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大清之卒(6)
1881年,7名回國的“留美幼童”——吳仰曾(第一批幼童,曾就讀哥倫比亞大學)、鄺榮光(第一批幼童,曾就讀拉法葉學院)、陳榮貴(第一批幼童,曾就讀哈特福德公立高中)、陸錫貴(第二批幼童,曾就讀哈特福德公立高中)、唐國安(第二批幼童,曾就讀耶魯大學)、梁普照(第二批幼童,曾就讀北安普敦公立高中)、鄺景揚(第三批幼童,曾就讀麻省理工學院),被分配到開平礦務局的路礦學堂。這一批曾乘坐火車橫穿美國大陸、日後將成為中國礦業創始者的年輕人,親眼目睹了中國人自己修建的第一條鐵路的誕生。這是開平礦務局幾經波折,終於得到朝廷恩准,修築的一條長約11公里的運煤鐵路——唐(山)胥(各庄)鐵路。礦務局英籍工程師金達()在修路的同時,利用廢舊鍋爐、卷揚機鐵輪和井架鋼樑製造了一台簡陋的蒸汽機車。但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機車,唐胥鐵路竣工后只能以驢馬牽引運煤車,人稱“馬車鐵路”。1882年開平煤礦產量大增,馬拉火車實在不堪重負。不甘心的金達,又設計製造了一台性能更好的機車,並命名為“RocketofChina”,意即“中國火箭”。“中國火箭”悄悄行駛了幾個星期,但消息終於傳到了京城,反對派連奏彈劾,指責機車震動皇陵,而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清廷奉旨查辦,機車再次被勒令禁駛。當詹天佑來到天津的時候,機車終於代替了驢馬。因為海防建設迫在眉睫,李鴻章以“北洋水師艦艇急需燃料”為由,說服了朝廷。這年,唐胥鐵路延伸到蘆台。詹天佑投入的第一個工程,是在1888年將鐵路再延伸到天津。一位小官吏曾乘坐開平到天津的火車,他驚異地寫道:……於清晨起行,日方晡,即抵天津。電掣星馳,快利無比。然極快之中,仍不失為極穩。有時由窗中昂頭一望,殊不覺車之顛簸,但見前途之山水村落如飛而來;不轉瞬間,而瞻之在前者,忽焉在後矣。嘻!技亦神哉!66歲的李鴻章親自出席了通車典禮。在官員們的簇擁下,身材魁梧的李鴻章在列車上憑欄而立,表情嚴肅,甚至有幾分悲壯。這是中國迄今為止僅有的150公里鐵路,而且每修一公里,都有那麼大的阻力。此時,李鴻章正為一條更難修築的鐵路——天津到京城附近的通州的鐵路而憂心忡忡。李鴻章提出,修築這條鐵路,既有運兵之便,又可為海軍籌款。然而他的建議一提出,輿論嘩然。數十位朝臣紛紛上奏,請停造鐵路。除了以往一再指責的“毀屋鏟墓”、“震動龍脈”,還多了“為敵縮地,方便西人”、“必雇洋匠,金錢外流”的罪名。忍無可忍的李鴻章在向朝廷的奏摺中哀嘆:“鴻章老矣,報國之日短矣!即使事事得手,亦復何補涓埃!所願當路諸大君子務引君父以洞悉天下中外真情,勿使務虛名而忘實際,狃常見而忽遠圖,天下幸甚!大舉幸甚!”1889年的一天,“留美幼童”梁如浩在天津的碼頭親眼目睹6節精美的火車車廂,被緩緩卸下輪船。這是法國人應李鴻章的要求,精心製造,送給慈禧太后的禮物。天津碼頭全無起重設備,法國工程師十分為難。可是第二天他們已經發現,車廂被老練的中國工頭和苦力裝上了駁船。駁船經運河到達通州,到京城的路,車廂完全在預先鋪好的圓木上緩慢移動,直到運進西苑的宮闈禁地。在西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北三海,已準備了一條3華里的小鐵路。李鴻章早就看出,修路的關鍵在於慈禧的態度,要讓她“親試火車之便”。這是一次奇特而荒誕的行駛:沒有機車(太后討厭機器的聲響),牽引豪華法國列車的是舉着黃幡的太監。當時的人留下了“詠史詩”道:“宮奴左右引黃幡,軌道平鋪瀛秀園,日午御餐傳北海,飆輪直過福華門。”中國的火車,驢馬拉過,太監拉過。任何新事物進入這片古老的土地,都要承載那麼多離奇的“道理”,引來那麼多的麻煩、繞那麼大的彎子。到甲午戰爭爆發前,千辛萬苦,中國總算有了400公里鐵路總里程,而在日本,火車早已遍佈那個島國了!34.大象與猴在美國搜尋幼童資料的時候,一些學校的老師和博物館、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常常會拿給我們一些日本留學生的照片、成績單、手跡。美國朋友以為這是中國的幼童——他們的臉龐,他們的書法,不是和中國學生的如出一轍嗎?在幼童到達美國的第一個城市春田,我們看到1866年的《春田共和報》(SpringfieldDailyRepublican)報道:“在孟松學校的來自中國和日本的學生”近來我們注意到,這個城市的孟松學校有6名來自日本的學生。他們是由日本18位王子中最強大、最文明的薩摩王子派遣到這個國家來的,他們的任務是以我們的語言掌握一門知識以及一門科學和應用教育的分支學科。為了精通他們所致力的學習領域,他們預計在這個國家學習5到6年,如果需要的話,就呆更長時間。他們中的三位是年輕人,其餘的大概三十齣頭。他們都是薩摩王子軍隊中的成員,並都有軍銜。他們分別是:ASHURA,SHIMADA,HISAMOTO,KUDO,OHARA和YOSHIDA,他們已經初步通曉我們的語言。  [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