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元慶其人

楊元慶其人

這個註定要承擔起“聯想微機革命”的人,既不是公司研究部門的資深科學家,也不是老一代的管理者,他甚至與公司傳奇般的漢卡和主機板的開發歷史沒有任何聯繫。楊元慶這一年還不滿30歲,所具有的全部職業經歷只是外國品牌的代理商。楊是出生在電晶體時代的一代新人。他的外表令人印象深刻,身高,寬肩,面色白凈,稜角分明。無論在當時還是成名之後,他都不是那種喜歡張揚的人。他的性格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敏捷卻又內斂、剛硬卻又含蓄。他有一種過人的智慧,但卻並不善於與人溝通。他在行動的時候總是帶着一種強烈的霸氣,鋒芒畢露,對任何事任何人,包括對他的老闆柳傳志,都是一副堅決、固執和不肯妥協的態度。但在表達思想的時候,他總是露出一絲羞澀。他在公開場合講話總是顯得不夠自信,因而帶着難改的口頭語:“我覺得……我覺得……”,或者“這個……這個……”。以當日情形來看,柳傳志身邊的年輕人中,有很多比楊元慶更聰明,更機敏,更善於表達,也更早地進入公司的權力核心。但是毫無疑問,他是當時公司裏面業績最為突出的經理之一。有意思的是,讓柳傳志終於對楊產生強烈印象的原因不是他的業績,而是一件偶然發生的小事。那一次柳傳志給他打電話,說要派他去夏威夷參加惠普的全球代理商大會。楊回答:“最近銷售的事情特別多,如果實在忙不過來,能不能換具體管業務的楊立斌去?”正是這一刻讓柳傳志大有感慨:當時出國風非常盛,無論誰有了出國的機會都很高興。楊元慶是早想要出國的人,但是他卻說讓別人去,而且他的口氣特別自然,漫不經心的,絕沒有給你一個感覺,好像他有多高的風格。這個電話給我很深的印象。了解柳傳志的人都知道,他在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認人唯才”的。他曾有個經典的表述在公司流傳很廣:“假如有一個人本分老實但沒有能力,另外一個人很有能力但不大老實,那麼我要用誰呢?用後面這個。我寧願再找一個人來看着他。也要讓他發揮才幹。”一定是這些年的很多事情讓他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所以才會對楊元慶的一件小事發生如此大的興趣。也許正是從這一天起,楊元慶在柳傳志的“接班人序列”中,佔到了第一位。楊元慶1964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祖籍卻是浙江定海。那裏是中國最大漁場,不過,這個家族的打魚為生的歷史到楊的上一輩結束。父親4歲時離開了老家到上海,又在上海長大。所以楊元慶在簡歷表上填寫的祖籍的時候,一直覺得“那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他在安徽長到17歲,然後去**學習,畢業之後回到安徽,進了中國科技大學讀研究生。這就是他進入聯想之前的全部履歷。那段生活儘管簡單,但卻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我讀了兩個學校,學的都是計算機。我覺得交大相對來說比較嚴謹,注重邏輯思維,學生就是為了一個好成績,也比較聽話。而科大就更自由,更開放。科大的學生雄心勃勃,而且有主見。我覺得這兩種方式都需要,其實對我都有幫助。”他認為能夠執掌公司的微機事業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也是一個挑戰。“我喜歡挑戰,喜歡困難的問題,”他說,“那會讓我很興奮。”他想像着和那些跨國公司的競爭是一件多麼刺激的事,決心大刀闊斧地改變公司。過去四年公司權力分散,各自為政,與微機有關的人員在整個公司已有400多人,分散在5個部門,機構龐大而有彼此牽扯,這本身已是官僚作風的土壤。部門的經理又像“綠林好漢”一樣守着自己的山頭,還大膽地藐視總裁室的權威。當有一個關於銷售的問題要大家坐在一起來解決的時候,就會發現原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目標,就好像一個人想去香山,另一個人想去天壇,第三個人想去八達嶺。把這些人弄在一起構思行軍路線,永遠無法同行。楊元慶在協助畢顯林領導微機銷售的時候,每天為這種體制帶來的弊端所困擾。這種情況迫使他以一種全新的邏輯來組織新部門的構架——它將以一個產品的整個流程為基礎,而不再是建立在所有產品的某一環節上。分散的管理體系開始向新的部門集中,楊元慶將與微機有關的一切權利集於一身,調動公司的所有資源。他把歸在他名下的300多人一舉削減三分之二,只留下112個人,個個都是精兵強將。楊在公司的年輕人中有一大批支持者,但最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兩位元老的支持,50歲曹之江和年紀更大的袁寶璣情願給年輕的領袖充當助手。這兩人都是技術上的出類拔萃之輩,也是新生一代連接過去的橋樑。楊按照多年以來形成的習慣,始終稱他的兩位助手為“老師”。在楊元慶統帥微機事業的最初兩年裏,這兩個人的支持非常重要。因為楊把許多事情全都交給他們去照看,包括最為重要的產品研發和產品質量,而他自己則傾心儘力地建立全新的銷售體系。那些日子,他只要對“曹老師”和“袁老師”說一聲“後面的事情請你們多管管”,就可以放心地走遍全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聯想風云:揭密聯想集團管理內幕(精彩章節)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聯想風云:揭密聯想集團管理內幕(精彩章節)
上一章下一章

楊元慶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