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5)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5)

影迷雜誌與影帶市場相輔相成,出版雜誌的往往也開設影帶店。到了90年代末大部分影迷雜誌消失之後,像泰盛(TaiSeng)般以美國為大本營的正式發行商,便開始有計劃地進佔這個市場。今天,我這兒大學校園的影帶店,也充斥數以百計的港片;絕大多數的外語片影帶,都以廣東話為主。《紐約時報》嗤之以鼻的那些儘是癲狂的電影,幹嘛卻受年輕一代追捧?驟眼一看,港片的吸引力似已明顯得很,個中有女孩與手槍的因素,典型例子莫如《皇家師姐》(1985)與《東方三俠》(1993)。約瑟芬·羅斯(JonathanRoss)曾寫道:“性感中國女孩穿上超人式的緊身戲服,又打架又造愛,敢情是百年影史中男性最夢寐以求的發展。”此外,港產片還有在岌岌可危的梯子及冒火的樁柱上,大演目眩的肉搏打鬥動作,且還有無休止的槍戰絕技,更有凌空翻騰的刀劍過招。而且,最“主流”的港產片,也會隨興之所至出現暴力場面,那是荷里活所沒有的。女警在《天使行動》(1987)中點燃手榴彈放在地板上,再迫使一個男子屈起夾着它;其後女反派把釘板往另一女人肩膊打下去,釘板還留在肩上好一會兒。另外,港產恐怖片還有極度官能刺激的東西,戲中人給隨意施暴、虐打、折磨,甚至燒焦。最後,還有一些令人噴飯的字幕,並以電子郵件在全球各地流傳起鬨:Iamdamnunsatisfiedtobekilledinthisway.(我極不滿意這樣子給幹掉。)Sameoldrules:noeyes,nogroin.(老規矩:不準插眼,不準踢細佬)Ihavebeenscared**lesstoomuchlately.(我最近經常嚇到拉不出屎)Howcanyouusemyintestinesasagift?(你怎可以用我的內臟作禮物?)Youalwaysuseviolence.Ishould,veorderedglutinousricechicken.(你只知打打殺殺。我早知叫只糯米雞。)暴力、剝削、怪異的東西,永遠都會有觀眾,但美國一般大眾卻沒心理準備去承受這些影片的震撼與怪雞(也許將來亦決不會)。港片的西方觀眾大都來自次文化,那除了電影魅力使然,也因觀眾口味古怪。把港產片帶入影展文化的好些電影策劃及影評人都覺得,香港喚起他們對美國默片的記憶。大衛·奧華比(DavidOverbey)說:“他們實在教我憶起商業與藝術大決裂以前的荷里活。”戴夫·基爾更宣稱成龍是現代的基頓:“環顧今世,有本領在默片時期走紅的,只那麼幾個人,成龍會是其中一位。”80年代的美國動作片,聲言要回歸視覺上充滿生氣與歡愉的默片年代,但不少影評人卻發現賣座巨片愈來愈空洞誇張,又毫無心肝。港產片則依然信賴身體可發揮出各種刺激和優雅動感的可能性。可是,對年輕影迷而言,港片最能提供下價市場的娛樂。40年代以來,部分影評人替邊緣電影及低成本電影護航,認為這些電影不造作,技藝不容低估。到了70年代,又有影評人來維護低成本電影,如成本極低的科幻片、恐怖片及**片等,因此,大家都認真對待羅斯·梅耶(RossMeyer)的《癲貓公路歷險記》(Faster,Pussycat,Kill,Kill!,1965)、佐治·羅美路(GeorgeRomero)的《活死人之夜》(NightoftheLivingDead,1968)與《左列最後一間屋》(TheLastHouseontheLeft,1972)。當電檢尺度放寬,而主流片如《驅魔人》(TheExorcist,1973)都開始加入商業元素之後,大衛·哥連堡(DavidCronenberg)、韋斯·奇里雲(WesCraven)、祖·丹提(JoeDante)及其他邊緣導演,都把電影推向更虐待狂式的暴力、更大膽驚人的**,下價市場的勢態終於走入主流。另外,影帶一方面通過直接發行影帶的電影,另方面透過美國翻錄的小圈子怪異電影(如意大利的黃色[giallo]恐怖片及日本的強姦片),助長電影進一步跨越傳統道德界線。港片成功,除因有人欣賞B級電影,亦有人喜歡色情血腥外,還有一主要原因,就是當時流行一種下價市場品味。70年代初,年輕一代把camp搞出新意思,愛從嘲笑一些拍得糟糕的影片中,享受所帶來的優越感。大學的電影會放映《大麻:盤根地獄的野草》(Marijuana:WeedwithRootsinHell,1931),讓座上客吞雲吐霧。1978年,梅弗兩兄弟哈利與米高,為劣片歌功頌德而闖出名堂,他們宣稱,“大家一起笑着看荒誕和慘不忍睹的失敗作,遠比正襟危坐欣賞經典大片有趣。”此外,又有每周例牌的《洛奇恐怖晚會》(RockyHorrorPictureShow,1976)派對,艾沃德(Edward,執導作品《外太空九號計劃》PlanNinefromOuterSpace,1959)獲封為全球最糟糕導演,以及《春滿娃娃谷》(BeyondtheValleyoftheDolls,1970)與《綠野仙蹤》(TheWizardofOz,1939)等午夜場放映活動。一切一切,都使心照不宣、揶揄嘲弄的氣氛愈演愈烈。這種姿態,至今仍有“神秘科幻影院3000”(MysteryScienceTheater3000)【讓現場及家庭觀眾一起恥笑某些爛片的美國電視節目。——譯者注】承傳下去。西方最易看到的亞洲製作就是港片,港片滿足了所有下價市場的口味。那些硬朗的城市動作片,叫人回想起B級黑色電影的光榮歲月。佐弗利·奧拜仁稱港片是“成功生產中小型公式製作的最後一個陣地,這種製作已隨傳統大公司一併在美國消失殆盡。”此外,港片的各種感觀效果,如血花四濺、異色酷刑及怪誕**等,都包含大量商業元素。美國的影迷指南如是推薦《魔唇劫》(1991):“大量武術動作及巫術裸露鏡頭,但(應有的)蛇蟲鼠蟻和污穢邋遢卻嫌不足。”港片一向演技誇張,劇情轉折突兀,故被視作“大家所喜愛的劣片”。《時代雜誌》影評人評《天下第一拳》時說:“將影片當作笑話,完全是可以的。”邵逸夫亦承認縱然本地觀眾認真對待功夫片,但“美國人卻視之為喜劇”。他果有先見之明,歐洲與北美的年輕人來看《喋血雙雄》時,早已存心嘲笑那些毫無節制與過火的地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上一章下一章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