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6)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6)

可是,港片的忠實擁躉入場,倒是不會訕笑的。他們的想法,一如蘇珊·桑塔(SusanSontag)於60年代形容camp的追隨者:普及文化較野性的區域,都是情感直接,想像力真摯的。後現代主義者宣稱,反諷是今日人類共同面對的命運,我們只能樂在其中。但他們可沒有這樣想,商業片、垃圾片、病態扭曲片、午夜場影片及cult片等電影的擁躉,都發現片中天真與反叛的率性,是賣座片所無的。如同稱許Esquivel與LesBaxter的“不可思議的怪異音樂”(IncrediblyStrangeMusic)那樣,他們讚賞不求平穩、不講分寸的怪雞片。年輕動畫師丹尼爾·克勞斯對粗豪的前輩導演有這樣的評價:“任何東西交到他們手上,都給弄到可以過電似的……像山姆·富勒(SamFuller)與傑克·韋伯(JackWebb)那樣的傢伙,也許會把一些東西搞得很糟,但他們的特別之處在於絕不弄虛作假,態度絕對認真。那樣子強烈的信念,又真的很有感染力。”后朋(post-Punk)、grunge、thrash及speedmetal等重金屬搖滾樂的刺耳表達方式,也許已製造出一種崇尚既造作亦真誠的藝術的品味。對不少影迷來說,影片不管多誇張多粗糙,只要是至情至性的,其誠便足以感人。至於港片,縱使感情誇張失實,但導演表達方式,卻流暢亮麗。他們吸引的cult片影迷數目,比噁心的小圈子電影有過之而無不及,原因之一,是港片仍遵循多數電影技藝的標準。他們不僅製作圓熟,更有一群身手敏捷、多才多藝、魅力沒法擋的演員助陣,其他血漿片演員是沒法與之相比的,因此,他們天馬行空的過火表現,拍出來都能討得觀眾歡心。高成本製作,卻不失低成本的大膽創意,港片實在是肆無忌憚又精采百出,商業意念更可以給他們修飾得光采奪目,視覺效果極之突出,如《最佳賊拍檔》(1990)貨倉槍戰一場,吊在半空的雞籠給砸爛,群雞張惶洶湧散落於槍林彈雨之間。類似的場面縱使殘忍,但也只是鬧着玩玩,大家亦心知肚明。多數年輕的捧場客不認為港片走回默片純真的老路,反而覺得港片自有勾魂攝魄、出人意表的活力,時下流行的娛樂與之相比,都顯得大為失色。港片能滿足那些喜歡滑稽惹笑及出色技藝,而抗拒自覺反諷者的脾胃。他們無視西方口味及合理性等標準,但仍對類型了如指掌,技巧更引人入勝。他們沒有安於傳統,反而勇於另闢蹊徑,令大眾娛樂再度添上魅力。香港影評人都有一種傾向,便是喜歡用50年代的社會批判電影及80年代初的新浪潮作品,作為評論新片的兩套標準。西方影迷及影評人看港片,則主要用荷里活或新或舊的作品做準則。某影迷對《倩女幽魂Ⅱ人間道》(1990)有如下評價:“盧卡斯、史匹堡公司只有做夢,才可拍出想像力如斯奔放的作品。”但擁躉也不真的反荷里活,安東尼奧尼的《情事》(L,Avventura)他們多數看不下去,更別提米高·史諾的《波長》(Wavelength)了。他們不過希望荷里活拍出應有的水準,不再畏首畏尾,別再讓人老早看穿結局。有一針見血的專欄作者稱:“多數人成為港片影迷,都因為初看時便生出獨特感覺:‘嘩!何方神聖?’那情況可不像接觸一個完全外來的文化,反倒像是把一些迷糊熟悉的東西,扭進煥然一新的天地。”因此,西方影迷較喜歡用香港化的荷里活做標準,還會以下價市場娛樂的角度評論好壞。他們大都偏愛吳宇森、徐克、成龍、程小東與洪金寶等人的動作片;香港影評人則少提成龍與洪金寶,反而奉藝術影院放映的作品為典範,如《阮玲玉》(1992)、《阿飛正傳》(1990)、《胭脂扣》(1988)及《東邪西毒》(1994)。西方影迷深愛吳宇森的《喋血雙雄》,多數香港影評人卻認為《英雄本色》才是他巔峰之作;西方擁躉喜歡徐克的《刀馬旦》(1986),本土影評卻偏愛他的《第一類型危險》(1980)及《上海之夜》(1984);好些西方擁躉的心頭好如《**羔羊》(1992)及《擋不住的瘋情》(1993),香港影評人卻認為不值一提。西方忠實影迷凝聚成真正的次文化,交換珍貴影帶,暢談心愛鏡頭,都成為他們的例行公事。雜誌與網上,影迷暢論港片,有問有答,又刊出故事情節吸引新影迷。遇有經典鏡頭,他們珍而重之,或收藏劇照,或看完又看:“這場無論如何都值得回帶再看,稍有差池,成龍便一命嗚呼。”“榜”這類東西,也許是他們儀式的極致,如十大最佳影片、十大動作場面、十大可愛女孩等等。任何社群都會出現分歧,影迷界也不例外。喜愛70年代經典功夫武俠片的影迷與槍戰片擁躉便不咬弦,後者認為,香港電影黃金時期該始自徐克與吳宇森的英雄浴血片。“吊威也”(wirework)這種利用遮掩鋼纜使演員飛騰的特技,成為經常爭論的課題,純粹派力指70年代的雜技身手,才是真功夫。此外,影迷也有絕情一面,跟他們混,絕不好受。你得先問自己:是否在那些跟風影迷出現之前,老早已是擁躉?你記得故事細節、演員中文名字,以及隱晦的對白嗎?雜誌藏量是否豐富?親筆簽名與影帶又如何?看過《喋血街頭》(1990)的所有版本沒有?如答案是否定的話,便得找理由替自己開脫了。最會鞭韃亞洲片影迷現象的達蒙·福斯特(DamonFoster),便不忿那些“自以為了不起大聲發笑猶如爛泥一灘的胖漢”,又批評不曾看過70年代功夫片、乳臭未乾的影迷。此外,他還對那些讚賞《辣手神探》,又只懂吳宇森後期作品的影評人冷嘲熱諷:“美國影評人及主流輿論‘終於’發現了好東西:吳宇森與周潤發的無敵組合。這些馬屁精影評人,很少懂得該類型在真正傑作如《英雄本色》出現時的模樣,所以便退而求其次,為了趕時髦而毫無保留大讚《辣手神探》。”塔倫蒂諾拍《落水狗》時借用《龍虎風雲》一個套路,影迷便跑出來聲討。他們興頭興腦仔細分析兩片相同之處,有人更製作了長10分鐘的影帶《誰愚弄誰》(Who,sFoolingwho),逐個鏡頭比較兩片。這段插曲其實暴露了某種矛盾心情:塔倫蒂諾是港片影迷,乃同道中人,但他拍了一部港片特色的戲,卻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所以得好好教訓他。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上一章下一章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