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為進:人生如此沉重
——讀黃國榮的《日子三部曲》
文/林為進
黃國榮的長篇小說《日子三部曲》(作家出版社)凝重、渾厚,有滋味,內涵豐富耐琢磨。有些小說很張揚,似乎順時應世,在某種浪潮中很走紅,也似乎很刺激,但經不起推敲,更耐不住琢磨,只能像浪花似的一閃而過。而《日子三部曲》——《兵謠》《鄉謠》《街謠》,雖然不是特別引人注目,表面看沒有重大的矛盾,也沒有十分激烈的衝突,但很耐看,而且,越看越能琢磨出一些滋味,品味到人生的確很沉重,的確有許多蒼涼和凄苦,有許多感傷與無奈。從而也就更加明曉“人生”是一個沉甸甸的字眼。
“過好你的每一天”是祈求,也是祝福。人人都想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但過好自己的每一天並不是一件容易事。生命壯麗,生命輝煌,美好生活萬年長。對於生命,對於生活,可以用許多美麗的辭去歌頌和讚美,但落實到具體的日常生活,也就是老百姓所說的“過日子”卻往往是那樣的瑣碎,繁雜,是一件很俗的事情。老百姓過日子,油鹽醬醋茶、鍋碗瓢勺,越過越知道過日子的酸甜苦辣,越過越知道這個世界不是桃花源,還有許許多多坎坷和荊棘,還有許許多多甚至血腥。小到吃飯穿衣,大到生老病死,找工作、尋對象,分房子、情感糾紛,人際交往,求學上進……一切的一切,都那麼麻煩。除了極少數貴族,世界上的絕大多數人都不得不為生存與發展操心勞力,奔波忙碌,從而感受人生的辛酸與沉重。
有飯吃,有衣穿,有工做,有房子住,能夠平平靜靜的好好過日子,是絕大多數普通人對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渴望。不過,即使是這樣似乎並不高的要求和渴望,真正實現也不是那麼容易。蛋糕只有一塊,想吃蛋糕、有資格吃蛋糕的人很多,而且是越來越多。一人一小塊蛋糕平均分配已經分不下去,何況還有多吃多佔的人。這樣,理所當然會產生分配不均和生存的競爭。公平、公理、正義、博愛、仁慈、寬厚……十分美好,但美好的一切還不能普遍存在於現實,仍然只是一種理想和期盼。因而,也就有許許多多的不協調。道德規範、社會秩序都希望和要求人老實、厚道、循規蹈矩,而老實厚道、循規蹈矩的好人在現實中卻往往得到更多的是遭侮辱受踐踏。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報,似乎只是祝福與期盼。生存能力、生存智慧與道德規範在許情況下還形成不了正比的關係。追求進步、努力在現實中佔據更有利的生存位置,體現了人類總要向前發展的需要。不過,這種需要又很可能會跟道德規範有所衝突,某一個人得到進步和提升的時候,很可能會損害、傷害其它人的利益和感情,從而製造出新的不公,還有新的不平衡。
會當擊水三千里,不枉人生一百年,固然是非常輝煌壯麗的人生,能夠體現人生偉大的價值,但那畢竟只是人類中的極少數。真正反映普通人生滋味的,無疑應該是默默無聞、在現實社會和歷史中有他無多,沒有他也少不了什麼的尋常百姓。黃國榮的《日子三部曲》通過描述幾個尋常百姓各自的遭遇和命運,由他們在生存、謀發展中的沉浮掙扎、追求奮鬥,既表現了“日子”的豐富內涵,又表現了“人生”的確沉甸甸,不能、也不應該輕視對於“人生”應有的關愛、關懷。
《日子三部曲》雖然表面看描述的多是生活的失敗者,不論是《兵謠》中的古義寶,還是《街謠》中的聞心源、莫望山,他們似乎都沒有搶佔到生活中比較優異的位置;尤其是《鄉謠》中的汪二祥,在生活中失去的要比得到的多得多;但透過這些人物的身影,作者黃國榮表現了平凡人生面對一次又一次打擊的堅韌和頑強。成功固然令人羨慕,不過,沒有在失敗中倒下去,面對一次又一次失敗仍然能夠堅強站立,仍然保持人性光輝、人格尊嚴的人,更應該得到尊重。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被稱為“民族脊樑的人,有的捨身求法,有的為民請命,也有的埋頭苦幹……”像汪二祥、古義寶、聞心源、莫望山這樣沒有表面風光的人,就稱得上埋頭苦幹式的“民族脊樑”。因為從他們的身上,體現了我們民族延綿不絕、生生不息的生存韌性和永不放棄的發展信心。也正是在他們的身上,體現了我們民族優秀道德傳統的延續、延伸和發展。所謂“仗義多是屠狗輩”,底層人生永遠是傳統道德的捍衛者和守護神。
“活着”已經不是一件容易事,要活得體面,活得有尊嚴、有意義、有價值,那就更是不容易。《日子三部曲》表現了萎瑣中的尊嚴、卑賤中的體面,從而不僅表現了“活着”的艱難和沉重,也表現了“活着”的意義與價值。“日子”雖然有點沉重,但只有將“日子”不斷地過下去,才有希望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