綉我理想生命的鮮花(3)
接下來說的另一個措施,“就是把孩子賣給一個富有的人家,在那裏她會成為一名僕人”,為主家“工作直到成年。這時她們會得到一筆嫁妝,然後結婚,並成為自由人。這些從購買的兒童成長起來的婦女可以得到作為母親的一切權利,她們的出身並非污點”。也不是沒有反省和批判,就說對買賣兒童吧———這種約定俗成的慣例幫助了眾多的家庭,甚至增加了他們的人口。但我們不能不加責備地接受這種做法。顯然,經濟上的困窘迫使這些可憐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分離。同樣明顯的是,只要窮人的命運不改善,尤其在農村,———也就是說,只要這種做法的根本原因不消除———用法律手段取締“兒童買賣”,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比這種制度本身更不好的後果。自從民國建立以來,法律禁止這種習俗的延續,但只得到不嚴格的實施。這論述可謂嚴謹圓通了。須知,這裏是在反駁“殺害女嬰”的說法,承認有這種情況但沒有對方說得那麼嚴重。不要的女嬰並非大都殺害,還有另外的辦法可以讓她們存活,至於這另外的辦法是否人道,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紐約,或許是一時的困窘,或許僅僅是為了體驗一下打工的感受,志摩曾在喬治湖畔一家飯店打過工。他的職務是打雜,每天要推飯車,在廚房和飯廳之間來來往往地走。飯車上裝着一二百個碗碟刀叉之類的餐具,都是要他洗刷的。每次推着小車在軌道上走,口裏唱着歌,迎着習習的和風,感到一種異樣的興趣;不過這也僅僅是在疲勞之極的時候所略得的休息罷了。實在說來,做這個活兒是極苦的。有一天不知怎樣,車翻了,碗碟刀叉都跌了下來,打得歪斜粉碎。志摩非常惶恐,後來幸虧一個西班牙人———他的助手———幫他把碎屑弄到陰溝里去,可憐他當時兩手被碎屑拉破,滿是鮮血。事有湊巧,就是這一天,他回到住處,接到正在羅馬遊覽的梁啟超給他的信,信上寫着幾句話:“頃在羅馬,與古為徒,現代意大利,熟視若無睹!”梁先生的意思是說意大利風物之美,都在古羅馬的遺迹,與現代之意大利絲毫無關。然而,梁先生絕不會想到,他這種高潔的志趣,與他弟子的狼狽處境,是多麼的難以協調。1920年9月24日,徐志摩與劉叔和同船赴英,擬入倫敦劍橋大學研究院讀博士。船過大西洋比斯開海灣的那天,天時驟然起了變化。岩片似的黑雲一層層累疊在船的頭頂,不漏一絲天光,海也整個翻了,這裏一座高山,那邊一個深谷,上騰的浪尖與下垂的雲爪相互的糾拿着;風是從船的側面來的,夾着鐵梗似粗的暴雨,船身忽左忽右側地傾欹着。這時候徐志摩跟劉叔和兩人,在水潑的甲板上來回地走着,哪裏是走,簡直是滾,多強烈的震動!霎時間雷電也來了,鐵青的雲板里飛舞着萬道金蛇,濤聲與雷聲震成了一片喧闐,大西洋的險惡的威嚴在這風暴中盡情地披露了。“人生,”志摩指給叔和說,“有時候還不止這兇惡,我們有膽量進去嗎?”天氣的情景益發激動了他們的談興;從風起直到風定,從下午直到深夜,兩人在沉酣的論辯中遺忘了一切。以上是徐志摩在《悼劉叔和》文中寫的赴英途中,船過大西洋時的情景。這次離美很突然。按原來的計劃,是要在哥倫比亞大學拿到博士學位的。肯定拿得到,只要待下去就行。是大哲學家羅素的誘惑,讓他臨時改變了主意,連碩士論文都沒做完就走了。在《我所知道的康橋》文中,徐志摩說———我到英國是為要從羅素。羅素來中國時,我已經在美國。他那不確的死耗傳到的時候,我真的出眼淚不夠,還做悼詩來了,他沒有死,我自然高興。我擺脫了哥倫比亞大博士銜的引誘,買船漂過大西洋,想跟這位二十世紀的福祿泰爾認真念一點書去。不在乎學位,只是要跟有真知的人,認真地念一點書。福祿泰爾通譯伏爾泰,法國啟蒙思想家。羅素訪華,在中國知識分子中引起極大的震動,想不到的是,這震動竟波及到大洋彼岸的美國,讓一位青年留學生做出改變命運的決定。從1920年10月到1921年7月,羅素訪華,趙元任擔任翻譯。在華期間,發表演說十多次,每個講題自成一個系列,共是五個講題,依次是“哲學問題”、“心之分析”、“物的分析”、“數學邏輯”、“社會結構學”。當時稱為“五大演講”。看看這些題目,就知道會在中國知識界產生多大的震動了。羅素的觀點和中國社會的反響,通過報紙很快就能傳到美國。說羅素“那不確的死耗”,是這樣一件事:1921年3月14日,羅素應邀到保定的育德中學講演,其他人穿着外套都冷得發抖,羅素卻要顯示他的紳士風度,拒絕穿外套,結果着了涼,患上了急性肺炎。送進一家德國人開的醫院,整整兩周胡言亂語,昏迷不醒。當時中國的各大報紙每天都報道他的病情,去醫院探病的人絡繹不絕。日本一家報紙甚至報道羅素已經不幸病逝,有人匆匆發來了訃告。好在那位德國主治醫師醫術高明,北京的洛克菲勒研究院又及時提供了抗肺炎血清,倖免一死,於3月29日脫離危險狀態而開始好轉。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