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今天,你笑了沒有
有一位教授對人很好,見到每個人都笑眯眯的,他的學生總是不解的問他:“老師,為什麼你總是面帶笑容?”他的回答一直是:“我捨不得自己不快樂呀!”成功與笑臉成功的人大都有一張笑臉,即便不是形之於外,那心裏的微笑和坦然也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成為一個人表情的基調。於是我們便會看到,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是一副怡然自得、心平氣和的樣子,很少有急躁、抱怨和嫉恨的情緒,因為他們擁有可以把握自己命運的自信,有着可以縱橫四海的能力,有着維繫一個人尊嚴的必要的權力。事實上,正如德拉蒙德博士所說,無權引發恐懼,而權力實際上可以減少矛盾和暴力。一般來說,當一個人感到無法控制局面時,恐懼就會油然而生,人會變得不安,怕被人責備,受人冷落,怕輸給別人,更怕被人輕視。所以我們便不應該奇怪,愈是大權在握的人,為人愈是含蓄謙虛,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知道如何得到,並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相反的,愈是缺少權力和能力的人,愈有可能走極端,心理承受能力愈弱,也愈有可能對他人和社會構成威脅。從這種意義上說,愈是缺少權力,缺乏自信的人,嫉妒心可能愈強,也愈容易與人發生衝突。也許正是意識到這點,那些明智的領導者會很注意分權給別人,會以各種方式激勵和肯定下屬,而一個成功的社會則會努力使普通人變得有實力,變得自尊。即便是在兩代人之間,很多時候,代溝和衝突也都是另一種形式的權力鬥爭。在孩子方面,隨着年齡的增大,自我的意識也便日漸強化起來,他們開始把自己作為一個獨立的、有主權的、有特定發展道路的人,他們要為自己負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多屬於自己的選擇,他們有自己的朋友圈,有需要認真扮演的社會角色。這些都賦予了他們權力意識,無論是明確的,還是潛在的,是動態的,還是靜態的,都是事實存在的。而當父母不能充分意識到他們的這種權力意識時,就會出現一種說不出來的緊張關係,並逐漸演變為權力的鬥爭。這種鬥爭小到染髮,大到選擇什麼樣的人生道路,而明智的家長往往也會設身處地地為子女着想一番,如果自己是他或她,會願意別人干涉許多屬於自己的該負責任、該做決定的事情嗎?但“權力”卻不是從天而降的。一個潛在的成功者不會等待幸運的降臨,不會坐等“權力”的施捨,他會主動迎上前去,去敲門,去搭話。一般來說,成功者並沒有被給予多於常人的機遇,他們只是創造了機遇,淡化了挫折,在他們眼裏,機遇是屬於勤奮者的,而挫折則是偽裝的機遇或者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鋪墊。成功與笑臉是患難兄弟,是成功締造了笑臉,是笑臉延續了成功,但這並不意味着沒有成功就會與笑臉絕緣。事實上,與成功之後相比,成功之前保有笑臉是件很難的事情,而且也更加重要。我的一個朋友就非常讓我佩服。他是一個可謂受盡磨難的人,但他卻永遠都是一副笑臉,即便是剛剛失戀,也會很洒脫地對女孩說,“如果你找到的比我好,那就忘掉我;如果你找到的不如我,那就記住我”。記得當時我問他,不感覺遺憾嗎?他說,“我要是遇不到我的真命老婆才是真的遺憾。”對於這樣一個能化任何悲傷為喜悅的人,我們都認定他將來會有大作為,果然,後來他真的成了氣候,而且還在30歲那年遇到了他的“真命老婆”,一年後有了兒子,他兒子跟他一樣,一生下來就笑嘻嘻的,跌倒了也不哭,拍拍灰,繼續跑。快樂是一種才華一個快樂的人不一定是最富有,最有權勢的,但卻一定是最聰明的。他的聰明就在於懂得人生的真諦,那就是,花開不是為了花落,而是為了燦爛。有人說,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我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覺得人作為社會人,不可能不與其他人發生聯繫,也不可能不拿自己的境遇和別人做比較,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比較與否,而在於如何比較。一種比較可靠的比法是,不比人有己無的,只比人無己有的,就像有人開玩笑說的,你不要與游泳冠軍比游泳,你要和他比下棋。也許你會說這樣做有點阿Q,但如果這樣做能使你保持一顆平常心,能夠快樂而安然,阿Q一點又何妨?更何況這樣做並不危害他人。但這只是第一步。在獲得安然的心情后,人應該與自己比一下,與一年前、一個季度前哪怕是一周前相比,自己有了哪些進步,還有哪些不足,哪些需要繼續,哪些需要轉舵?都要問個清楚。需知,今天問不清楚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會成為問題。只有經常與自己比,儘可能地不斷進步,人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快樂的資本,快樂也才會成為人的一種“習慣”。快樂還是熱愛自己的一種方式。我從來都不相信,一個不熱愛自己的人會真的能夠持久地熱愛生活、熱愛他人,往往是,一個懂得自愛與自尊的人,才會真的可以始終如一、義無反顧地熱愛與自己相關的一切,家人、朋友、兒童、花草乃至狗熊。這種熱愛表現在生理上,便是年輕和動人。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長時期保持笑容,對人的外貌和性格不可能不發生內在的影響,一般地說,在面貌上流露出的情感是最真切不過的,它們流露慣了,就會在臉上留下持久的痕迹,一個總皺着眉頭人是很難有一張舒展的臉的。而一個快樂的人也將是富有魅力,這種魅力也將通過他人反作用於自身,使得自己更加從容而自信。從心理上來說,快樂是對自己的熱愛,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寬容。一個與自己過不去的人,是很難放過別人的,一個人心理上的傷疤是很容易映射到人際關係中的。柏楊先生很清楚地認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便提出了“男人一過三十就要為自己的相貌負責”的觀點,在他看來,不論生活怎樣艱難,一個人都不應該一臉春秋戰國地影響天氣,影響環境,影響他人的心情,從這個角度看,微笑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別人負責任。因為,微笑象一切其他情緒一樣,都是頗具傳染性的。也許更重要的是,快樂會造就一種心態,而這種心態會產生一種力量,一種改變命運、獲得幸福的力量。往往是,如果一個人決心獲得某種幸福,那麼他就能得到這種幸福,這就是心態產生的力量。心態可以說是發生在我們體內幾百萬條神經作用的結果,也即在任何時間內的感受,而快樂就是使這“幾百萬條神經”興奮起來的火種,一種不息的火種,廉價而又無價。習慣快樂有一個試驗很說明問題。鑒於新從業的人壽保險業務員有75%在最初幾年都會辭職(因為他們受不了別人的拒絕),一家著名的保險公司很想僱用一些表現更好、更穩定的業務員,於是便找到了一位心理學家出謀劃策。心理學家對保險公司老闆說,面對別人反覆的拒絕仍能保持樂觀,這種能力在成功的推銷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他斷定,在他的“樂觀尺度”上得分高的新業務員,最初兩年的業績將高於其他同事40%以上。這位老闆接受了他的建議,以“樂觀尺度”上的得分為基準,僱用了一批新業務員,這個特殊的“樂觀小組”在正常的篩選過程中都不及格,但其第一年的業績卻比通過“正常篩選”而樂觀程度稍遜的同事高出20%多,在第二年裏更是高出幾乎60%。基於這種認識,心理學家甚至建議人們有時不妨假裝快樂、假裝幸福、假裝英俊,而事實多半也支持了他們的“餿主意”,那些這樣去做的人大都改變了心境,改善了業績,也隨之改變了命運。在這方面,埃莉諾?羅斯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年輕時代的埃莉諾相貌平平,自己一度也很自卑,很憂鬱,但富蘭克林?羅斯福卻不這樣看。在他看來,埃莉諾是個非常有內秀的女孩子,也有着獨特的氣質,具有魔法般語言能力的富蘭克林的話深深打動了埃莉諾,從此她便試着把自己看作一個與眾不同、身心開朗的女子,漸漸地,她身上快樂的一面蓋住了憂鬱的一面,自信的光芒了遮住了自卑的窗口,經過“心理整形”的她很快便釋放出驚人的能量來,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有氣質、最有才華、對社會生活也最有影響的第一夫人之一。就像有白晝必然有黑夜一樣,一種公平的生活必然不會永遠給你陽光,許多時候,問題不是出在命運上,而是出在心態上,出在你看問題的方式與對待問題的態度上。在一些部落里,臉上有刀疤的男人會被認為是勇敢的人,因為那象徵著他們敢於鬥爭,也不畏懼失敗,而在城市生活中,同樣的傷疤卻可能使人自慚形穢。如果說傷疤影響人的心理還可以理解的話,一些人的“幻想式醜陋”就令人難以理解了。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一些看起來條件很不錯的人,卻有着嚴重的心理障礙,在一項調查中,人們吃驚地發現,有90%的學生對自己的外表有所不滿或者說缺乏自信。換句話說,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都有低估自己的傾向,而正是這種低估,往往影響到人們的心態,影響到人們的正常交往,也影響到快樂的“定居”。斯賓諾莎說得好,“快樂不是美德的報酬,而是美德本身。”從某種意義上說,快樂本身就是一種道德,一種對自己的道德,也是一種對他人的道德。人們大都喜歡阿慶嫂,但卻很少有人喜歡祥林嫂,這是因為,我們也許有不善待自己的自由,但我們卻沒有影響別人心情的權力,即便嘴上不說,在潛意識中,也幾乎沒有人真的喜歡有人來影響自己的心情。從本質上說,快樂是一種心理習慣,是一種無條件的心理感受。一般說來,養成快樂的習慣,你就會變成一個主人而不再是一個奴隸,正如R.史蒂文生所言,“快樂的習慣使一個人不受——至少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外在條件的支配。”主人和奴隸,哪個更有力量,顯然是不言自明的。今天,你笑了沒有?備忘錄:有位哲人說得好,“甚至一聲大笑也比一切哲學偉大,有人對生命大笑時,他就懂得了生命。”心理學家指出,有90%的疾病是心理上的,是可以通過“開心”治癒的。如果問快樂在哪裏?我想最好的回答是:“在我們的心裏。”只要我們擁有快樂的心,就會有快樂的人生。快樂不需要理由。快樂是一種令人很舒服的磁場,也是一種增強生命力的正向能量。因此,快樂的人是最美麗的……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個狀況都是一個選擇,你選擇如何響應,你選擇人們如何影響你的心情,你選擇處於好心情或是壞心情,你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