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7)
沒有上千人的反感,也不會形成品味,擁躉會在叫罵聲討中發現無窮樂趣。偏見與內行出現例牌衝突之時,新鮮的侮辱字句便會登場。但多數擁躉的文章,都是贊的多貶的少,特別之處在於極度誇張的形容詞(不可思議、嘆為觀止、如痴如醉、癲得過癮等等),而且還愛用連字符號,如形容場面的字有:jaw-dropping(驚嘆到合不攏嘴)、eye-popping(瞠目)、super-charged(超能量)、high-octane(活力爆棚)、whiplash-edited(剪接霹靂啪啦)、over-the-edge(過火瘋狂)、edge-of-your-seat(緊張到坐不住)、balls-to-the-wall(勁到爆),以及千篇一律的over-the-top(OTT,犀飛利【港語,“厲害之極”的意思。——譯者注】)。這些經常在影迷雜誌出現的詞組,猶如荷馬史詩式的表語貫串成篇,省字號之多往往使眼睛疲於奔命;有時,連篇累贅的詞組,猶如攤開的贖金鈔票。然而,這股熱情是有傳染性的,信手拈來,有這麼天花亂墜卻情真意切的篇章:“媒介之神徐克及其班子搬出陰陽,來展現性格最粗魯的龍‘女’——舞刀弄劍最似男人婆的可人兒,所有電影中身手最敏捷、最靈活,性格最野的變性人!忽(弗)男忽(弗)女【GlenorGlenda,艾活cult片片名及其角色名字。——譯者注】全不是那一皮,拍馬亦追不上徐克那些撲朔迷離的男/女主角的高速動作。”影迷雜誌也許只是過渡現象,但港片擁躉文化在網絡上發放得更多姿多采。以VHS(家庭影帶制式)包裝的國際電影,很自然打入電視錄影文化中長大的一代,且亦配合他們掌握純熟的數碼文化。此外還有一有利因素:港片猶如神秘軟件、電子遊戲及網絡文化,都是大人無法明白的東西。因此,擁躉聚頭的地方遍及留言板、聊天室、影迷會網址、資料庫及個人網頁。個人網頁使自己的喜好變成不朽:TaunatheBlack偏愛邵氏作品;GirlsonFilm所搞的“流口水網頁”(DroolPage)充斥“大量美味養眼糖果般”的男明星。閣下若嘗試在網頁追看八卦消息、意見欄(連串的“犀飛利”)及常識問答(如指出周星馳影片所有以舌頭為題的笑話),便會發現這其實是一處聖地,任何有關港片的東西都可拿來談論。換了是別的事情,老師要他們學這麼多,影迷定會大呼**。然而,若只有影帶擁躉與網絡專家吹捧港片,各新聞周刊就不會長篇報道亞洲片入侵美國的消息。港片從影展文化及影迷次文化進入大眾意識時,主要把關者其實是審美派的影迷。他們即電影記者,愛以讚美聲改變大眾看法。其中多數先是影痴,後來才成為港片影迷,但他們的文字猶如搖滾樂評論般帶有安非他明的興奮節拍。他們在《電影評論》、《村聲》及全國各地的免費周刊中,都落墨於港片的異國特色,好借題發揮,大書別國文化種種。以下例子,混雜了高低文化的參照,教人聯想起香港電影的魔光幻影:“徐克《反擊王》劇情似有若無,內容的空洞推向極端,幾乎達到純形式化的地步。范·達姆、丹尼斯·洛德曼及米基·洛基三頭馬車演得比塑膠模特兒更不濟(演來及看來,都似在大賣男性健身院的廣告),徐克把他們拍得宛如健身男子照似的雕像,有些地方甚至暗示似Mapplethorpe攝影廊,卻滑進60年代非常規間諜片的氛圍。(最見效的廣告字句將是:‘肯·羅素的《電腦間諜戰》〔BillionDollarBrain〕將是一部緊張到令人最坐不住的驚險片。’)”作者從流行新聞寫作的原則出發(還有無處不在的括號插入語),走進影迷對話的慣性之中,個中不僅有連字符號的形容詞,還有影片互相參照,但為免低俗故措辭文雅;此外,又混以畫廊藝術與間諜驚險片作參照,並插入節奏感的用字(outr?非常規;beefcake:健身男子照片),還引用高級藝術概念,說情節可以變成“純形式化”的實驗。忠實影迷有天真的狂熱,但講究審美眼光的人更是影迷中的影迷。他們不僅喜歡追逐與打鬥鏡頭,還會珍視特殊的場面、刺激的變奏。他們沉醉於camp及另類閱讀快感,因此往往贊同吉米·赫伯曼(JimHoberman)“庸俗現代主義”(vulgarmodernism)的觀念,認為娛樂電影的非主流製作,可與高級藝術的前衛派相提並論。據這種后超現實主義的觀點,普及藝術優勝之處,在於極端放逐的時刻:荒謬牽強的劇情轉折,不講品味與邏輯的放肆。影迷那“嘩!何方神聖?”的自然反應,成為自覺的標準,顯示他們懂得欣賞極端怪異的東西。港片吸引到大眾傳媒品味塑造者的注意,審美派的記者居功至偉。作為影評人,他們必須察覺在邊緣里蠢蠢欲動的東西。港片其實有不少與荷里活相同的特性——都粗鄙通俗,都追求感官刺激、暴力動作及激情,只是港片走得更遠而已;所以認定港片為類型片,也實在無傷大雅。是故《新聞周刊》及《娛樂周刊》(EntertainmentWeekly)的影評人稱許香港電影的話,都應該是真心的:港片不講規範,與自持式的反叛態度一拍即合,這種反叛,塑造了今天消費大眾娛樂的一種方式。因此,流行文化也可循別的途徑打入國際,情況也許類似世界音樂,非洲、亞洲及歐洲等民族音樂傳統鬆散結合起來,在平平無奇的主流音樂中突圍而出。錄影的出現,或多或少締造了世界電影,包括日本動畫、印度通俗劇、意大利恐怖片、墨西哥蒙面摔跤手影片、印尼神怪片,以及不同國家的非主流製作。所有這些例子,都是地方電影先成為次文化,再晉身為國際電影。從這個角度看,港片便佔有世界電影的邊緣領導地位,其地方特色由於異常出色,便攫住了荷里活的注意力。華納的《轟天炮4》(1998)網頁冷落了李連杰,惹來影迷咆哮抗議,華納為此而要重新設計宣傳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