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的八十年代后
文/趙楠
當今文壇上的八十年代后難道不是偏執狂就是剽竊犯?眾多半男半女,不男不女,男扮女裝,女紅男綠紛紛呻吟作態,嗷嗷的聲音彷彿比所有人都發育完全。
憂傷的寶貝擺弄着形容詞自怨自艾,憤世的同學對着水中的自己練習:千萬不能肯定別人的問題,若實在太難,就說Isnotyourbusiness;羸弱的魔幻擺弄着一疊藝術照片,決定再往頭上噴點髮膠;快樂半天的娃娃拿着文稿交給編輯,電腦反應半天WORD吐出幾個字:錯誤太多,請修改以後再打開。
哪裏能出現一個正常的孩子?一個真正屬於八十年代后的文學少年?
感謝文學,讓我們看到了程天翔,他的青春成長小說《青春的邊》證明了一個正常十七歲少年的存在。2002年,14歲的程天翔26萬字的長篇武俠小說《鹿之角》正式出版,在山東文壇暫露頭角,《山東文學》《齊魯晚報》《山東畫報》競相採訪約稿,蔣子龍、汪兆騫、李貫通也對他寄予厚望,希望這個外形粗獷的山東少年成為八十年代后的主流作家。
《青春的邊》是程天翔半自傳性的一本青春成長小說,該小說曾以《掙扎》之名被《山東文學》刊載,文中男主人公的何去何從被讀者寄予了極大的關注和期待,紛紛提出若干可能的或美好,或殘酷的青春結局。程天翔所流露的韌性、誠懇和倔強吸引了華夏出版社,2004年《青春的邊》終於出版。
寫主流健康的青春文學是程天翔的創作初衷:“我和韓寒一樣也是在寫青春,但他筆下的東西是老辣的,灰色的,甚至是頹廢的,可我覺得青春的主要色調是靚麗的,擁有歡快,充滿陽光。”
這是一個正常的八十年代后,他有正普通十七歲少年的青春蓬勃和積極生活,叛逆但不偏執,青春卻不張揚,敏感絕不羸弱。積極備考大學的天翔說:“我決不會放棄上大學的機會,不經歷高等教育這個階段是人生的一大遺憾,無論是我個人的人格發展還是寫作發展,大學階段的積累都必不可少。”
這樣的青春作家才配寫青春,這樣的青春才是這個年齡真正應該擁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