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與啟蒙(5)(圖)

救亡與啟蒙(5)(圖)

《文學》第三期同期刊登了魯迅、伍實的來函,以及編委會的復函。伍實在函中作了解釋,承認沒有侮辱或奚落之意,希望能夠消除誤會。編委會的復函公開了傅東華的名字,對發表伍實文章作了說明,末了表示歉意,希望取得魯迅的諒解。1933年臨近結束的時候,上海文壇還有一場引人注目的論爭,圍繞《莊子》與《文選》問題,在魯迅與施蟄存之間展開。9月29日,《大晚報》副刊《火炬》登出施蟄存填注的書目,一共兩項,在“欲推薦給青年之書”一格寫着:《莊子》,《文選》(為青年文學修養之根基);《論語》,《孟子》,《顏氏家訓》(為青年道德修養之根基)。《大晚報》固然是對他攻擊最烈的一份報紙,但類似的書目,同他十年前回答《京報副刊》的“青年必讀書”的意見正好相反。中國的事情總是翻來覆去。魯迅不禁因此聯想到發生在青年中間的許多復舊現象:學寫篆字,填詞,自刻古式信封,把新詩寫成方塊,等等。這些新青年,進的是學校,絲毫沒有沾染過八股毒,怎麼竟會變成這個樣子呢?再想起光緒末年的所謂“新黨”,三四十歲的中年人學外文,看洋書的那種進取之態,不免感慨系之。魯迅用“豐之餘”的筆名,寫了《重三感舊》一文,並加了一條副題:“一九三三年憶光緒朝末”,前後比照,突出地顯示歷史倒退的現象。內容也如此,旨在證實“新式青年的軀殼裏,大可以埋伏下‘桐城謬種’或‘選學妖孽’的嘍。”文章批評的是一大隊遺少群的風氣,並非為施蟄存而發;施蟄存當然認為是針對他的,於是起而辯難,並且一直糾纏不休。魯迅也韌得可以,回敬的文章不下半打,稱之為“洋場惡少”。繼《“感舊”以後》上下篇,以及《撲空》、《〈撲空〉正誤》、《若“兼示”》之後,他又以不同的筆名,寫下《反芻》、《歸厚》、《難得糊塗》、《古書中尋活字彙》等。至此,論爭才算告一段落。雙方論爭的一個重大觸點是:如何看待五四傳統問題。魯迅從思想革命和文學革命兩個方面進行統一考察。他向來看重思想革命,而把語言當作思想的載體。但也正因為如此,才從批評劉半農到施蟄存,回到繼續“為白話戰鬥”的話題,至於思想道德方面,流傳了千百年的孔孟之道,以及《家訓》中的“顏氏渡世法”,難道是適合當今這個急劇變化的可生可死的大時代的嗎?所以,魯迅必須站出來,充當保衛“五四”的狙擊手。在論爭中,魯迅並不專用力於施蟄存身上,他使用慣用的“春秋筆法”,旁及第三種人,胡適“放下官印,立地成佛”而終於又“放下念珠,立地做官”的人,還有謠言文學,以及二丑藝術等等。因為諷刺的犀利,以致最後連文章也發不出去。即使如此,他還是覺得這次論爭消耗太大了,本來是無須動太多筆墨的。在致姚克的信中,他寫道:“我和施蟄存的筆墨官司,真是無聊得很,這種辯論,五四運動時候早已鬧過了,而現在又來這套,非倒退而何。”直到1935年,施蟄存還寫了《“不得不談”的〈莊子〉與〈顏氏家訓〉》,為復古主義辯護。此外,還寫了《服爾泰》、《“雜文的文藝價值”》等文,算是對魯迅放了一通暗箭。魯迅沒有從正面給予回擊,他本來便認為施蟄存此舉在於“取悅當道”,但當他確信施蟄存也當了“檢查官”,同“第三種人”在一起,並且發表一些反蘇的論調時,這才輕蔑地提到他的名字。在私人通信上,則稱之為“卑怯的叭兒”,足見憤慨之深。這時,文壇日益複雜化,事件不斷發生:獻檢查之秘計,施離析之奇策,起謠諑兮中權,藏真實兮心曲,立降幡於往年,溫故交於今日……對魯迅來說,最先有《中央時報》的討伐,接着有《時事日報》,後起的則有《大晚報》和《大美晚報》的合夥的討伐。此外,還有《社會新聞》,《微言》,等等。魯迅成了眾矢之的。1933年末,他曾預言:“恐怕會有檢查制度出現。”果然,次年2月,國民黨中央黨部下令禁止100種文藝和社會科學書籍,以及76種期刊的出版和發行;3月,特別市黨部相應發出查**刊的密令。魯迅的著譯,均在被禁之列。5月,國民黨中央宣傳委員會圖書雜誌審查委員會成立。這是專司文化暗殺的機關。許多作品,都在這裏遭到肆意的刪改、禁止、沒收,而且不許聲明,像銜了麻核桃赴法場一樣。比較搗毀上海良友圖書公司、神州國光社、藝術電影公司等文化機關的暴力行為,分明是一種暗暗的死。1934年末,魯迅又預料,當局又要“另結新樣的網”了。然而,事態變化的迅速與嚴酷,又遠遠超乎意料之外。真是無法可想。魯迅過去的老朋友林語堂,繼《論語》之後創辦《人間世》半月刊,提倡幽默小品。對於幽默與諷刺,魯迅曾經指出兩者之間的區別,力倡寫真實,肯定作者介入現實鬥爭的熱情。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民黨上海市黨部翼下的微風文藝社澄清黨政機關嚴厲制裁“魯迅林語堂兩文妖”,居然把兩人的作品捆到一起,然而,在左聯內部,在批評《人間世》的同時,也對小品文取一律掃蕩的態度:甚至特地開了會,公開提出反對寫雜文,要寫“偉大的作品”。這是魯迅意想不到的。  [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文壇巨匠的一生:魯迅畫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文壇巨匠的一生:魯迅畫傳
上一章下一章

救亡與啟蒙(5)(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