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陸人台灣人都有同樣感人的親情
在大陸若我主動為身旁的女士拎包,大陸小姐通常會現出對男士獻殷勤的不習慣,客氣地拒絕:“自己的東西自己提,又不重。”台灣小姐對於身旁男生上趕着為自己效勞,則認為是天經地義,個個都立即笑嘻嘻地接收我的紳士服務。只有一次我“搶”小姐的錕包時挨了罵,怒目相斥的是位加拿大小姐,當她見我習慣成自然地伸手拽其包時,她嚷嚷道:“你這是幹什麼?我自己的東西幹嗎要你來管。”這是位男女平等的積極分子。
我剛到台北時覺得與大陸差別不大,街上都是一樣的中國風情,過了幾星期後逐漸感悟到與大陸的不同處。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比較富裕,這不僅僅是與大陸比較而言的富裕,而是如西方一般,典型中產階級占人口多數的富裕社會,貧富差別不是很大。不像大陸,社會上觸目驚心的貧富懸殊,已被列入世界上社會財富分配最不公平的前十名國家之一。與一般台灣百姓聊天,許多人都表示經常出國旅遊度假,有車族相當普遍。不過有一點台灣與大陸一樣,就是兩岸人常常問我的第一個問題都是:“你是哪裏人。”當我回答英國人後,台灣人往往回應說:“阿,英國。我去倫敦、愛丁堡旅遊過。”或者表示他們的孩子、兄弟姐妹什麼親友在那邊讀書。不像大陸人一提到英國,他們最普遍的話題是:“曼徹斯特、紐卡斯爾足球聯隊,都在電視上看過了。”接着便興緻勃勃地侃起歐文、碧咸等球星。當然無論大陸人還是台灣人,聽說我是英國人時,都馬上一致地誇讚:“阿!英國紳士。”若我問:“為什麼這麼說?”海峽兩岸的中國人皆對我這個笨問題頗感意外,磨蹭片刻后嘟囔:“本來就是這樣嘛。”於是我便笑起來幽他們一默:“對,記住,英國每一個男人都是地道的紳士。”
西方人在中國大陸生活,最普遍的抱怨是被逼“享受”高出中國人數倍的“老外價格”。“宰老外理所當然”,已成為不少個體商販的“至理名言”。在大陸領教過一次理直氣壯的宰老外經歷。那是在西部乘長途汽車,上車后司機對我們說:“嘿,老外每人付30塊錢。”我問:“為什麼我們要比中國人貴三倍。”司機瞪起眼睛喊道:“你們從西方來,而這些當地人做夢也不敢夢出國,他們連寧夏都沒出過。你們洋人比中國人有錢,所以賣你們肯定要比當地人貴。中國政府倡導扶貧,這叫希望工程,你們老外既然來到我們家鄉,就得有所貢獻。”在司機慷慨激昂的演說下,四位老外只得順服地掏腰包。在大陸,老外每次去自由市場購物都得唇槍舌劍地殺價,真的感覺好煩、好辛苦。反觀台灣老外購物就輕鬆多了,市場上一律明碼實價、童叟無欺,體現了成熟商業社會的景象。這可能因台灣民眾將老外看得較平淡,沒有這個老外來自富裕的西方,腰包肯定比我們鼓的概念。更因為小康起來的台灣人,已不在乎“敲榨”老外這點油水了,這也應驗了中國古語“衣食足而知榮辱”。
中國人傳統助人為樂的友善,兩岸人都表現出同樣的風範。一次在去新疆的火車上我感冒了,旁邊一對素不相識的中國夫婦見我一個勁地咳嗽,忙從行李里翻出來中藥給我吃。感動之餘也令我分外吃驚,在英國若遇同樣的情況,恐怕不會有路人無微不至地如家人一般問寒問暖,在英國人看來那是你自己的私事。不久我在哈密火車站換車時,一位中年人過來與我聊天,搭訕了幾句話后,他說:“你在這等一下,我五分鐘就回來。”不一會兒,那人提着一大膠袋的水果飲料返回來,堅持塞到我手裏。我驚惶失措地推辭着,他卻解釋說:“那個小鋪的老闆是我的朋友,我說這有個外國人正在等車,老闆就讓我拿了這些東西送給你路上吃。”這令我體驗到當地百姓歡迎外人來自己家鄉遊覽的好客情懷。
在台灣也遇到過同樣的感人經驗。與朋友去台南旅行,我們本找了間小旅店投宿,但身旁朋友的朋友的大姨聞訊趕來看望我們后,這位非親非故的大姨,便死活拖着我倆上她家落腳。在她家白吃白住了三天,每天大姨都做為導遊領我們外出遊玩,請我們上酒樓吃飯她也總爭來爭去地買單,典型的中國傳統古道熱腸。我向她道謝時,她總擺擺手說:“謝什麼呀。你們是遠道來的客人嘛。”臨別的早上,她還買了許多水果點心讓我們帶上。一介素昧平生者對我如此關心照顧,這在其他國家從未體驗過,中國人的親情了不起。九二一地震發生時,我摟着當時的台灣女友躲到桌子底下。事後她竟然問我:“你為什麼不自己跑掉,反而拉着我一起躲在房間裏。”我感動得差點落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