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海:“三貼近”的成功收穫
——簡評黃國榮的“日子三部曲”
總政治部宣傳部副部長、少將王兆海
黃國榮同志的《兵謠》《鄉謠》《街謠》“日子三部曲出版后,在軍內外產生廣泛影響,尤其在中央廣播電台聯播后,收到數百封讀者來信,文學界也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和好評。他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能創作出如此數、如此質量的作品,我想重要的一條是得益於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
貼近實際,方能賦予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都說黃國榮的作品思想深刻,卻又不概念化,不簡單化,他把思想融進了人物,滲進了字裏行間,而自己卻不發表任何感慨,讓讀者通過人物品味其中,讓人有史的感受。崇高精神的張揚,從來都是軍隊作家、藝術家一直追求的。毋庸諱言,我們曾經落入公式化、概念化、簡單化的窠臼,並因為此,在過去的創作中,也有過有意無意地忽視高尚思想的表達,自覺不自覺地放棄對理想之光的憧憬和崇高之美的追求。從《兵謠》的創作看,作者深知,當今的社會,現實中的軍營,有的是崇高和正義,理想和美好,有的是充分體現我們民族優秀品德和軍人優秀素質的先進思想,這些理當成為文學創作謳歌的主題。關鍵是將愛國奉獻、奮鬥進取、官兵團結、紀律嚴明等意圖,融入作品,藝術地表現。《兵謠》無疑是成功的。作者通過筆下人物的成長,進行了許多人生、人性的思考,寫了一個農家子弟當兵發展的軌跡,寫了他當新兵就發誓要好好乾留在部隊裏,寫了他為了當典型要進炊事班,寫了他吃苦受累只為了一個表揚,寫了他如何一步步提升,寫了他怎樣在挫折中奮起,寫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當然,也寫了人物的困苦、迷茫,寫了人生的扭曲、矛盾,寫的是一個普通軍人經歷,承載的卻是一代人命運的縮影,揭示的是部隊一段時期思想受形式主義影響的真實歷史。娓娓道來讓人體會到一種過程,體會到一種心理衝擊。
貼近身邊的人身邊的事,才能真正寫活人物。黃國榮同志用八年的時間來“磨”自己的這三部作品,他對筆下人物的醞釀,少則七八處,多達20年。他把古義寶、汪二祥、聞心源、莫望山當作他自己的戰友、父老鄉親、同事、同仁、朋友一樣來關愛、關心、體貼、體會。可以說這些人物都是他從身邊的人中間抓出來的。我們從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這樣幾個鮮活的人物:《兵謠》中從卑微狹隘走向崇高的和平時期的軍人古義寶;《鄉謠》裏憨厚樸實、正直坦誠、思想簡單、膽小怕事,稱得上原創的中國農村普通農民汪二祥;《街謠》中的多才多藝、正直剛毅的聞心源,重情重義的莫望山,混跡官場、投機鑽營的沙一天和重錢貪色的賈學毅等等。在作者的精心雕琢下一個個血肉豐滿,活靈活現地吟唱着屬於他們“這一個”的歌謠,使讀者在不同人物的命運沉浮中,去感受人生悲歡。評論界稱古義寶是軍事文學的新形象,至今沒有可替代的;汪二祥是富有深刻歷史內容和人性內容,用現成的思想和方法,不能輕易分析、輕易歸類的典型形象。
貼近生活,才能達到藝術真實的境界。作者曾在基層部隊和海島生活工作了多年,他可以準確地把握基層官兵的心路歷程、情感軌跡和生活的原生狀態,於是,他可以讓《兵謠》零距離直面官兵;作者從小生活在南方鄉間,鄉里鄉親的音容笑貌在他的記憶中打下深深的烙印,於是,他可以在《鄉謠》中盡顯吳文化的鄉土特色,突現江南水鄉的風土人情,展示樸實農民在生活之路上奮力跋涉的艱辛;作者長期從事編輯、出版、發行工作,於是《街謠》便成為他這一生活的積累,他可以遊刃有餘地把書界人物間命運衝突、恩怨情仇說個明白,形象地展示現代都市人的生存百態。現實生活是豐富的、鮮活的、流動的,它無時無刻不在反映着社會的變化,孕育和創造着新人新事。大家都說《鄉謠》很獨特,它的獨特應該首先是因為貼近生活。生活是創作唯一源泉,這是一句老話,也是一句什麼時候都不會老的話,是一個永遠不會過時的真理。任何優秀的作品都是生活的饋贈,離開了生活,創作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鄉謠》中的人和事,源於生活,但實實在在已不是普通意義上的人物和情節的交織,而是通過真實、鮮活地對中國農村普通農民形象的刻畫,反思了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民創業的艱難和困苦,揭示了社會發展的內在規律,展現了中國農民在黨的領導下逐步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真實寫照。
黃國榮同志用他過硬的政治素質和堅實的文學功底,關注”小人物“、關心普通人,為我們譜寫了一曲動聽的歌謠,希望更進一步關注社會,關注軍營,創作出更多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文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