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的學習生活
苛求營養但品類單調的飲食竟然使公仔麵成為學校“最好的食品”,在輕鬆的學習之外,蓓芙麗和克萊兒參加了馬術隊。一天早上,克萊兒在喂完馬後把帶來的小鐵盒埋在了一棵樹下……新的生活開始了。每天清晨,“飛機場”按照作息時間表推開每一間房的門。依琳被叫醒后,回到床邊躺下再睡。每次都要等蓓芙麗進來搖着她說:“快起來,點名了”,她這才打着哈欠起身。梳洗完后,孩子們走進學校飯堂。完成了點名,開始進早餐。早餐供應有奶酪、牛奶、果汁、火腿、麵包,全部是冷的食物。到午飯的時候,一般是三明治,另有汽水、咖啡、茶供應,難得供應一次漢堡包,她們就吃得津津有味。晚餐是正餐。為了保證孩子們的健康和營養,學校規定:學生們必須到飯堂進餐。飯堂門口放着一個簽到本,每個人必須親筆簽名。飯菜一般有一些肉類,卻硬硬的,沒油沒味。主食就是馬鈴薯,全部是乾乾的,無法下咽。雖然有熱湯供應,卻鹹得苦口。一星期一次的炸雞翅和炒米飯,咪咪和依琳可以吃它七大盆。碰到不想吃的,她們簽了名后,就溜回宿舍,餓了就吃一些零食,後來她們就煮一些公仔麵(方便麵)吃。依琳告訴她的香港朋友說:“基本上公仔麵(方便麵)是我們在學校中最好的食品。”星期天的晚餐是隆重的,學生們必須穿上校服,打上領帶。每個座位的枱面上放着寫着名字的牌子。女孩子們依次入座。完成禱告后,晚餐正式開始。服務員由學生輪流值班,晚餐后,大家排隊去教堂做彌撒。蓓芙麗和依琳初到學校時,排在班。的意思是以英文作為第二語言。三個月後她們才轉到正規班上課。學習的方式比香港輕鬆多了,基本上沒有家庭作業,學生只需要在課堂上理解,就能通過考試。學校規定,學生必須穿上校服。校服是白色上衣,藍紅的格子裙,冬天上身多加一件棗紅色的毛衣,白色的襪子,黑色的皮鞋,上衣和毛衣的左上方都有一個學校的校徽,看起來非常整齊、高貴。操場在學校停車場的西面,一到下午可以看到在操場上穿着黃底上邊印着綠字的運動裝的女孩子們在玩曲棍球、足球、籃球、羽毛球。操場的另一邊是騎馬場。蓓芙麗和克萊兒參加了馬術隊。在學校中,她們是比較熱愛體育的中國女學生,尤其是克萊兒,不但漂亮而且非常帥氣。當她只有五六歲時爸爸已經訂了兩根小小的高爾夫球棒,陪着她和她的弟弟一起出入高爾夫球場。8歲時,因為她能騎馬還拍了一個廣告。13歲時就學會騎電單車。現在她母親和弟弟在溫哥華居住,因為在台灣所有的男生到了適應年紀必須服兵役,而克萊兒的弟弟喬伊斯是個獨生子,家中又非常富有,所以父母親捨不得孩子長大去服兵役。他們一家選擇移民加拿大。9歲的弟弟還在上小學。因為要培養克萊兒的獨立性,母親送她來到寄宿學校。在學校業餘選修項目中,一般人只選了一項體育活動項目。蓓芙麗和克萊兒選了多項。在馬術班中,克萊兒是中班,蓓芙麗只是初班。克萊兒的跳欄成績更是在比賽中拿過兩個獎盃。同時她們一起學空手道,她們兩個都是橙帶。馬術隊每個隊員都有一匹屬於她們的馬。由於蓓芙麗是初學,所以教練給了她一匹溫和的老馬。這是一匹有澳洲血統的淺棕色的馬,高高瘦瘦,四條細細的長腿,馬耳和臉上還有一些白色。教練告訴她說:“你想學好騎馬,首先必須和馬交朋友。”所以她每天起身總是把她的蘋果帶給老馬吃。摸着它的頭,和它說著話:“你不要把我摔下來,我明天還有更好吃的帶給你。”訓練的第一天,練馬場上,蓓芙麗一身騎士服裝。深灰色的上裝,黑色的貼身馬褲,一雙發亮的馬靴緊緊地包在小腿上。教練幫她扣好了那頂黑色絨面的頭盔,指導着她怎樣踏上梯子,把一隻腳踩在馬蹬里,跨上馬背。蓓芙麗騎在馬背上,但馬卻一動也不動。蓓芙麗叫着:“駕!”馬還是聽不見。教練又走過來教她怎樣用雙腿夾住馬肚和怎樣用雙手拉馬韁。蓓芙麗很有興趣地學着。短短的兩個月,蓓芙麗就學會了跳欄。每天早晨克萊兒與蓓芙麗一塊起身喂馬、練馬,一起談論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負。蓓芙麗說:“我們應該把這段生活和我們對未來的期望寫下來。”克萊兒說:“我寫對你的期望,你寫對我的期望,然後收藏起來。”一天早上,在喂完馬後,她們把帶來的一個小鐵盒埋在了從左邊數過來的第三棵樹下。她們說:“這是我們兩個人的秘密,十年以後我們一起把它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