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1)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1)

只需稍為留意任何一種流行媒介,幾乎都可發現影響西方文化最深的亞洲電影,就是香港電影。……荷里活的習慣打法也因功夫片面目一新。李小龍象徵了反叛青少年與民族自豪,成為超越時空的符號。你知道嗎?我已厭倦了別人老是問:“閣下是否要挑戰荷里活?”我真的覺得,我們有自己的一套,跟荷里活的不一樣,但卻不比荷里活差。——邵逸夫如假包換的本土電影,但資源忽地極快流失;稱雄本區數十年,卻遇荷里活霸權東漸節節敗退;海外移民的精神食糧,卻只存在於錄影天地里。眼下也許要問:究竟香港算不算締造了一種“全球性”電影?單憑本土市場支持電影製作,能撐下去的國家沒幾個。電影要生存,要麼像美國電影般搞出口,要麼像歐洲般領取政府大筆資助。但不是拿下海外市場的,就可稱做全球性電影;有了影帶,任何影片其實都可輕易跨越國界。真正的全球性電影,不管在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會在其影院銀幕上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用這個定義看,80~90年代的香港電影還未能稱作全球性電影,歐洲任何一國的電影也不可以,因為五部歐洲片中,只一部可在國外曝光。惟一的全球性電影,來自美國。巨制如《天煞:地球反擊戰》(IndependenceDay,1996)及《鐵達尼號》(Titanic,1997),都成為國際影壇及媒體的盛事。中型製作的美國電視電影的配音版,皆充塞全球各地的電視熒光幕。廉價的美國動作片及恐怖片,填補從東歐到拉丁美洲,以至非洲等地在這方面的空隙。任何一家影帶店都清楚顯示,不管是《星球大戰》(StarWars)或是粗糙的低成本電影,只要是美國片,便人人都願意掏腰包。誠然,90年代香港影業出現危機以前,香港僅次於荷里活,影片賣埠量一直居全球第二,惟兩者相去仍遠,港片幾乎只輸往東南亞市場,其1995年收益約億美元,美國片現時的環球總收益則超過50億美元。而且,香港電影機構的規模,很難與北美、歐洲及日本等地的跨國企業相提並論。區內實力最雄厚的嘉禾,亦從未打入全球50大傳媒機構之列。時代華納、MCA環球、新力、Bertelsmann及迪斯尼等公司全部有國際融資,特別是銀行投資,故可確保影片打進全球市場。香港電影製片則由小公司推動,影片都是部頭製作居多。1995年港片總投資額為億美元,單是成龍一部電影已佔去其中1200萬。1998年夏天港片處於淡季時,一部荷里活大片的經費,已與港片全年總投資額相抵。而且,港片在海外發行的規模,亦從來比不上日本動畫此一最受歡迎的亞洲片種。東方的荷里活不是香港,而依然是荷里活。山寨式作業的港片,確實一直欲打進西方市場。邵逸夫在60年代,一心想影片入選國際影展;不少香港電影公司,現在仍欲賣片到西方最賺錢的市場。然而,當地監製卻要面對長期存在的種種困難。首先,歐洲及北美觀眾對亞洲電影興趣不大,只偶然幾部異國情調色彩濃烈之作,或主角沒日本味的日本動畫是例外。其次,荷里活大公司在全球各地都設有發行部門,送交當地院商的影片供應源源不絕。其他國家的公司從來沒有這類地方代理人,香港監製只能逐個國家賣埠,每回只可與當地發行商達成一次交易,且利潤微薄。他們除東南亞及幾處唐人街外,便沒有自己的影院,因此無法讓其製作在西方真正曝光。香港在西方僅有過一次重大突破,而經濟回報儘管可觀,也只是曇花一現。邵氏也好,嘉禾也好,顯然都沒料到為本土與亞洲區觀眾度身訂造的功夫片,可賣埠到全球各地。邵氏的《龍虎鬥》(1970)開創功夫類型先河,但一直到1972年鄒文懷挾着兩出李小龍影片在康城電影市場曝光后,舉世方大開眼界。兩片賣埠成績極佳,甚至打入中東市場。1972與1973年之交的冬季,邵氏製作《天下第一拳》(1972)在倫敦空前賣座。1973年上半年,7部功夫片在巴黎上映,26部在意大利曝光。1973年春,李小龍第二部作品《精武門》(1972)在倫敦打破票房紀錄。及1973年年底,不少歐洲影院每周皆放映功夫片。更重要的,是功夫片也打入利潤最可觀的龐大美國市場。與英國一樣,美國最先引起鬨動的功夫片是《天下第一拳》,該片於1973年3月公映,李小龍的作品很快隨後推出。同年年終,在美髮行的港片已多至38部,《綜藝》雜誌於1974年年底報道,港片在美總票房超過1100萬美元。其實那時候,美國人對中國菜、中國宗教及武術的興趣愈來愈大,電影觀眾對功夫片入侵,早有心理準備。李小龍當不成主角的電視連續劇《功夫》(KungFu)於1972年秋首播,一般美國人因此更熟悉這種異色的打鬥風格。功夫片不像那電視連續劇,沒帶出以和為貴的信息,反而在《雌雄大盜》(BonnieandClyde,1967)、《流寇志》(TheWildBunch,1969)及意大利式西部片出現后,銀幕暴力升級,功夫片亦因而受惠。然而,觀眾容易貪新忘舊,對功夫片亦會失去興趣。荷里活大公司最初也發行過幾部入口功夫片,但數年過去,功夫片只能以賤價賣給邊緣發行商,僅在白人都跑光的社區放映,靠亞裔、非裔及西班牙裔觀眾撐下去,直至80年代初影院生意給影帶搶走為止。但無論如何,亞洲電影的確曾破天荒在美國眾多影院放映,此情況並持續了差不多10年。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
上一章下一章

話當年西方的香港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