀功之心,以張飛的成功激關羽,使其生主動取長沙之意。這樣你爭我搶事才好辦。現在第一步已成功,今晚酒後我特意把張飛叫到我屋裏,讓他明天出發去取武陵,張飛高興得手舞足蹈地回去準備了。等武陵事成,我打算把趙雲、張飛的功勞寫信告訴關羽,並詢問他長沙公司誰能解決掉。至於結果,已盡在我掌握之中了。我的成功心得:讓能人動起來--我的以"無為"促"有為"戰術於不經意間見真章,這是我使得關、張、趙、黃等高管人員有序競爭,爭當排頭兵的巧妙之處,這也是我對老子"無為而治"管理思想的化用。有人認為,"管人"不就是施展手中的權力,通過一條三寸不爛之舌,讓別人"俯首稱臣"嗎?事實上,"管人"可不那麼簡單,它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你不能因為自己是"領導"就對別人頤指氣使,吆五喝六;也不能對下屬平等到他們瞧不起你、不把你當回事的程度;你不能玩弄權術,讓別人都覺得你黑你壞,也不能誠實到你心裏有什麼事別人馬上就能看出來;你既不能城府太深,用心太過,也不能嘻嘻哈哈,隨隨便便;既不能冷酷到不近人情,又不能臉皮太薄,心腸太軟。你既要做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又必須令出禁止,威嚴有度;既有菩薩心腸,又有魔鬼手段……可見,管人是一門藝術,更是一套高深的謀略。老子曾教導領導者要無為而治。做到了無為,實際上也就是有為。不僅是有為,而且是有大為。《莊子》中有一段陽子臣與老子的問答。有一次陽子臣問:"假如有一個人,同時具有果斷敏捷的行動與深入透徹的洞察力,並且勤於學道,這樣就可以稱為理想的官吏了吧?"老子搖搖頭,回答說:"這樣的人只不過像個小官吏罷了!只有有限的才能卻反被才能所累,結果使自己身心俱乏。如同虎豹因身上美麗的斑紋才招致獵人的捕殺;猴子因身體靈活,獵狗因擅長獵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繩子給捆起來。有了優點反而招致災禍,這樣的人能說是理想的官吏嗎?"陽子臣又問:"那麼,請問理想的官吏是怎樣的呢?"老子回答:"一個理想的官員功德普及眾人,但在眾人眼裏一切功德都與他無關;其教化惠及周圍事物,但人們卻絲毫感覺不到他的教化。當他治理天下時不會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對萬物卻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這才是老子"無為而治"的至理名言。當然,無為不是叫領導者完全撒手不管的意思。為了當個"無為"之官,提高個人修養,滿足下屬正當請求,這些都是領導者在放任無為之前,須先預作策劃的,否則無為不但不能成為"無不為",反而變成企業混亂、領導者下課的根源,這是身負管理重任的領導者所必須注意的。老子所提倡的"無為"與"清靜"有三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不要實行令下屬負擔很重的任務;第二,應該盡量少施行命令或指示;第三,對下屬的各種活動盡量避免介入或干涉。那麼,這是不是說領導者對一切都不管而無所事事呢?事實絕非如此。聰明的領導要隨時留心下屬的動向。要以悠閑自在的精神狀態面對下屬。就像鴨子若無其事、輕鬆自如地劃過水面一樣自然。"無為而治"的更深一層意思是為官領導者要懂得分離職權,為下屬創造一個寬鬆環境。如果主管事必躬親,連細枝末節、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過問、干涉,不但會打擊下屬士氣,而且自己也會累得挺不住。身為領導者,為員工下屬創造一個舒適寬鬆的工作環境是他的責任。日常的工作要交給其他人去辦,將職權分離出去。如此一來,自己才會騰出精力構思經營大計。大權獨攬,事必躬親的領導,是不會坐穩官位的。其實,"無為而治"的精髓只是人力本身的"無所作為",但制度本身則運行不違。嚴明法紀,制度嚴明,自然下屬的注意力就轉移到這些形式上的條文中,而不是管理者身上,管理者隱藏於制度之身後,以制度之"有為"行自身的"無為",這才是真正聰明的管理之道。諸葛錦囊:有一個良性的競爭,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競爭環境的創造,需要領導者有足夠的智慧和技巧,不拘一格,才能使有形的競爭健康地成長於無形的氛圍之中。7.我的兩次用人之失有人說我"任李嚴而嚴亂其紀,任馬謖而謖敗其功"。話雖不中聽,卻都是事實。這兩次用人失誤,斷送了我兩次唾手可得的勝利。李嚴也是一個幹才,曾任分廠廠長,后被我提拔為主管原料供應的副總。那一次,我在市場一線督戰,因原料供應不上,已嚴重影響了產品生產,進而影響到我的市場營銷策略的執行。李嚴怕我責罰,竟謊稱劉總下令既定的市場營銷計劃暫緩執行,才使他緩於供應的。我大吃一驚,雖不太相信,還是做了市場退卻的安排。回去一問劉總根本沒這回事。我氣憤已極,即使把他開除也已於事無補。我的失誤在於,李嚴做營銷是把好手,出於對營銷人員的偏愛我提拔他去當副總,但供應工作非其所長,才導致這種不可饒恕的錯誤。至於馬謖的失誤現在已是人人皆知,這次教訓太慘痛了,直到現在想起來心裏仍隱隱作痛。馬謖這個人是MBA畢業,滿腹經綸,平常開會他總能引經據典,把道理說得頭頭是道,問題剖析得明明白白,是我們蜀漢公司有名的營銷理論家。平常,他也提出過幾次極富創意和遠見的營銷建議,我採用后都取得了極佳的效果,更讓我對馬謖刮目相看,這讓我產生了好好培養培養他,使其能擔大任的想法。因其對我極為尊重和欽佩,我甚至想提攜他將來接我的班,繼承我的衣缽。正是這種想法做怪,才把毫無實戰經驗的馬謖推向前線,任命他在街亭主持一項重大的營銷行動。結果,馬謖在行動中只知道照搬書本,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而且恃於我的寵信和自己"理論家"的頭銜,對於片區經理王平的合理化建議置若罔聞。王平是個有經驗的老業務員,讀書只到小學二年級。但經驗豐富,頗有見識,我故意讓他幫助馬謖,只是最終也未能阻止馬謖做出極端愚蠢的決定。其實,如果我不是出於那點私心,或者對馬謖的能力和所長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讓趙雲、魏延甚至王平、關興單獨去做這件事都不會捅婁子。我揮淚把馬謖開除了,他害苦了我--可我又何嘗不是害苦了他呢?用非其長,人們詬病馬謖愛說大話,如果我始終給其定位於助手、謀士、理論家這樣一個角色,他的大話再大,又於我何損?由這兩件事人們得出我不善用人的結論,也許吧!但從內心來講,我是十分重視人才的。我曾寫過兩本書《十六策》和《將苑》,在《將苑》中我提出了考察識別人才的七條標準,即一曰問之以是非而觀其志;二曰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曰咨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曰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曰醉之酒而觀其性;六曰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曰期之事而觀其信。憑藉這一科學的識人、用人標準,我把蔣琬、鄧芝、楊洪、姜維等人破格提拔到重要位置上,充分發揮其才幹,對於蜀漢公司的發展起了重要作用。我的成功心得:以職定人而不能因人適職關於李嚴和馬謖的使用失當,都體現在我任命的只想到他本人之能,而對其職是否契合沒有深究,以致鑄成大錯。正確的做法是:任命之前起碼要先搞清楚任命的原因和目標,其次才是物色適合人選的問題。即使為了一個很低職位的任命--比如一個很小的附屬部門的營銷主管--也要盡量在三個素質相當的候選人之間做出挑選,而在挑選之前則要花很長的時間來考慮該項任命。當面臨著挑選一個新的地區營銷主管的任務時,負責此工作的管理者,應首先弄清楚這項任命的核心:要錄用並培訓新的營銷員,是因為現在的營銷員都已接近退休年齡?還是因為公司雖在老行業幹得不錯,但一直還沒有滲透到正在發展的新市場,因而打算開闢新的市場?或是因為大量的銷售收入都來自多年如常的老產品,而現在要為公司的新產品打開一個市場?根據這些不同的任命目標,就需要不同類型的人。職位應該是客觀的,職位應根據任務而定,而不應因人而定。假如"因人設事",組織中任何一個"職位"的變更,都會造成一連串的連鎖反應。組織中的職位,都是互相關聯的,牽一髮而動全身。我們不能為了給某人安插某一個"職位",而使整個組織的每一個人都受到牽連。因人設事的結果勢必會造成大家都是"人不適職"的現象。成就的高低應以貢獻和績效的客觀標準來衡量。只有在"職位"的設計和劃分不以"人"為參照時,這種衡量才有可能。否則,我們就只會注意"誰好誰壞",而忽略了"什麼好什麼壞";用人的時候,我們也只會問"我是否喜歡此人"或"此人是否能用",而不會問"此人在這一職位,是否最能有所成就"。因人設事的結果,是會形成恩怨幫派。任何組織都受不起恩怨幫派爭鬥的內耗。人事的決策,必須保證公平和公正。否則就會擠走了好人,或挫傷好人的幹勁。同樣,組織也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否則就會缺乏改變的能力,也難於得到正確決策所需的不同意見。因此,凡是能建立第一流經營體制的管理者,對他們最直接的同事及部屬,都不應太親密。提拔人才時應以有能力的人為先,而不能憑一己的好惡;應着眼於所用之人能有績效,而不在於所用之人是否肯順從己意。因此,為了確保選用適當的人選,他們與直接的同事及部屬應保持適當的距離。一個有效的管理者並非以尋找候選人的短處為出發點。你不可能將績效建立於短處之上,而只能建立於候選人的長處之上。許多求賢若渴的管理者都知道,他們所需要的是勝任的能力。如果有了這種能力,組織總能夠為他們提供其餘的東西,若沒有這種能力,即使提供其餘的東西,也無濟於事。另外,一位管理者的獨自判斷是毫無價值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第一印象,有偏見,有親疏好惡,我們需要傾聽別人的看法。在許多成功的企業里,這種廣泛的討論都作為選拔程序中一個正式的步驟。能幹的管理者則非正式地從事這項工作。被任命人在新的職位上工作了一段時間后,應將精力集中到職位的更高要求上。管理者有責任把他召來,對他說:"你當地區營銷主管--或別的什麼職務--已有3個月了。為了使自己在新的職位上取得成功,你必須做些什麼呢?好好考慮一下吧,一個禮拜或10天後再來見我,並將你的計劃、打算以書面形式交給我。"並指出他可能已做錯了什麼。如果你沒有做這一步,就不要埋怨你的任命人成績不佳。應該責怪你自己,因為你自己沒盡到一個管理者應盡的責任。諸葛錦囊:"勝任"是用人的基本標準,這個標準把握不當,更多的失誤就在所難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