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七個習慣――概論(上)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
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
——亞里斯多德(Aristotle),古希臘哲學家、文藝理論家
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說: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絕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
美國著名教育家曼恩(HoraceMann)曾說:“習慣就彷彿一條纜繩,我們每天為它纏上一股新索,不要多久就會變得牢不可破。”這句話的後半段我不敢苟同,我相信習慣可以養成,也可以打破,但決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長期的努力和無比的毅力。
太空人搭乘阿波羅11號太空船(Apollo11),首次登陸月球的剎那,的確令人嘆為觀止。但太空人得先擺脫地球強大的引力,才能飛往月球。因此在剛發射的幾分鐘,也就是整個任務一開始的幾英里之內,是最艱難的時刻,所耗的力量往往超越往後的幾十萬英里。
習慣也是一樣,它具有極大的引力,只是許多人不加註意或不肯承認罷了。想要革除因循苟且、缺乏耐心、吹毛求疵或自私自利等不良習性,若是缺乏意志力,不能大刀闊斧地改革,便難以實現目標。“起飛”需要極大的努力,然而一旦脫離重力的牽絆,我們便可享受前所未有的自由。
習慣的引力就如同自然界所有的力量一般,可以為我們所用,也可能危害我們,關鍵看我們如何運用。不過,習慣或許一時有礙於達成目標,但也有積極的一面。宇宙萬物各循軌道運行,彼此保持一定的秩序,畢竟也都有賴於引力的作用。所以只要我們善於運用習慣的龐大引力,就能使生活有重心、有秩序、有效率。
“習慣”的定義
本書將習慣(habit)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願”三者的混合體。
知識是理論性的觀念,指點我們“做什麼”及“為何做”。技巧是指“如何做”。意願則是“想做”,表示我們有付諸行動的願望。要培養一種習慣,這三項要素缺一不可。
假設我與同事、配偶或女兒相處得並不融洽,因為我總是只願表達自己的意見,從不肯傾聽。除非我有心改善人際關係,設法了解正確的待人接物之道,否則我可能根本不“知道”我必須聆聽。即使知道了,也不見得明了該“如何”去傾聽。但知道應該聆聽,也懂得傾聽的技巧,還遠遠不夠。除非我真想聽、有這個意願,否則依然無法養成習慣。因此習慣的培養需要這三方面的配合。
前面曾提到,要提升自我必須先從思維着手。思維一旦改變,對外界的看法自然不同,而且又會回過頭來影響自我,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所以我們應該從知識、技巧與意願三方面努力,突破舊有思維的束縛,使個人與人際關係都能更上一層樓。
改變習慣的過程可能很不好受,畢竟習以為常的事物比較能給人安全感。但為追求一生的幸福與成功,暫時犧牲眼前的安適與近利,也是值得的。經過一番努力與犧牲所換來的果實,將更為甜美。
成熟模式圖:成長三階段
本書所提出的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一氣呵成的。藉著培養這些習慣,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由依賴而獨立,再由獨立進而互賴。
人類在幼年時期必須完全仰賴他人,經由長輩的引導與養育而成長。但隨着光陰的流逝,我們日漸獨立。生理、心理、情感與經濟能力等方面,都不斷成長,直到有一天終於能夠完全自立。
但這並不表示成長就到此為止。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我們可以體會宇宙萬物唇齒相依的關係。包括人類社會在內,整個大自然共享着一個生態體系,個人無法離群索居。大凡人類較高層次的心智活動都與人際關係有關,就是明證。
由嬰兒以致於成人,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只不過成長涵蓋許多層面,例如生理上發育完全並不意味着心理或情感同樣成熟。相同地,生理上有缺陷,也不代表心理不成熟。
所謂“成熟模式圖”(maturitycontinuum),即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分別為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
●依賴(dependence)期:圍繞着“你”這個觀念——你照顧我;你為我的成敗得失負責;事情若有差錯,我便怪罪於你。
●獨立(independence)期:着眼於“我”的觀念——我可以自立;我為自己負責;我可以自由選擇。
●互賴(interdependence)期:從“我們”的觀念出發——我們可以自主、合作、統合綜效,共創偉大前程。
依賴心重的人,靠別人來完成願望;獨立自主的人,自己打天下;互賴的人,群策群力以達成功。
如果生理上無法自立,例如身體有殘缺,便需要別人的幫助。假使情感不能獨立,價值觀與安全感建立在別人的評價上,一旦無法取悅別人,個人便失去價值。若是知識上無法獨立,就得依賴旁人代為思考,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相反地,生理上獨立的人可以暢所欲為;心智上獨立的人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抽象思考、創造、分析、組織與表達的能力;情感上獨立的人能夠肯定自我,不在乎外界的毀譽。
由此可見,獨立比依賴成熟得多,不過獨立並非個人成長的極致。只可惜當前的社會價值觀將獨立奉為圭臬,大多數勵志修身的書籍與文章都過分強調獨立,彷彿溝通、團隊精神並不重要。其實這多半是對依賴觀念的矯枉過正,為避免受制於人而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