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志韋與燕京大學(1)

陸志韋與燕京大學(1)

文/《陸志韋傳》編寫小組陸志韋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語言學家、詩人和教育家。他長期從事心理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心理學開創者之一。1894年2月6日,陸志韋出生於浙江省湖州府吳興縣(舊稱烏程縣)南潯小鎮,1937年“七七事變”后,研究心理學的條件受到限制,他轉而從事漢語音韻和語法的研究。1952年後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專門研究語言學,成為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之一。陸志韋先生為人正派、學識淵博,為教育事業做出過很大貢獻。然而1949年以後,由於極左思潮的影響,使他受到不公正的對待,才幹無法充分發揮,身心受到損害,1970年不幸去世。1979年,黨和國家為其恢復了名譽。1926年,美國在華傳教士司徒雷登正擔任着燕京大學校長的職務,他路過南京時看望陸志韋先生。在陸家,他們兩人進行了較長時間的交談,而且特別談到了燕京大學的發展鴻圖。那時,燕京大學剛從北京城裏的盔甲廠遷到西郊的海淀,學校的局面亟待展開。司徒雷登發現陸志韋先生正是他辦學事業中所需要的人才,於是流露出擬邀請陸先生北上燕京大學執教的想法。1927年4月5日,陸志韋先生應燕京大學之聘,出任燕京大學文學院心理學教授,兼任心理學系主任。時年33歲。那時燕京大學校園還在大興土木。建築師們在未名湖西南岸的小山坡上修建了一座校園主體建築群的模型,供有關人士參觀提意見。貝公樓、穆樓和睿樓已建成,而適樓、姊妹樓(也就是甘德閣和麥風閣)還在施工中,燕園已經有了初步輪廓。水塔已建成(那時叫博雅塔),它採用了中國密檐式佛塔的形式,而實際上是一座供水用的高位儲水塔。塔影倒映在未名湖寧靜的水面上,堪稱京西一景。鍾亭也修成了,一口明代的大銅鐘懸挂在亭中央,每隔半小時敲響一次的鐘聲,總是那麼深沉而渾厚。校工周大爺每到該打鐘前的5分鐘,就拎着個馬蹄表從貝公樓東門出來走到鍾亭,看著錶,差幾秒鐘就舉起錘來,準時敲下去。燕園的生活就像這鐘聲那麼穩重、準時,似乎人們所稱道的燕大效率,就是由這位和藹認真的老校工掌握着的。陸先生來到燕園時,燕園的建設方興未艾,燕京的教育事業前景開闊。對一位年輕的學者來說,正是英雄用武之地。燕京大學的心理學系尚在初創階段,基礎較為薄弱。陸志韋先生到校之後,努力籌劃,在短短几年的時間裏,就把這個系建設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系科。系裏擁有一個有上千冊心理學專業書籍的圖書室、兩間心理實驗室、一個實驗動物飼養間、一間暗房和一間隔音室。這些都是講授科學心理學所必須的,在當時也可以稱得上是具有先進科學水平裝備的系科了。現代心理學是現代科學中一門新興的學科。在20世紀20年代末期,它脫離哲學的母體只有幾十年短暫的時光。人們常常誤認為現代心理學是神秘的、唯心的或不科學的,在當時的中國,尤其如此。陸志韋先生等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把西方的現代心理科學引進到我國的教學中來的。陸志韋先生到了燕京大學之後,除了為創建心理學系而努力工作之外,還積极參与校園內的其他社會活動,深受燕京大學教職員同事們的愛戴。1928年他被推舉為燕京大學教師會的主席,曾多次為謀求中國教職員工的利益而仗義執言,與校方力爭。陸志韋先生是一位涉獵面極廣的學者。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記憶力極強,知識面甚廣。到燕京大學執教之際,他已經是一位在心理學方面有不少著述、在學術界知名度相當高的學者了,故在當時心理學界,有“南潘①北陸”之譽。30年代他所講授的“系統心理學”課程,被認為是在國內僅有的。他在國際心理學界,也有着一定的地位。陸志韋先生給人的印象是莊重嚴肅,其實,他也常常十分幽默。在心理學系的實驗室里,飼養着幾十隻小白鼠。這是供研究實驗用的,飼養費用由哈佛燕京學社供給。白鼠是舶來品,它們的飼料也是舶來品,其中就有美國的克寧奶粉。沈道璋先生曾在做實驗時說:“這小東西比人還貴族!”說著用小匙舀了點奶粉放進自己嘴裏。陸先生笑着說:“你也是小耗子了!”還有一次,心理系的師生在用迷路箱(Maze)測試小白鼠的學習曲線。從下午2點開始,一般的情況只需6小時左右小白鼠就能到達終點。可是這次到了晚上7點鐘,它還沒走完一半路程。陸先生來看時,笑着對參加實驗的幾個人說:“可能這小耗子不夠餓,沒興趣找東西吃!”又過了一會兒,他從家裏拿來幾張蔥油餅給沒有吃飯、堅持做實驗的人吃,說這是對他們忍飢的誘獎(Incentive)。陸先生對打橋牌十分感興趣,從500分、拍賣橋牌到定約橋牌都能玩,而且能耐心地教給初學者,經常約一些教師和同學到他家去玩。1933年,陸志韋先生獲得中美文化教育基金會的獎學金,又去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心理學(主要內容是神經學技術),時年39歲。為了更有效地利用那裏優越的實驗室條件,他整天埋頭在實驗室里做實驗研究工作。經過一年緊張的研究與學習,1934年完成進修歸國。主持校務陸志韋先生從美國途經上海抵達北平,才到家就聽朋友說,司徒雷登已準備推舉他當燕京大學的代理校長。司徒雷登之所以要推舉陸先生作燕京大學的代理校長,是因為根據當時國民政府的規定,外國人辦的教會大學必須由中國人當校長。而那年春天,原任燕京大學校長的吳雷川先生因年事已高,又與司徒雷登在辦學方面有不同意見,已經辭去了校長職務。這就需要物色一位合適的繼承人選,於是乎就遴選到陸志韋頭上了。其原因,筆者估計大概有幾點:第一,陸志韋先生在國內外學術界有一定的知名度。第二,他是埋頭治學很少過問政治的人,因此受政治上的動蕩的影響會小些。第三,當時國內教育界人士中常有派系之爭,而陸志韋沒有介入任何派系,一直處於超然地位。此外,他受的是美國的教育,是美國託事部或基金組織易於同意的人選;同時,他在洋人面前能替中國教職員工說話,維護中國教職員工的利益,也能夠被大多數中國教職員工所接受。就這樣,1934年夏,陸志韋被任命為燕京大學代理校長,時年40歲。燕京大學當時由校長與校務長雙重領導。校長之設立完全是為了應付國民政府關於教會學校要由中國人當校長的規定。而校務長的職務,則是為了向美國託事部和基金組織負責。校務長的英文名稱叫President,校長的英文名稱叫Chanellor。這兩個字在美國人看來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大學的一校之長。不過在當時的燕大,學校實權主要掌握在校長手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眸老大學餘韻,重溫大學精神:逝去的大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回眸老大學餘韻,重溫大學精神:逝去的大學
上一章下一章

陸志韋與燕京大學(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