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東漢初西域各國人口、兵力和地緣政版圖

七、東漢初西域各國人口、兵力和地緣政版圖

王夫之在《讀通鑒論卷七明帝》中說,“班超之於西域,戲焉耳矣;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禽則禽,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蓋此諸國者,地狹而兵弱,主愚而民散,不必智且勇而制之有餘也。萬里之外,孱弱之夷,苟且自王,實不能逾中國一亭長。其叛也,不足以益匈奴之勢;其服也,不足以立中夏之威……”

王夫之論史,縱橫千古,氣勢恢弘,影響頗大,但對漢唐與西域的論述,是借古諷明末的社會現實,放在歷史長河中則明顯失之偏頗,與東漢初的西域實際相去甚遠。

兩漢時的西域諸國,多為住國,結城邦而居,以農牧業為主,丁口繁多,絕非“地狹而兵弱,主愚而民散”。史書記載的歷次大戰,班超出兵的規模少達一萬二千人,最高達七萬,那是戰場縱橫數千里、氣勢何等磅礴、壯闊、恢宏的戰爭畫面!

捲入這場戰爭的西域大國,有的人口達八萬、十餘萬以上,比漢朝塞北、河西的邊郡人口還要多。

比如元和四年(公元87年),班超調發于闐等國士兵二萬多人,再攻莎車。龜茲王尤里多則調發龜茲、溫宿、姑墨、尉頭等國兵共五萬人,救援莎車。加上莎車國二萬多人,共近十萬多大軍決戰,絕非“戲焉耳矣”。

僅此戰北道諸國五萬大軍的背後,至少有二十四五萬以上的國民。這樣的西域國家,絕不簡單是“兵弱”的“孱弱之夷”,那些西域大國斷非“中國一亭長”所能比擬的。新莽時代,漢朝最後一任都護但欽被攻歿,王莽派李崇等率大軍征討焉耆國,結果兵敗而不知所終。因此,班超經略西域,更非“不必智且勇而制之有餘也”!

那麼,到班超進入西域的時代,西域各國的人口、兵力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西漢末年哀、平二帝與新莽時代,西域進入列國爭霸模式,烽煙四起,前漢時的36國分裂為55國。又經過數十年列國互相攻伐吞併,到永平時代又重新組合形成三十三國。

由於光武年間漢朝無心西顧,西域各國完全歸附北匈奴。到永平十五年漢軍開始北征前,沙海南北兩道、天山南北廣大區域,這三十三個城邦國或游牧行國,慢慢形成了3個戰略區域,7個大的“山頭”(國家集團)。

班固《漢書西域傳》主要部分成書於東漢初,資料應該部分來自班超,並在此基礎上推測的前漢西域情況。而南朝宋范曄《後漢書西域傳》和比范曄早五十餘年的東晉袁宏《後漢紀》,西域史料應主要依據西晉司馬彪《續漢書西域傳》。司馬彪是西晉奠基人晉宣帝司馬懿族子,生活在東漢末西晉初,其西域史料應主要依據班超子班勇所著的《西域風土記》,反映的是東漢中期的西域情況。

綜合這幾份珍貴的歷史資料推測,班超進西域時各大國實際情況大約如下:

沙海南道,也就是漢代絲綢之路的南線,共有四個“山頭”,分別是鄯善國、于闐國、莎車國和疏勒國。鄯善國,兼并了且末、小宛、戎盧、精絕等小國,生口2萬餘,國兵7千人。于闐國,曾稱霸西域南道,統馭或兼并拘彌國、渠勒國、皮山等國,生口8萬多人,國兵2-3萬餘人,產五花馬。莎車國曾稱霸西域三十餘年,后吞併或統馭西夜國、子合國、德若國(蒲犁國)、烏秅國,人口7萬多,國兵近2-3萬,盛產小麥。疏勒國,兼并了依耐國、楨中國、捐毒國、休循國等山下小國,人口近2萬,國兵2千餘人。

莎車國因先王賢雄霸西域時曾受到漢朝羞辱,故而恨漢而附匈。

沙海北道,也就是漢代絲綢之路中線,沿塔里木河共有兩個大山頭,分別是龜茲國集團和焉耆國集團。龜茲國,正處於歷史上最鼎盛期,兼并或統馭姑墨、溫宿、尉頭等諸小國,地域廣大,土地富饒,盛產小麥、稻米,人口12萬以上,國兵近5萬人。焉耆國,也正處於鼎盛期,水草豐美,沼澤遍地,盛產稻米,兼并或統馭尉黎國、山國、危須等諸小國,人口10萬以上,國兵4萬多人,產焉耆龍駒。

這兩個大山頭是北匈奴統治西域的中堅力量,也是班超進入西域后的主要對手。

龜茲國因北匈奴助其從莎車王賢的奴役下立國,故而鐵心歸附。焉耆國素有殺漢朝都護傳統,是漢朝的世仇,歷史上因先後攻殺漢朝三任都護,骨子裏畏漢、反漢而鐵心歸附北匈奴。

而天山南北的車師前國、車師后國則地處西域北端,是一個獨立的“山頭”。統馭或影響着東且彌、卑陸國、蒲類后國、蒲類國與移支國等,即車師六國,北與北匈奴接壤,人口約3萬,國兵約7千人。

當時的西域諸國都歸附北匈奴,北匈奴則在各大國均住有監國使團。

在蔥嶺和天山及以西區域,還有三個國家,分別是烏孫國、大宛國和無雷國,屬於貴霜國(大月氏)勢力範圍。到東漢初,這三國由於烏孫衰弱了,但三國仍有數十萬,國兵二十多萬。這三國前漢時便屬於都護府範圍,因而在東漢初漢匈爭西域的漫長時間內,他們一直傾向漢朝。

除此以外,鄯善國以南的阿爾金山上,有南山羌時常侵擾。昆崙山上,有蘇毗女國每年都要侵擾于闐國以及且末、精絕等各小國。

而蔥嶺以西,沿商道向西大國有貴霜國(註:即大月氏國)、康居國、安息國和大秦國(註:即古羅馬)。由於地隔蔥嶺和昆崙山,位於西亞、甚至地中海沿岸的這三大國在商道阻斷的六十餘年間,根本無意於西域。但當班超進入了西域並開通了南線商道,絲綢貿易日益興隆、財貨滾滾而來時,他們便將目光緊緊盯住了西域。

這四大國中,康居國為游牧國,以農耕為輔,國民60餘萬,國兵18萬,且盡為控弦騎士,在四大國中國力相對較弱。但康居國對奪取和控制位於商道要衝的疏勒國躍躍欲試、心嚮往之,曾裹挾疏勒國王忠先後佔據疏勒國的烏即州和楨中城,小動作不斷,最終被班超打喪了膽,再不敢妄想。

貴霜國、安息國、大秦國均是當時世界四大帝國之一。安息國、大秦國為商道利益在地中海邊攻伐不斷,大戰不絕,數百年間你死我活、難解難分,二國在東漢初根本無暇東顧,對西域暫無威脅。而貴霜國就不同了,因偉大的“王中之王”丘就卻開創了嶄新的帝國時代,且正處鼎盛期,故而四面開疆拓土。

貴霜國因歷史上屢敗於匈奴,故對蔥嶺以東這神奇的土地雖虎視眈眈,在北匈奴奴役西域的數十年內卻從未敢染指。但是,當北匈奴勢力被班超逐出西域后,貴霜國便對大漢的西域漢軍露出了獠牙。

有“偉大的救世主”稱號的貴霜二代帝王閻高珍曾派出7萬大軍攻伐疏勒國,最終被班超巧施妙策,率領數千疏勒國兵便將貴霜帝國大軍打回了原形,含羞飲恨、狼狽而歸,從此斷了貴霜國東進念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定遠侯班超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定遠侯班超
上一章下一章

七、東漢初西域各國人口、兵力和地緣政版圖

%