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藝術之間的“鋼絲”(3)
借了錢就要還,當時她的壓力是很大的。而且,要維持這幢高級住宅的消費,也需要一大筆錢。為了還債,劉曉慶在全國各地瘋狂“走穴”,大錢要掙,小錢也要掙,一掙到錢就存起來,然後再想辦法換外匯。可“走穴”掙來的錢,對100萬的外債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她真正感覺到對金錢的渴望是多麼強烈和多麼純粹,她滿腦子就只有一個字:錢!那個時期,因為工作關係常去香港的劉曉慶,逐漸在香港結識了各種各樣的朋友。香港一些有錢人的太太們,手裏有了閑錢便用來炒樓花。低價時買進樓花,到高價時賣出去,很多人因此賺了大錢。在閑聊中,朋友們也建議劉曉慶買樓花。劉曉慶說手裏沒錢,朋友們提醒她可以把自己的別墅抵押給銀行,貸款出來不就有錢了嗎?那時候還沒有商業意識的劉曉慶這才知道還有這麼一條生財之道,但她也明白自己的房子本是欠着債買的,如果抵押出去,就意味着又欠上了一筆更大的債務,債上加債,萬一炒樓花再虧本,她就只有死路一條了。她不敢輸也輸不起呀!可是,賺錢的誘惑又時時吸引着她,令她欲罷不能。過怕了窮日子的她,真的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過上不為錢發愁的日子,要想實現這個目標,不賭一把怎麼行?於是,劉曉慶鋌而走險,跟着香港太太們抵押了樓,去貸款,買了樓花。她破釜沉舟,決心要殺出一條血路。兩年後,香港的樓花得到回報。由於自己豁了出去,天上真的掉下了個金娃娃。劉曉慶還清了債,還成了個小財主。幾乎與買樓花賺錢同時,劉曉慶借錢買的蛇口那座別墅未加任何改造裝修,一下就從150萬港幣升值到300萬港幣以上,這兩件事使劉曉慶感到做房地產生意大有可為。她開始行動了!要在80年代後期中國這片土地上演出的以房地產為題材的巨型劇作中擔任“角色”了,而且要當“主角”!從那以後,劉曉慶開始做房地產生意。雖然那時她還是不動聲色地做,但實際上已經做得轟轟烈烈。她不動聲色地創辦了一家“劉曉慶實業發展總公司”,任命妹夫靖軍擔任這個公司的總經理。但是,劉曉慶畢竟是演員而不是商人。如果說頻繁走穴使她邁出了脫貧致富第一步的話,那至少還是她能力和專業範圍內的事,是一種必然;而她買樓花賺到一筆足以使她成為富人的錢,就多少有點偶然因素了。可惜,當時的她沒有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過早和過於順利的成功使她頭腦發熱,以為天下萬事萬物皆備於我,於是縱身躍入了遍佈險灘暗礁的商海,要做新時代的弄潮兒了。也許就是從這時候開始,劉曉慶性格中堅韌倔強、不甘居人後的特徵由於肆意的揮灑和無節制的張揚而逐漸變形、畸化,這種潛在的、不易察覺的變化迅速發酵了她“兼濟家人”的**,並且攙進了一種充滿感**彩的、幻想的成分。理性被澎湃的激情裹挾着,催動**的快車加速飛馳在幻想的國度里,終於偏離正常的軌道,失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